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在《歌唱祖國》的伴奏下,游泳運動員覃海洋與籃球運動員楊力維共持五星紅旗,引領陣容強大的中國代表團入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自1974年參加亞運會以來,中國代表團首次由兩名運動員共同擔任開幕式旗手,兩名95后運動員站到了亞運歷史的最前端。
一位是所向披靡的新晉“蛙王”,一位是定海神針般的女籃隊長。今晚,男子游泳運動員覃海洋、女籃選手楊力維以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的身份,亮相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中國體育代表團秘書長張新表示,兩人的運動成績和精神風貌讓團部在研究旗手人選時“意見比較統一”。
在今年7月舉行的福岡游泳世錦賽上,24歲的覃海洋“一飛沖天”,成為歷史上首位在一屆世錦賽包攬蛙泳3金的選手。世界泳聯的官方賬號在第一時間為覃海洋加冕:“請叫他蛙泳之王”。除個人項目外,他還和隊友贏得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最終,以單屆世錦賽獨攬4金1銀的亮眼成績成為中國泳軍的新領軍人物。
作為基礎大項,游泳社會影響力大,本身就是歷屆亞運會最受關注的比賽項目之一,但由于項目開賽較早,通常不會安排該項目運動員擔任旗手。因此,覃海洋的當選,開創了游泳運動員擔任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幕式旗手的先河,他表示,“興奮、激動,旗手是對我競技表現和精神風貌的肯定,同時我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5歲初入泳池,10年后正式成為海軍游泳隊的一員,覃海洋內向慢熱的性格讓他很早就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成熟,他能感知競技體育的殘酷,便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專注于體能、技術的提升與積累,直到18歲時,他在天津全運會上獲得男子200米蛙泳冠軍,寫下了職業生涯“初露鋒芒”的序曲。
可打擊隨即而至,東京奧運會200米蛙泳預賽中,覃海洋因被判技術犯規,取消了參賽資格,這次經歷一度讓他對泳池產生了“心理距離”。所幸,在團隊的幫助和自身的調整下,他又找回了從低谷向上攀登的動力。經歷這次起伏后,“慢熱”的覃海洋更加堅定,即便在福岡“火出圈”后,他也能冷靜看待得失,“金牌只能掛著看,不能戴在身上成為包袱”。
杭州亞運會,游泳項目依舊將于開幕式后一天開賽。褪去旗手光環,覃海洋便要奔赴賽場,“希望能把自己的報項都比好,全力去拼,尤其可以打破在7月福岡世錦賽上未能打破的50米蛙泳世界紀錄。”他對媒體表示,“相信通過我們所有人的努力,一定能讓中國游泳隊更加團結、不斷進步,圓滿完成亞運會的目標任務,并為參加明年的巴黎奧運會增強信心。”
“這個榮譽不是代表自己,而是對中國女籃的認可,是屬于中國籃球的榮譽。”作為中國女籃隊長,楊力維當選旗手折射出的是各界對于中國女籃集體的認可,尤其在中國“三大球”的低落時期,這支目前排名世界第二的隊伍呈現出的頑強和進取讓人印象深刻。
奪冠,是中國女籃在杭州亞運會的目標。繼去年在世界杯上時隔28年再度登上亞軍領獎臺之后,中國女籃又在今年時隔12年獲得了亞洲杯冠軍。球迷記得隊員在決賽中以2分優勢力克老對手日本隊的“驚險刺激”,同樣難忘作為隊長的楊力維在半決賽受傷離場、決賽結束后被隊友攙扶入場的“悲情暖色”。
今年年初,WNBA洛杉磯火花隊與楊力維簽下一份為期兩年的合同,這對7歲便開始練籃球的她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打小,楊力維就自認“天賦并不出色”,因此,她總是隊中“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選手,15歲時進入國青女籃,3年后加盟廣東女籃,踏上職業聯賽征程,在獲得3次WCBA總冠軍、1次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隨國家隊奪得雅加達亞運會冠軍,征戰東京奧運會后,她已成長為中國女籃值得信賴的隊長。因此,面對“亞洲杯成績直接掛鉤到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的情況,她放棄了去更高水平舞臺“留洋”的機會,決定為國征戰。
亞洲杯期間,在半決賽對陣強敵澳大利亞隊時,楊力維在與對手拼搶時左膝副韌帶撕裂,失去了繼續上場的機會,“沒能戰斗到最后,略有遺憾,但最終我們時隔12年奪得亞洲杯冠軍,重返亞洲之巔,也實現了心中的一個夢想”。目前,經過治療后的楊力維重返亞運賽場,“中國女籃是一支頑強拼搏、作風過硬的隊伍,全隊將會全力以赴,有信心打好亞運會的比賽”。
實際上,從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的張大維到2002年釜山亞運會的李楠,8屆亞運會中有7屆中國代表團開幕式旗手由男籃隊員擔當。但從2006年多哈亞運會開始,羽毛球選手鮑春來、賽艇運動員金紫薇、擊劍選手雷聲,以及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的旗手跆拳道運動員趙帥,都展現了中國體育不斷拓寬的項目視野,而本屆亞運會執旗的覃海洋和楊力維,甚至不在中國代表團的36名奧運冠軍之列,但他們敢于突破、勇于拼搏的精神卻以更廣泛的影響力激勵著新一代年輕人。從代表團“旗手思路“的變遷或能發現,中國的體育敘事正和國際體育的主流敘事越來越近。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