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聽障小伙在短視頻平臺的國風變裝視頻驚艷了眾多網友,只見他穿著黑袍,帥氣地還原曹操的經典動作,還氣勢豪邁地朗誦起了詩詞。他從小聽不見,如今卻能流利地說話,成為了一名設計師,還在短視頻平臺上收獲了不少粉絲。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小伙名叫楊銘坤,1994年出生,河南開封人,重度聽力障礙患者,小時候曾在南京的一家聾啞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班學說話。在父母的陪伴下,他自學5年考上了北京聯合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后從事自媒體工作,設計制作了中國傳統服飾和人偶玩具,并且拍短視頻傳播漢服文化:“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成長歷程,告訴更多殘疾人,只要通過努力和奮斗,一樣能活出精彩。”
聽力重度障礙的他苦練說話
自學五年考上心儀的大學
楊銘坤出生后曾有過發聲,以致于家人誤以為他只是單純說話晚。直至1歲半那年,媽媽敲擊盆子,才發現楊銘坤沒有任何反應。父母帶他到當地的兩家醫院檢查,確診他患有聽力重度障礙。醫生說:“這個孩子的聽力沒有希望了!”父母帶他到北京的多家大醫院治療,但都無法治愈。
因為聽不見,楊銘坤很難學會說話,但父母不愿放棄,為他佩戴了助聽器,同時想遍各種辦法教他說話。楊銘坤的父親告訴記者,當時是在家中所有物品上都貼滿了卡片,只要下班在家,他們就教兒子認字、學說話。“我們沒讓他學手語,都是通過游戲、卡片等引導他進行語言訓練的,家中積累的卡片成千上萬,都是用大紙箱來存放的。”
楊銘坤聽不清自己的聲音,無法判斷發音的正確與否。父母就一遍遍地畫圖示意和引導他摸著聲帶演示,用壓舌板,甚至用筷子夾著他的舌頭幫他找舌位,糾正平舌與卷舌發音。楊銘坤每天都要通過做舌操、吹氣球、吹蠟燭、吹紙條來練習發聲。在楊銘坤4歲的時候,父母帶他來到南京的一家聾啞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班學說話。在老師的關心與照顧下,楊銘坤的說話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雖然從小聽不見,但父母發現,楊銘坤很有畫畫天賦,喜歡安靜地坐在那里畫畫,6歲時他的繪畫作品就被選為國際交流展品在國外展覽。初二時,因為教學節奏加快,楊銘坤很難聽清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于是父母商量后,決定在保留學籍的基礎上,帶他回家自學。2014年,楊銘坤有了考北京聯合大學設計類專業的想法,因為這類專業與繪畫相關,是他感興趣的。
楊銘坤的父親畢業于無錫輕工業學院(今江南大學),得知了兒子的愿望后,他身體力行地支持兒子,“我按照考試要求,幫他梳理初中和高中的文化課程,還從網上找以往公開的考試試卷,幫他列復習提綱。”有了父親的幫助,楊銘坤更加努力地學習。2015年,在回家自學五年之后,楊銘坤以不錯的成績被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錄取。
大學校園里,楊銘坤經常和同學們一起打排球、聊天。楊銘坤能夠和聽力健全的同學們簡單地交流,也是在這個過程里,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發音還不夠標準,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拍攝漢服變裝視頻驚艷網友
從文獻資料中查詢真實細節
為了更好地鍛煉說話,大四時,他報名參加了北京賽區語言朗誦類比賽——朗誦《短歌行》。參加比賽時,他穿上了電視劇中曹操穿的黑色漢服,出色的朗誦讓他一舉奪得銀獎。
大學畢業后,楊銘坤回到了老家開封從事短視頻和自媒體工作。因為之前模仿過曹操,所以他拍了很多變裝視頻來模仿鮑國安老師飾演的曹操。為了更好地還原曹操形象,2018年,楊銘坤第一次來到安徽亳州,參觀了曹操家族的墓地,考察了亳州博物館里曹操祖父和親生父親墓中的文物。短短3年,楊銘坤去過亳州5次,了解了更多史料,這些都幫助他更好地完成拍攝。記者看到,楊銘坤拍攝的曹操變裝視頻有100多萬播放量,7.1萬網友點贊。
模仿曹操的視頻收獲了一些關注后,楊銘坤開始思考能不能拍攝更多歷史人物。于是,設計專業出身的楊銘坤開始復原設計中國傳統服飾中漢代皇帝的冕服。他結合博物館里的復原品和眾多史料書籍,融合了西漢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河北中山靖王劉勝滿城漢墓、戰國楚墓出土文物的文獻資料進行設計。
為了保證漢代皇帝冕服的整體效果,楊銘坤還到鄭州錦榮國際輕紡城,從上萬款布料中挑選布料。他結合文物、墓室畫像、史書記載、學者研究資料和觀點,重新設計繪制冕服上的日月星辰龍鳳十二章紋的紋樣。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在進度已經過半,目前在不斷完善和修訂作品。
每次拍攝視頻前,楊銘坤都會先穿上相應朝代和相應時期的服飾,尋找人物整體的感覺、狀態,然后參考人物影視的經典形象或者歷史存留的經過考證的畫像,再結合自己面部的膚質、骨骼、體形,去調整人物的須眉。
由于并非影視化妝專業人士,楊銘坤每一次拍攝變裝視頻都會花費很大力氣。比如假胡須必須通過酒精膠來粘貼,而酒精膠在拍攝之后會殘留在面部三四天。他在夏天會感到辣癢無比,卸妝后皮膚過敏發紅也成為常態。有時候拍攝完,他不得不撕扯下胡須,甚至不慎撕掉一層皮。
雖然困難很多,但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變裝過程中,我仿佛完成了古今對話,并且在查閱歷史資料的過程里,能夠更好地了解到中國傳統歷史文化。”
把國風設計運用到玩偶上
想用更多形式傳播漢服文化
接觸漢服的過程中,楊銘坤逐漸把目光投向了玩偶市場,“我為什么不將我設計的中國傳統服飾穿在歷史人物玩偶身上呢?”有了這個想法,他就立馬行動起來,計劃設計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三國群雄和魏晉名流的玩偶。2023年,楊銘坤設計出了身著天子冕服的劉備帝王版人偶,這是他第一款設計制作的國風題材玩偶。為了設計這個人偶,楊銘坤考證了大量史料,有《漢書》《三國志》《禮記》以及各種文物石刻。他還研究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重新確立了冕服形制,將明制漢服中傳承下來的符合《禮記》記載的服飾特征融入其中。楊銘坤還自學了建模軟件,采用3D打印制作出了劉備人偶的樣品。
如今,楊銘坤設計了近10款玩偶,創立了自己的原創品牌。楊銘坤說:“服飾也是文明的載體之一,我希望通過網絡把中國傳統文化帶給更多人。”楊銘坤的父親也非常支持兒子,他說:“只要銘坤喜歡,我都會支持他,希望能夠通過他的經歷鼓勵感染更多殘障人士。”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