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香港回歸25年間,港劇是內(nèi)地觀眾探知香港文化的窗口,香港演員便是窗邊的講述者。戲中,他們以角色動情演繹香港變遷,向內(nèi)地娓娓道來香港故事;生活中,他們也親身感受著國家的日新月異,用心懷抱內(nèi)地。
滄海浮沉隨浪,戲中盡攬;今朝韶華共賞,此情依舊。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新京報獨家策劃專訪14位香港演員,他們中有些人如今依然堅守在電視業(yè)一線,有些人則過上了低調(diào)平凡的生活。但他們都是香港回歸的重要幕前見證者。通過他們的動人講述,我們試圖重溫香港電視劇最珍貴的黃金年代,喚起兩地血脈相通的情感共鳴。
很多人都在讀書時代迷戀過溫兆倫,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主演的港劇《我本善良》中的齊浩男一角,是不少人的美好回憶。經(jīng)過人生的高低起伏,如今的溫兆倫更愿意向外界展示自己此刻的篤信。
溫兆倫說,出道這么多年,那些名利對他而言只是虛名而已。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他說自己做演員做歌手,從來不是因為要收獲多少名利。對他來說,一切努力皆因喜歡,“我入行,不是為了成名。唱歌是因為喜歡,演戲更是,因為喜歡有了機會,有了機會,抓住了付出了,也就得到了。總有人說起,你是不是紅了?你又是不是過氣了?為什么這一切都要別人來告訴你?地球一直在轉(zhuǎn)動,人也在轉(zhuǎn),不可能永遠停在一個位置上。所以,這些虛名重要嗎?”
等不到的寶麗金
蹩腳的發(fā)音,讓唱片公司老板也很尷尬
熟悉溫兆倫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和他演的很多角色相似,都是有情有義之人。他一直秉承著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堅持住、試試看,用盡方法消解一切愁苦,打起精神過日子。所以習(xí)慣把事情想得簡單的他,堅信“只要喜歡就去做”的道理。小時候,他就是音樂發(fā)燒友,中學(xué)時期參加了很多歌唱比賽,也獲得過榮譽。1982年,他參加了TVB舉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那一年強者如云,摘得冠軍的是梅艷芳,止步15名的溫兆倫也不是一無所獲,他被香港電臺電視部制作人相中,邀請其主持少兒節(jié)目《香蕉船》。
那之后,他曾去寶麗金唱片公司試唱,他笑侃那一次自己差點兒“毀了”寶麗金,“我進了錄音棚后,寶麗金的老板就在外面看著我。我想著那首《龍的傳人》如果唱好了,就能出唱片了。音樂一起,我一唱,緊張得不得了。唱了幾句,停了兩次,他們說,我的普通話發(fā)音太不準(zhǔn)了。老板當(dāng)時的表情,真是難以形容。后來工作人員告訴我,‘有消息會跟你聯(lián)系’,但這個消息我到今天都沒有等到(笑)。”三年后,溫兆倫與同事介紹給他的一家唱片公司簽了約,出了專輯,銷量還不錯,并拿了獎,“這一切都有了,卻等不來寶麗金(笑)”。
音樂方面的突出表演,讓溫兆倫順利進入影視行業(yè)。上世紀80年代末,一部港劇《義不容情》讓劇中反派丁有康的飾演者溫兆倫一夜爆紅,他將外形與心性的強烈反差發(fā)揮到極致,觀眾聽到丁有康這個名字都恨得牙癢癢。
從沒因為紅而飄過
追捧如同水龍頭,能開,也能關(guān)
1995年,TVB臺慶評選出十大最受觀眾歡迎的港劇,溫兆倫一人就占了三部:《義不容情》《我本善良》《今生無悔》。接下來,他出演的《灰網(wǎng)》《火玫瑰》《第三類法庭》《流金歲月》也都是熱門作品。再加上能演會唱,整個上世紀90年代,他無疑成了一顆最璀璨的新星。“也沒有你們說得那么夸張。從歌手角度來說,就出席了一些活動,多了很多榮譽,覺得付出有回報挺開心的,也不存在因為‘紅’了有多飄。那個年代的人都非常單純,不像現(xiàn)在的娛樂環(huán)境比較浮夸,一旦紅了,曝光、名利、流量、熱搜就蜂擁而至。那時我很木訥,只懂得踏踏實實工作,不太相信周圍的浮云。”對于大紅大紫,溫兆倫想得極為透徹,他覺得受追捧這件事就像水龍頭開關(guān)一樣,打開后會一發(fā)不可收拾,但也有關(guān)上的時候。
他清楚作為藝人,最重要的還是要精進自己的業(yè)務(wù)。他從不缺努力,為了把事情做好可以豁出一切。年輕時在TVB拍戲,他說,就像置身于工廠,沒日沒夜地拍,甚至四天三夜都合不上眼,“幾天沒睡覺后,看著停車場里自己的車,根本沒有力氣和時間開車回家,就只剩點兒力氣跑到車里拿洗漱用品,在洗手間洗漱完,在車的后排小睡一下。那時會覺得,怎么睡覺的時間這么短?還沒睡著就又到開工的時間了。所以,那時我就有了一個法寶,我的包,你大概想不到我的包里會有什么東西。到現(xiàn)在,這個包已經(jīng)改良了十幾代了。”溫兆倫笑著“炫耀”自己的百寶箱,感冒藥、急救用品和日用品樣樣具備,“拍戲條件艱辛,有時我就是劇組里的隨行醫(yī)生,在外景地如果有同伴不適,我可以及時幫助他們。這是演員在前線拍戲的必要保障啊,這個習(xí)慣我留到現(xiàn)在,再小的包都可以給你塞滿(大笑)。”
努力才會快樂
因為較真,一個字唱了八個小時
