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食研院身份再次轉變,進行公司化轉制。隨后,于2021年底成建制轉入四川振興集團。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面對新的挑戰。“以前主要是技術市場,不夠接地氣,現在更加注重消費市場,關注到消費者。”劉念認為,如何增強經濟效益,這是食研院面臨的挑戰。但正如它一路助力白酒產業發展的經歷,細心服務、勉勵創新,也定將開啟新的發展篇章。

“如今,我們迎來了第二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蒲實介紹,并入四川振興集團后,集團的金融活水再次讓省紡科院的技術科研煥發新活力,“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自主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也會借此再上一個新臺階。”機遇之下不乏挑戰,“四川振興集團在企業管理、發展目標等方面要求很高,我院作為科研屬性的轉制院所,在經營管理、高質量服務市場、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與集團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對于挑戰,蒲實與同事欣然接受,一如遇到技術難關那般,快速地找到了攻克方向。

四十余載光陰,省絲綢院歷經幾次重大轉折:2001年轉制為國有科技型企業,2020年改制為公司,2021年并入四川振興集團。“每一次轉折,是挑戰,也是機遇。”鄭丹信心滿滿地說,基金賦能科技發展,相信加入四川振興集團后,能夠更好地推動省絲綢院進行技術創新、參與市場競爭。未來,科技與基金如何實現深度融合,也是需要雙方共同探討的課題。

2021年底,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國有資產統一監管的要求,川機院整體劃轉并入四川振興集團,在“金融活水”的注入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加入四川振興集團后,我們充分感受到集團大家庭的厚愛。”彭瑋坦言,并入四川振興集團后,川機院不僅精神風貌為之一新,亦在許多方面,獲得切實幫助。聯合成立的并購基金,幫助中密控股提升資本運作與投資能力;交流合作平臺的搭建,帶來了大量新的合作業務,拓寬了客戶面、業務源等。

四川振興集團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設立的國家級公司制產業投資基金,也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授牌正式運行的省屬大型重點骨干企業。先后投資培育了一大批技術含量領先、產業附加值高、引領帶動效應強的企業。“四川振興集團的關心,提升了省建材院資本運作與投資能力,讓我們倍感溫暖。”王強說,“我們與四川振興集團的產業園公司密切配合,積極協調地方平臺公司和產磷企業,正在攜手打造占地245畝、總投資6億元的綿竹綠色低碳建材產業園,建成后將實現年產值2.2億元。”

2021年,省精化院劃轉到四川振興集團,引來了金融活水,“我們曾經看好的項目如今可以放開手腳去投資。”陳郁介紹,作為四川振興精細化工并購基金的合伙人,省精化院已參與完成與四川中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股東方的并購協議簽署,為省精化院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帶來很好的協同性和互補性。“不僅如此,集團通過生態賦能、產業賦能及人才賦能等,也將助推省精化院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而隨著四川振興新一代電子信息智慧產業園項目的籌備建設,旭光科技也將會有新的家,彼時,自動化、數字化水平亦能夠進一步提升。“在集團搭建的大平臺上,開啟新的征程。”展望未來,卜炳策說,旭光科技將繼續秉承“開放、變革、超越”的經營理念,以“讓世界更智能、更美好”為使命,努力深耕于5G、物聯網、軍民融合、新能源汽車及車聯網技術等領域,以市場為導向,以高效的管理與高新的技術為強力支撐,努力“成為國際一流的電子科技企業”,讓創新和改變引領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