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畫和剪紙、布貼同屬剪貼藝術,該技藝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在山東、河北、遼寧、黑龍江、吉林等省均有傳承。
林甸縣是嫩江流域較早開始蘆葦畫加工和制作的地區,老一輩藝人以蘆葦的葉、稈、花穗為原料,將古老的民間工藝同現代技術相結合,對蘆葦進行加工和制作,使蘆葦畫工藝得到了較大發展。
中國畫家魏立春的童年記憶中,無論是濕地自然保護區,還是林甸縣城內外的空地里,總是生長著大片的蘆葦。
魏立春小時候,蘆葦能長到2米多高,家里常常拿來編葦席。如今,他制作的蘆葦畫,為蘆葦賦予了“新生命”,也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向世界。
蘆葦畫工藝,傳承至魏立春,已經是第三代。和父輩僅將蘆葦畫作為自己家裝飾品不同,魏立春制作的蘆葦畫,內容廣泛,有氣勢磅礴的山水、形神兼備的人物、栩栩如生的花鳥及名人肖像,還有頗具大慶特色的濕地風光。
一次次的創作中,蘆葦畫這項老手藝逐漸被喚醒,魏立春不斷地在變化中創新,為蘆葦賦予了“新生命”。
他始創蘆葦浮雕畫,將蘆葦畫和景德鎮瓷瓶相結合。一個是傳承著千年工藝的景德鎮瓷瓶,一個是獨具大慶特色的蘆葦畫。一個必須高溫才能成型,一個是沾火就著的蘆葦。在魏立春做蘆葦畫的第17個年頭,經過多次試驗,終于找到一種冷釉封存的新工藝,將兩者完美結合,成就了全國獨一無二的葦雕瓷瓶。
魏立春把蘆葦畫做成了大產業,遠銷國內外,捧回各種獎項,也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向全世界。2013年,蘆葦畫工藝被列入黑龍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對大慶人來說,包括蘆葦在內的濕地資源,是讓我們這座城市更加生機盎然的一筆寶貴財富。如今,蘆葦畫已經成為大慶一張璀璨的文化名片,記錄著歷史,也描繪著未來。對魏立春來說,傳承這項技藝,是賦予蘆葦以“新的生命”,更是對生態文明大慶的藝術化表達。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