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被遺忘的七夕節俗

2023-08-23 09:41:00 來源:今晚報 作者:趙華
大號 中號 小號

農歷七月初七有鵲橋相會的愛情,還有女子祈求心靈手巧的美好

被遺忘的七夕節俗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在古代,每逢農歷七月初七,女孩子都要“乞巧”、讀書人要舉行“曬書”儀式……如今,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傳統習俗都已淡出人們的記憶。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津人“七夕”舊俗多

在唐代詩人和凝的《宮詞》中寫道:“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崔顥《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描寫了唐代都城長安七夕節盛況。由此可見,七夕乞巧歷史悠久。

天津是座移民城市,在融匯各地習俗基礎上,逐漸形成獨特節俗文化。比如舊時,七夕之夜少女、少婦要舉行拜織女的儀式,祈求織女賜予一雙靈巧的手。“巧婦”意味著人神心通,織女已將靈巧的繡花針賜予,能織出絢麗多彩的圖案。祭拜后,在月光之下,以五彩絲線穿針,誰先把七根針穿完,誰就有一雙巧手,是為“對月穿針”。

另有“投針驗巧”的習俗,天津人謂之“丟花針”。天津地區有“七月七,丟花針兒,看針影兒,分巧拙”的俗諺。在距今140年前刊出的由張燾所著《津門雜記》中記載:“七月七日,女子以花針浮水面,占其影,曰乞巧。”據明代《帝京景物略》載:“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其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天津還有“喜蛛應巧”之說。根據南朝梁代《荊楚歲時記》:“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即蜘蛛)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清朝末年《天津事跡紀實聞見錄》也有相關記載:“女子以花針浮水上,覘其影。暨陳瓜果于庭,有飛蟲落于上,曰乞巧。”

舊時,每逢七月七,城鄉姑娘們都這么過節。但此俗現已難得一見。

牛郎織女鵲橋會

織女是七夕節的形象代言人,她堪稱中國賢德婦女的典型代表。

天津民謠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于是,七夕節日形象大使——織女還被賦予了“愛情堅貞”的文化含義。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流傳時間早、流傳地域廣。《詩經·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是為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漢代《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久經流傳,家喻戶曉。南梁任昉的《述異記》,將牽牛、織女兩顆星辰賦予人間的愛情故事。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最終成為愛情箴言。宋秦少游《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將牛郎織女歌頌為堅貞純正愛情的化身。

隨著時間推移,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愛情傳說,深深嵌入七夕節文化中成為主流。

在民間,相傳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天河相會的時日。晴朗夜空,繁星閃耀,銀河橫亙,牽牛星和織女星隔河遙望,喜鵲為之搭“鵲橋”促成。

七夕節仨來源

七夕節,源于漢代,來源說法不一。

第一個來源,是古人對天體星宿的崇拜。先人認為天體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為明亮。北斗七星中第一顆星名叫魁星,又稱魁首。科舉制度產生后,考中狀元號稱“大魁天下士”。于是,讀書人把七夕節稱為“魁星節”。

第二個來源,是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稱“七曜”。 數字“七”常用來劃分時間。比如中醫認為,女子生理以每七年為一界限:七歲時腎氣旺盛,十四歲始來月經,四十九歲進入絕經期。另外,人們視“七七”為人生終局,給亡人做道場,以滿“七七”為限。“七”與“吉”諧音,“七七”雙吉相疊,視為吉日。

第三個來源,即男耕女織。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就是建立在男耕女織經濟基礎上的。近年來,國人又把“七夕”與西方情人節相比附,被說成“中國情人節”。

關于“七夕”節的三個來源,將天體空間、歷史時間和社會人間這三個要素有機聯系起來,把天、地、人三者融為一體,將神話、歷史和現實冶于一爐。

七月初七曝書曬衣

民諺:“七月初七,曝書曬衣。”也是七夕節文化內容之一。

曝書是古代流傳的有效的文獻保護方法。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文人曬書的趣事: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躺著。人家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我曬書。”曬肚皮就是曬書,體現了郝隆的書生意氣,也驗證了“胸無點墨心常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人自信。

宋代文史大家司馬光堅持曝書,所藏之書“年月雖深,終不損動”。而歷史上很多古籍能完整保存至今,也與這項活動密切相關。七夕曝書不僅是防潮防蠹防霉的文獻保護方式,還被附加了很多文化功能,賦予更多的文化意義。曝書規模盛大而隆重,文人相聚,評書評畫,鑒賞文物,雅致有趣。成為雅士學子大開眼界,大飽眼福的文化盛會。

科舉制度出現后,考中狀元被稱為一舉奪魁。因為魁星主掌考運,因而讀書人又把七夕稱為“魁星節”“曬書節”。在農歷七月初七這天,求取功名的讀書人都要例行祭拜魁星,祈求保佑考運亨通。

責任編輯:馮小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月夜直播在线看片www| 69性欧美高清影院| 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在线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五月天色婷婷丁香|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欧美一级片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33333在线亚洲| 杨钰莹欲乱小说| 国产性夜夜夜春夜夜爽|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色屁屁影视大全|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全彩口工番日本漫画| mhsy8888| 欧美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免费| 校园放荡三个女同学| 国产寡妇偷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舞蹈班的三个小女孩唐嫣| 性按摩xxxx|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91av电影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 国产一级理仑片日本|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免费视频| 嫩草影院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高清午夜看片a福利在线观看琪琪|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