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師張炳光:“玉”見山水 雕琢風情

2021-09-16 11:17:35來源:環球人物網作者:李佩藺
原標題:玉雕大師張炳光:“玉”見山水 雕琢風情
  

張炳光
 
  人物簡介:張炳光,男,1962年4月,經鼎玉器創始人。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授級正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現代玉雕藝術家、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第八屆中國神工價值人物、改革開放40周年珠寶行業先鋒人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顧問、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專家委員、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家、中山大學保鑒中心特聘教授。

       引言:當刻刀游走璞玉之間,花草、鳥獸、詩文.....在指尖下緩緩呈現,靈動唯美的“畫卷”躍然眼前。方寸之間,千里之外,這就是張炳光玉雕里的“大氣象”。
 
 
  環球人物網9月16日電(李佩藺)1962年,張炳光出生于廣東省揭陽市的一個小山村。高中畢業后,在家中兄長的引薦下,張炳光師從多位名家學習國畫、油畫、壁畫、漆畫、灰塑等藝術技法。
 
  多領域美學的熏陶與浸潤,為張炳光而立之年步入玉雕行業積淀了深厚的內涵。“做玉雕師,不能滿足于掌握‘絕技’,還必須貫通美學、讀懂翡翠材料的美妙變化。作品既要講究審美、構圖,又要融入思想,給人以啟發。同時,更要在尊重玉石材料的前提下拔新領異,在社會廣泛認可的前提下彰顯個性。”張炳光談道。
 
  《松下仙蹤聞奇齡》《徛霞蔚浦》《兜率天》《四大發明》《唐風宋韻》......張炳光的作品被全國各地博物館陸續收藏。這些玉雕,山川質趣、境意妙生,將一個溫潤如玉的張炳光帶到了我們眼前。
 
  而立之年的“舍”與“得”
 
  “上世紀80年代,主要就是跟著師父在民居、祠堂里完成墻壁、屋檐的裝飾工作。后來,又加入了廣東省古建筑修復隊。在這期間,學到了不少東西。”張炳光回憶。
 
  由于獨具匠心、技藝精湛,很快張炳光便聲名在外,請他出工的人絡繹不絕,“月收入差不多有1000塊錢左右,家里條件也變好了。”
 
  就在所有人以為張炳光會繼續沿著工藝美術之路走下去時,師兄的一句話,意外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炳光,我看你美術功底不錯,過來學玉雕定會勝人一籌!”
 
  在師兄的工作室里,玉文化的神秘性,玉雕創作的靈活性、自由性深深地吸引了張炳光,讓他瞬間萌生了轉行的念頭。“過往做古建筑修復,環境比較固定,即便完成了一幅巨大墻繪,能看到的人還是有限的。但玉雕更為靈活,能不斷的創新,為更多的人所觀賞。”
 
  回去后,張炳光迫切的將這一想法告訴了家人和師父。一邊是在揭陽積淀多年的名氣,一邊則肩負著一家六口的經濟開銷,張炳光這一突然的決定引來一片反對聲。但他堅信,玉雕可以在藝術領域不斷融會貫通,并有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唯有做到極致,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頂著巨大的壓力,接近而立之年的張炳光毅然拜師兄林潮明為師。一盞臺燈、一方狹窄的工作桌,張炳光從零開始學習翡翠雕刻。再度從學徒做起,他以超乎常人的勤奮,日復一日地沉浸于精雕細琢。每周一到周五,他深居簡出,專心學習玉器雕琢技術,經常工作到深夜。周末,張炳光則重新拾起老本行,做些工藝美術補貼家用。
 
  他從當時并不流行的翡翠牌子入手學習,“翡翠牌子的雕刻與我早期所學的繪畫較為接近。它是書法、國畫、篆刻等藝術的集中展示,承載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張炳光憑借自己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勤奮的藝術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雕刻技法,即依照原料色彩、質地,靈活地將山水、花鳥、書法的題材組合渾然一體。
 
