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楊迅 李佳寅】高山滑雪運動員穆罕默德·卡里姆是巴基斯坦代表團唯一參加北京冬奧會的選手。他在16日的高山滑雪男子回轉比賽中出現失誤。賽后,他有些遺憾地表示,自己已經為北京冬奧會刻苦訓練了兩年。不過,他也說,自己會進行總結,一直堅持下去。
像卡里姆這樣只有一兩名運動員組成的“迷你代表團”還有不少。他們所代表的國家和地區受到地理氣候、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制約,未能形成廣泛的冰雪運動群眾基礎,因此派出的冬奧選手也就屈指可數。不過,這并不耽誤這些“孤膽英雄”向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
參與就是勝利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統計,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只派出1名運動員參加北京冬奧會。在16日的高山滑雪男子回轉比賽中,阿爾巴尼亞選手登尼·杰帕獲得第28名。盡管成績不夠理想,但是他在接受采訪時笑著表示:“感覺就像一場夢,這太超現實了。”
美屬薩摩亞代表團旗手內森·克倫普頓“赤膊”亮相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給人印象頗深。他在日前舉行的男子鋼架雪車比賽中獲得第19名。《紐約時報》稱,克倫普頓并不追求更好的競技成績,而是更看重滑行帶來的樂趣。
一個人的戰斗
雖然不少“迷你代表團”的選手需要由自己兼任教練、經紀人等角色,但是熱愛讓他們選擇了堅持。代表印度出現在北京冬奧賽場的阿里夫·汗就是其中代表。美國《財富》雜志網站報道稱,阿里夫·汗收入微薄,不得不通過籌款來支撐自己的訓練。由于籌款失敗,他還錯過了2018年平昌冬奧會。
對東帝汶選手約翰·貢薩爾維斯·古特來說,情況也是如此。為了保證訓練,他必須靠打工來賺取經費。好在他每個月還可以從國際奧委會獲得約1200瑞士法郎(約合8200元人民幣)的資助,但也要尋找食宿和場地費用較便宜的地方訓練。
激勵更多人
香農·阿貝達是代表厄立特里亞參加北京冬奧會的唯一選手。“七八歲的時候,我畫了一張自己站在奧運會領獎臺上的照片。”他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激勵更多非洲選手。在北京冬奧會賽場完成沙特阿拉伯首秀的高山滑雪運動員法伊克·阿卜迪也表示:“希望我的冬奧會經歷,能為沙特乃至整個海灣地區民眾打開一扇大門,激勵他們更多地參與冬季體育運動。”阿里夫·汗則希望,冬季運動項目的發展可以改變印度的體育格局,進而推動印度經濟發展。
談及對北京冬奧會的感受時,阿里夫·汗對場地設施和賽事組織贊不絕口,他認為食物、訓練場地和住宿條件都非常棒。阿卜迪直言,中方為辦好本屆冬奧會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準備,場館、交通設施、訓練條件以及配套服務都很棒,體現了東道國的熱情好客和組織大型賽事的超強能力。他還準備回國后成立一家冰雪運動培訓中心,培養更多的滑雪運動員,讓沙特在國際冬季運動賽場上擁有一席之地。“這是對北京冬奧最好的懷念和致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