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1個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成功繞地球飛行一圈后返回地面,成為進入太空第一人。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是在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中決策實施和不斷推進的。1986年,發展載人航天事業被明確納入“863計劃”。20世紀90年代,黨中央作出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
自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不斷取得歷史性的突破。
1999年11月20日,長征火箭托舉著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一號無人試驗飛船首次訪問太空。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5日,搭載著航天員楊利偉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由此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搭載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完成了中國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進入第二步的重要開局。
2013年6月11日,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升空,與天宮一號進行了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手控交會對接。3名航天員向全國青少年進行了太空授課。
2016年10月17日,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下,航天員景海鵬、陳冬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順利升空。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2021年,我國全年航天發射次數有望首次突破40次;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天問一號”探火、多顆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業務衛星發射等令人期待……
太空探索沒有止境,后續隨著行星探測、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等的實施,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