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是一種姿態優美的花卉,是“花中君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蘭花代表著高潔、典雅,也是堅貞不渝的象征。
蘭花的形態高雅,花姿端莊。很早以前,人們就以其超凡脫俗的品性,寓意人之美好高貴的內質。“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這句話出自詩人屈原的《離騷》,將“滋蘭”與“樹蕙”對舉,意為培養人才,蘭和蕙代表了能振興楚國的人才。此后有成語“蕙質蘭心”,形容女子氣質如蘭,品性高雅。蘭可喻君子,可喻人才,可喻理想。可以說,屈原為中國蘭文化內涵的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南宋王貴學所著《蘭譜》云:“竹有節而嗇華,梅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惟蘭獨并有之。”由此可見,古人對蘭花之推崇。
歷代文人墨客為蘭寫出了不計其數的詩文,謳歌蘭之清雅獨立,表達高逸之情懷。“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蘇軾《題楊次公春蘭》)。蘇軾通過對蘭花的描繪,表達了對蘭花的贊美,及其對蘭之寓意的奠基者屈原的敬重之情。
歷史上有很多以畫蘭出名的畫家。鄭思肖是宋朝末年的畫家,擅畫無根墨蘭,花葉稀少,蒼勁有力,讓人能感受到其鋼筋鐵骨。作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徐渭所畫的蘭花驚世駭俗,用筆狂放,從他在畫中的題詩可見一斑:“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總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間腦麝風。”
六百多年,滄海桑田,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南北兼容、雅俗共賞、鮮活靈動的獨特文化風貌。天津多書畫名家。后學呂獻峰曾與余學習丹青。其尤擅墨蘭。我曾勉勵他說:“一生蘭,半世竹。”其字面意思是說,用半生時間才能畫好竹,用一生時間才能畫好蘭花。國畫中的蘭和竹,看似易畫,其實要畫好是很難的。畫蘭,看似寥寥數筆,但要畫到自然順暢,俊逸瀟灑,真不容易;正因用筆簡潔,反而讓拙筆沒有藏匿的機會。畫蘭講究筆斷意連,在若有若無之中見勁骨。畫竹則每一環節都是書法的靈活運用,讓每片竹葉都在文化氣韻中搖曳,作品意境才能深遠。所以說,要真正畫好蘭與竹,需要付出畢生的努力。
畫蘭畫竹,能修身養性,令人有高遠淡泊之志,使人具儒雅謙和之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