聚焦民族民俗非遺的創新表現、探索服裝設計的生態效益、暢想服裝產品與智慧服務設計融入生活的多種可能......
5月27日晚,四川師范大學成龍校區第三運動場上,美麗的聚光燈與陣陣微風相和成趣。在動感節奏和活力氛圍中,該校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建院20周年暨2023優秀畢業設計作品發布會精彩啟幕。
活動現場

四川師范大學校長汪明義出席活動并致辭
四川師范大學校長汪明義出席活動并致辭。他從學科、專業、課程、競賽等方面回顧了近年來學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中的成績,介紹了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二十年發展成果,闡述了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并對該學院未來發展提出了希望。他提到,希望該學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建構以人民為中心的設計觀,繼續堅持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不斷推進學院高水平、高質量發展,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和使命,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師范大學的宏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光陰流轉。二十年前,立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應運而生。二十年來,該院始終秉承著“藝工結合、技術精湛、設計卓越、引領時尚”的辦學理念,為全國服裝服飾產業、時尚創意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孕育·設計使命
為何將此次發布會定名“設·無限界”?“設之想,展望未來;設之計,打破邊界。超越現實的限制,雖然我們可能無法真正了解和理解無限界,但它的存在仍然是人類思維與設計實踐不斷探索的方向。”活動負責人介紹道。
“自2009年伊始,我們幾乎每年都會在北京、成都兩地,各舉辦一場畢業設計發布會,發布會的主題不盡相同。每次最讓我驚喜的,是學生們的個性化表達,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肆意暢想。”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喬洪感慨地回憶道。
在他看來,一場場發布會,既是展示學生設計巧思的窗口,也折射著學院二十年之變。
千禧年初,春潮涌動。從2003年成立“服裝學院”,到2013年定名“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從成立之初僅有藝術設計(服裝方向)、服裝表演2個專業,發展為如今的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藝術與科技、表演4個專業,從開班首年僅有30余名學生,到現在在校生已逾1700余名,“這二十年,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喬洪補充道,“以研促教,就是我們‘內涵式發展’的砝碼之一。”
沒有護航深海、航天的“高光課題”,學院的目光更加貼近社會、民眾。“我們的研究都很接‘地氣’,大多圍繞衣食住行、西南地區特色開展,比如:設計如何提高老年人康養質量?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人工智能對設計發展影響幾何?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服飾如何互相影響?設計為人的當下及未來的需求而生,這是我們的設計使命,也是我們‘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設計觀’的初衷。”喬洪談道。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產品設計專業獲批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創意立體裁剪》《時尚攝影》《整合設計》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80余項科研項目立項,35部藝術類著作,外觀專利30項......一項項成果,都是該院聚焦學科特色建設,大力實踐“以研促教”教學模式的豐碩成果。
當前,已走過二十年歷程的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正錨定“西南一流、全國知名的綜合性師范大學中的時尚設計學院”的目標,為打造起一個創造美、傳播美的國內時尚學科生態鏈加速前行。
成長·攀高逐遠
多元文化的碰撞、大膽創新的裁剪、超越現實的構想......當晚,亮相T臺的服飾彰顯著“人文、實驗、思辨”的原創之美。這些匠心獨具的作品,集中展現了學生們的設計水平,也是學院人才培養成果的“櫥窗”。
在喬洪看來,要填滿這些“櫥窗”,依靠的是有高文化素質的設計人才,“我們認為,要推動整個紡織、服裝及時尚產業的提檔升級,必是教育先行。學院目前的工作,正是持之以恒地培育、輸送具有高文化素質的設計人才。當這些‘設計人才’走向社會,不斷成長,才能成為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二十年來,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致力成為培養高文化素質設計師的搖籃,為區域經濟與時尚行業輸送上千名設計、服裝等本、碩相關領域人才。
學生吳海軍、劉蘭敬相繼創立個人公司,師生作品在錦江創意產業園、洛帶藝庫、成都國際時尚節、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驚艷亮相,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米蘭設計周等學科競賽等賽事均有該院學生的身影......
如今,這些學生正活躍在四川乃至全國的諸多行業,從校園走出的新生代設計人才以破竹之勢,在國內各大賽事中斬獲獎項。
2019級學生趙婧溪以枯山水為靈感設計的創意服飾
2019級學生趙婧溪就是其中之一,幾天前,她剛剛摘得2023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可持續時尚獎”。“在學院的時光,是美好充實的。學院常邀請知名的設計師和學者來校開展講座,開設了不少工作室及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老師也鼓勵我們多參加比賽。可以說,學院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具有濃厚藝術氛圍的學習、實踐環境,這對我將來出國深造、工作都大有裨益。”趙婧溪說。
喬洪談道,正是“以賽促學”“產業研用”深度融合機制的建立,才為快速培育高文化素質設計師提供了更多可能,這也恰恰是學院“內涵式發展”的另一重要砝碼。
堅持走專業特色化發展之路、不斷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目前,該學院正通過和政府、各知名服裝品牌企業積極探索、實踐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模式,發揮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在西南成渝時尚設計與創意產業鏈中的動能作用。
二十年櫛風沐雨。扎根于西南地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結合學校“24356”辦學治校體系和“三心四能五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始終將學科發展融入國家和地方的發展需求,發揮在時尚科技領域中的學科優勢,致力于服務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個個課題、一件件設計、一次次賽事,無不寄托著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的“尚美”情懷。鑒往知來,該院建院二十周年,既是學院發展上的里程碑,更是接續奮進的新起點。
“下一個二十年,我們還將繼續‘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設計觀’,明大德、樹良才、成良器,堅持人才培養更好適應時尚創意產業發展及社會高質量創新人才需求,以創新精神與追求卓越的態度,致美、傳承、設計、鼎新,為區域經濟與時尚行業建設貢獻‘川師智慧’和‘川師力量’。”喬洪信心滿滿。(李佩藺 圖片由實習生唐青蔚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