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若是有一份報紙,你會看什么——排版是不是錯落有致?故事有沒有一波三折?圖片夠不夠生動有趣?在老印刷工何龍華眼里,這些都不是重點,應該關注的是紙張是否平整對稱,圖片有沒有色差,字體是否清晰勻稱。“內容再好,報紙印出來以后讀者看得舒服才算成功。”
何龍華是福州報業印務有限公司二號線副機長,今年58歲的他和報紙打了快30年交道。其間,他踏過了“鉛與火”的鉛字印刷時代,經歷了印刷廠從原紅旗生產大隊村委大樓到西洋再到金山的多次搬遷,感受著報紙印刷技術的更新換代,數十年如一日保持著黑白顛倒的作息。
“白天記者奔波,前半夜編輯編排,后半夜就是我們的工作了。”在他看來,印刷作為紙媒生產鏈條的最后一個環節,承擔著新聞落地的重任。
晚上10時許,熱鬧的城市逐漸安靜,而何龍華一天的工作剛剛開始。踏著夜色,何龍華從臺江區寧化路的家中騎著電動車出發,抵達位于倉山區建新北路的印刷廠。在印刷廠的“心臟”輪轉印刷機車間,3套足有2層樓高、重達近百噸的大型輪轉印刷機默默佇立,“一臺輪轉印刷機每小時可印4.5萬張報紙”。徑直走向二號線的機臺,確認同事們各自負責的工作內容,彎版,調試設備,準備開機印刷……這套流程何龍華早已爛熟于心。
在印刷廠里,一份報紙要經過傳版、拼版、出版、彎版、上機裝版到裝紙、調墨等多道程序,才會從一卷卷巨大的白紙,化身成記錄沉甸甸信息的報紙。
而在何龍華看來,印刷過程中最核心的就是對墨跡效果的掌握。“我們有紅、黃、藍、黑四色套印,要調試出特定的配比,才能達到最佳的色彩效果,但墨水量和機器管道狀況等都會影響印刷的效果,容不得馬虎。”即使已經干了快30年的報紙印刷工作,何龍華依然保持頻繁的檢查頻率,仔細查看報紙的各個細節。
“現在互聯網發達了,很多人都選擇在手機上看新聞,但網上可以修改,發出去的白紙黑字可改不了。”何龍華說,在開動機器印刷前,報社對內容的臨時改動時有發生。在他看來,這些“意外”都是為了保證事實的準確,而準確也正是報紙的生命力所在。
完成印刷工作后,何龍華和同事們依然不能立即下班,而是要對機器進行清潔保養。“主要是清理掉印刷機工作時內部留下的雜質,并檢修故障,確保第二天以最好的狀態開工。”何龍華感慨,每一臺機器穩定運行,每一份報紙印刷得干凈平整,是最令印刷工人安心的事。當一切工作結束,何龍華和同事才踏著清晨的微光回到家中。
一份份報紙,鐫刻著時代的印記,記錄著歷史的脈絡,承載著一代代新聞從業人的不懈堅守。
“現在大街小巷的報刊亭少了,但閱報欄多了,看到大家停在閱報欄前讀報,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時候。”何龍華說。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