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圖/新華社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29日,美國白宮官網發表了拜登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進行緊急改革的計劃,并稱這是拜登剩余任期內的工作重點。
拜登的改革計劃主要是為了限制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的權力。該計劃要求對大法官進行任期限制,并支持實施具有約束力的職業道德規范。據悉,拜登還考慮提出一項憲法修正案,以限制總統和其他特定官員的豁免權。
拜登呼吁廢除大法官終身任命制,稱國會應該通過立法,建立一個由現任總統每兩年任命一名大法官的制度,大法官任期不能超過18年。
拜登還希望新計劃為大法官制定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法官披露接受的禮物、不參與公開政治活動,并回避自身或其配偶存在經濟或其他利益沖突的案件。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司法系統最終上訴法院,有權評審和推翻下級法院裁決,同時也是美國憲法的最終解釋者。目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保守派以6比3占據優勢,其中3人為特朗普當總統時任命。
拜登距離卸任總統已不到6個月,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要對最高法院進行改革,可行嗎?
需在國會闖三關
實際上早在2020年美國大選時,拜登就承諾要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進行改革。2021年1月上臺后,拜登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研究相關改革事宜。該委員會不久就拿出了一份長達294頁的改革報告,并于2021年12月獲得拜登批準。
然而,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阻擋了拜登改革最高法院的計劃。
對大法官進行任期限制和職業道德約束需在國會闖過三關。首先是把提案交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審議,再由司法委員會交眾議院投票,眾議院通過后再交參議院投票。如果參議院有60票贊成,相關改革才有可能落地。
而2022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差點掀起“紅色浪潮”。最終,共和黨在眾議院獲得222個席位占據了優勢,而民主黨只是靠佐治亞州的勝利,才在參議院獲得了51席比49席的微弱優勢。這也就意味著,改革最高法院需在國會闖過的三關,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這頭一關就過不去。
至于限制總統和其他特定官員豁免權的憲法修正案,要面對的障礙更多,需要得到包括參眾兩院或者州代表大會三分之二的支持,以及由四分之三的州立法機構批準才能實施。這就更沒有推動的可能了。
拜登當過36年參議員,不可能不了解美國國會的政治游戲,也不可能預想不到對最高法院進行緊急改革沒有成功的可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拜登擔心什么?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圖/新華社
拜登的兩個訴求
拜登之所以急著啟動對最高法院進行改革,主要基于兩點。
一方面,在未來4年,最高法院可能會有兩名大法官退休。如果特朗普在今年大選中獲勝,他有機會再任命兩名保守派大法官。果真如此,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優勢。
近年來,保守派占優的最高法院作出的一系列裁決令許多美國民眾擔心不已。2022年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了“羅伊訴韋德案”,女性墮胎權不再受到憲法保護。
2023年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北卡羅來納大學和哈佛大學基于“平權行動”的招生原則違憲,推翻了長期以來美國高校對非洲裔和拉丁裔學生實施的傾斜性招生政策。同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還否決了拜登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
最令拜登政府和民主黨難以忍受的,是今年7月1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特朗普在“公職行為”上享有總統豁免權。這意味著特朗普至少在大選前不會因四項刑事訴訟受到審判。
如果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繼續右傾化保守化,民主黨的政治空間將被大大限縮,所以拜登不得不有所應對。
另一方面,拜登集火最高法院可以起到拉票的作用。最高法院推翻“羅伊訴韋德案”惹怒了眾多美國女性,而叫停拜登政府的減免學生貸款計劃則涉及4000萬美國人。設置改革最高法院這一議程,有助于擴大民主黨票倉。從這個角度看,也是為哈里斯助攻。
▲資料圖:墮胎權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聯邦最高法院外抗議。圖/新華社
拜登不是羅斯福
即使拜登改革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計劃能有所推進,也觸及不到美國司法系統逐漸政治化這個真正根源。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近年來作出的重要裁決,基本都是6比3,即保守派大法官6票,自由派大法官3票。如果真的是基于法理的裁決,恐怕很難會有如此一致的政治傾向差別。
這種情況的出現,部分是源于美國保守派大法官多為“憲法原典主義者”,主張“憲法是固定的”,要按憲法條款的字面含義釋法。而自由派大法官則主張根據時代變化,在尊重憲法條款的前提下釋法。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最高法院近年來已經政治化,大法官裁決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政治的影響。
“聯邦黨人學會”就是一個例子。據知情人士透露,支持特朗普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曾獲得16億美元神秘政治獻金,這筆錢最終流向了“聯邦黨人學會”。而該學會多年來一直關注和干預大法官的提名。
利益關聯如此密切,如何讓人相信司法的獨立性?
歷史上美國總統不是沒有與最高法院對決過。1937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第二任期初期與最高法院就曾有過一次巔峰對決。
當時羅斯福推出的新政多被最高法院否決,為此,羅斯福譏諷9名大法官為“穿著和服的老頭”,決心改革最高法院。
在一次招待大法官的“鴻門宴”上,羅斯福談笑風生地提出了“填塞最高法院計劃”,宣布要把9名大法官增加到15人,讓達到70歲年齡的大法官退休。最終最高法院屈服,4名大法官退休,羅斯福新政得以推行。
今時不同往日,拜登也不是羅斯福。羅斯福對陣最高法院的背景是,民主黨當時在國會占據絕對多數。拜登提出改革最高法院計劃,或許是對羅斯福的效仿。但時間不在他這邊,國會也不在他這邊。
拜登的這項改革,除了勢必增加美國政治對立的強度,其余的恐怕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