  在雕刻過程中,張炳光仔細觀察翡翠料子的“前世今生”及未知的氣韻變化,力求細致、精益求精。即使條件艱苦,但他毫不松懈。從整體到局部,他的作品特點愈發突出,質量也越來越高。終于,在轉行6年后,張炳光順利出道,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剛成立時候條件很差,我就租了一間房子,是這里比較傳統的潮汕民居,房子前面有天井。主人在前屋煮豬菜,我在后屋雕刻,怪味彌漫整個屋子。曾經有客人來訪我的工作室,到了現場都不愿進屋坐坐。”回憶起工作室剛成立的那一年,張炳光滿是感慨。
 
  但因為熱愛,張炳光選擇繼續咬牙前行。
 
  1997年,張炳光花費1500元,在市場上買了一塊三角形的小料,“很多人都說我買貴了,對于一般的玉雕師來說,這只能做成靈芝、葉子形狀,賣不起價格。”回家后,張炳光拿起小料仔細研究起來,他靈光閃現,根據色彩的自然分布,將這塊料子順勢做成了市場少見的仿古斧頭,并在上面雕刻起傳統典故《劉海戲金蟾》的圖案。他店里的伙計拿來一看,眼睛都亮了:“這個能賣到1萬塊!”張炳光將信將疑,便把作品交給了伙計。“結果第二天,就有個客人出價8000元!我連忙說賣賣賣,馬上賣了。”張炳光當時興奮極了,仿佛做了一場美夢。
 
  價格公道、別具一格、做工精巧......隨著訂單越來越多,張炳光在玉雕行業站穩了腳跟,也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page]
  翡翠雕刻的“山水詩人”
 
正在雕刻中的張炳光
 
  一山一水皆氣韻,一筆一畫皆風情......細賞張炳光的玉牌作品,猶如品味藝術的“饕餮盛宴”。這些玉牌,目前市場價值動輒上百萬、甚至千萬。“名貴”的背后,卻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入行那會兒,買玉牌的人比較少,所以玉牌雕刻水平普遍不高,玉料也比較差。玉牌整體的價值低了,市場需求就更小了。”張炳光回憶道。
 
  2010年,張炳光和合作伙伴花300萬元買下一塊玉料,用于手環、佛牌等首飾的制作。“玉石切開后,大家都傻眼了,里面全是一團團的‘棉絮’。”看著充滿瑕疵的玉石,不忍血本無歸的張炳光決定因材制宜、另辟蹊徑,他想到了做山水玉牌,“沒有別的選擇,無序的紋理只能嘗試做山水,我傾注畢生所學研究這塊玉料。那個時候,自己對于翡翠材料的掌握、技藝的運用已經融合得比較好了,就想放手一試。”
 
  從研究、設計到雕刻,思路由模糊到清晰,雕刀無數次拿起、放下,兩個月的時間顯得格外漫長。張炳光的合伙人常按捺內心的焦急,時不時前來問詢、打量。
 
  “一般來說,牌子都是做兩面,那我這次就刻六面。”功夫不負有心人,作品剛剛完成拋光,就被一位新疆的收藏家立刻訂走。各地的商家、收藏家也聞訊而來,紛紛訂購山水玉牌。
 
  無心插柳柳成蔭。首次做玉牌就“一戰成名”,張炳光不僅挽回了經濟損失,更讓當地的翡翠山水牌市場自此風生水起。
 
  “做了這么多年玉牌,滿意的作品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還要屬2018年的那塊《乾坤明素》”,張炳光回憶道,“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摘自道教經文中的‘十二愿’。這塊玉的秉性也恰恰與道教文化相吻合。”
 

張炳光個人作品《乾坤明素》
 
  《乾坤明素》用料珍貴,玉質溫潤、純凈而細膩。玉料中的紫色和綠色本存陰陽、藏乾坤。在設計構思、雕刻過程中大量運用虛實相生的技法,左邊雕乾卦,右邊雕坤卦,以太極陰陽魚來代表八卦,即為天地乾坤。“做人也是如此,要澄澈、純粹。”張炳光如是說。
 
  張炳光的工作室陳列著許多玉牌杰作:一塊翡翠上紅下綠,紅色部分被雕刻為日出照亭臺,綠色部分則被雕刻為歐陽修坐于山間,即成一幅《秋觀醉翁亭》;玉牌正面一株梅花,背面幾株翠竹,側面一叢勁松,另外三面鐫刻詩詞,合成一幅《三友六合春》......“我的翡翠玉牌琢制要義有三:其一,線條須有書法般起承轉折的變化以具‘筆意’;其二,巧妙構圖‘經營’以具‘畫意’;其三,凡翡翠牌必配題跋文字以具‘詩意’。一言以蔽之,方寸之間盡顯‘珠寶的貴氣、詩情畫意’的意境。此乃翡翠玉牌的琢制之道,亦是我始終不渝的追求。”張炳光談道。
 
張炳光個人作品《秋觀醉翁亭》

張炳光個人作品《三友六合春》

張炳光個人作品《夢入桃源 不知有漢》
 
  與玉朝夕相處30年,張炳光自成一派獨特的美學理念和雕刻體系。他提出了綱領性的翡翠創作方向,將之歸納為“分檔次、明屬性、懂取舍”;創造性地提出“翡翠以‘氣’為貴,‘氣’是高檔翡翠價值的核心”;在雕刻實操中突顯“色、透、均、型、工”的工法,系統總結出賞玉的不同層次等等。
 
  2014年,張炳光應邀到相關高校授課。學生們實踐經驗的匱乏,讓張炳光陷入深深地思考,“在以前,玉雕這個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只教自家人。如果要讓整個行業活起來,就必須打破這個限制。”
 
  言之諄諄,意之殷殷。為了將玉雕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張炳光將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心得匯編成冊,凝聚成《嶺南翡翠雕刻藝術研究》《風生水自起》兩部專著,更在全國各地廣收學徒。
 
  值得一提的是,張炳光的四個兒女,在他的影響下,也在成年后紛紛投身玉雕行業。
 
  以匠心為年輕學徒“開門引路”
 
  如今,年近六旬的張炳光,依舊保持著早上10點到工作室,晚上11點才回家的工作習慣。有時,張炳光會走到徒弟們的工作臺前,與他們共同探討應該如何來完成作品的設計、雕刻,“玉石不僅有靈性,還有生命,琢玉人應該珍視它、尊重它,才能雕琢好它。”
 
  近些年,張炳光的玉雕工作室,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大部分都是美院的學生,受過很好的藝術教育。”在他看來,年輕人中不乏后起之秀,他們是未來影響這個行業的人。為了留住他們,張炳光還想到了預支薪水的辦法,“我常跟他們說,人要算一輩子的賬,不要算一時的賬。雖然做學徒現在辛苦,但十年之后,則可能成為玉雕大師。”
 
  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張炳光的工作室也追趕潮流,在2019年開通了直播。有時張炳光會親自上陣,為網友講述玉雕故事,以當下最“潮”的方式傳播翡翠玉雕文化。
 
  回顧30余年玉雕時光,張炳光坦言,“翡翠的雕刻打磨過程就像人生一樣,在精益求精的雕琢中,逐漸變得有內涵、有意義,我樂意率先垂范、振臂疾呼,讓更多人參與到翡翠雕刻中來,致力于玉雕行業不斷走向興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馮小玨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欧美一级va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尤物视频193.com|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chinesektv直男少爷| 波多野结衣57分钟办公室|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北岛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7|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bbbbbbbw日本|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欧美18v中文字幕高清| 明星造梦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 三级黄色免费观看|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 奇米影视77777|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农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日本www高清| 波多野结衣被强女教师系列| 黄页在线播放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