在溫兆倫的認知中,做藝人忙碌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將事業(yè)重心轉(zhuǎn)移到臺灣,那時他才知道原來有這么多人喜歡他。他開始馬不停蹄地推國語專輯,拍電視劇、電影。回想當(dāng)時,他說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蹚、自己熬。“每天都被‘運輸’到不同的地方忙碌,人都是蒙的,幾乎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上一秒還在拍戲,下一秒唱片公司的人就說‘溫哥,幾點到?要開始錄音了’。錄完音又要去片場趕夜戲。”極度的忙碌讓他整個人處于精神崩潰邊緣,好在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
在那些日子里,良師益友成了他共渡難關(guān)的戰(zhàn)友,至今他都充滿感激,“錄唱片時,因為拍夜戲嗓子都被‘熬’壞了,再加上當(dāng)時我的普通話沒有那么標(biāo)準(zhǔn),那時也沒有現(xiàn)在的音樂技術(shù),能給你修音、調(diào)整,都是實打?qū)嵉摹:迷谟兄谱魅诵旒瘟祭蠋熃o我寫了很多好歌,他陪著我,很耐心地唱了一遍又一遍,比如《還能愛我多久》中的那個‘久’字,唱來唱去都覺得不太理想,我們兩個人就很固執(zhí),光這個‘久’字就唱了八個小時。不理解我們的人大概會說‘有必要這么較真嗎?’但我們至今都覺得很值得。是挺傻的,但那段努力的經(jīng)歷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溫兆倫專輯《還能愛我多久》。
45歲“退休論”
不想再被安排,只想聽從內(nèi)心的聲音
作為公眾人物,誰都免不了被外界討論。溫兆倫也曾因為一些子虛烏有的輿論而困擾。但想通了以后,他又覺得這一切皆是虛無縹緲的。“年紀小的時候,我也想不通,當(dāng)時也比較沖動,很多時候會‘中計’,不僅自己生氣,還給家人帶來了困擾。后來成熟了,想通了就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在與不在,都會遇上類似的事情,于是,就想著把經(jīng)歷困擾當(dāng)作一種慈善、公益,不要太看重別人對你不實的想法,總有人說你不好,你也沒辦法清除,不是嗎?”
二十多年前,溫兆倫選擇移居北京,正式成了一名“北漂”。他說,自己從小的心愿就是到北京生活,“我小時候看了很多關(guān)于北京的圖片,曲折的胡同,屋檐上蓋著厚厚的一層雪。我來的那會兒只有一號航站樓,后來二號航站樓蓋了起來,再后來有了三號(航站樓),每次想著這些畫面更迭就會感慨‘變化太大了’。”
在溫兆倫30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給自己的未來做好了規(guī)劃,“三十剛出頭時,我就跟一個比我大十歲的藝人說打算‘45歲就退休’,他嚇了一跳,說‘你現(xiàn)在就在想這個事情?’我解釋說,這個計劃是指45歲以后要進入我說了算的年代。以前有太多事情都是被安排的,我希望今后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有選擇性的,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他說,自己這么多年都在努力脫離圈子里的浮躁,“這就是一份工作,工作完了就該回家,沒必要給自己排滿應(yīng)酬,想著怎么去爭、怎么去搶。業(yè)務(wù)做好了,我既是存在,這種存在,也是永恒的。”
同題問答
新京報:作為香港演員,你心中的港劇是什么樣的?
溫兆倫:有溫度、有味道,充滿了多樣性。
新京報:在你看來,哪個角色最能代表港人精神?
溫兆倫:電視劇《義不容情》中的丁有健(黃日華飾)。他為人正直,凡事以家庭為中心,非常孝順養(yǎng)母、疼愛弟弟,忠孝節(jié)義,很能代表港人精神。
新京報: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你個人在生活上和事業(yè)上最明顯的變化是什么?
溫兆倫:生活上最大的變化就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小朋友,需要承擔(dān)的責(zé)任更多了;事業(yè)方面則是進入了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平臺,嘗試了更多新鮮的事物。
新京報:你覺得在內(nèi)地生活(或往來于香港與內(nèi)地之間),最深刻的體會是?
溫兆倫:舒服、便利,尤其是手機支付,我現(xiàn)在出門只需要帶一部手機就夠了。
新京報:學(xué)說普通話的過程中,有沒有印象最深刻的詞?
溫兆倫:兒化音,我覺得兒化音非常有意思,但到現(xiàn)在我還是不太能分清什么樣的詞后面可以加兒化音(笑)。
新京報:來內(nèi)地發(fā)展后,掌握了哪項新技能?
溫兆倫:掌握不敢說,這幾年電商的發(fā)展非常迅速,所以我一直在學(xué)習(xí)和摸索中。
新京報:作為很多人的“回憶殺”,最想和當(dāng)年的劇迷說什么?
溫兆倫:謝謝你們那么多年的支持和厚愛,未來希望會有新的驚喜帶給你們。
新京報:用一句話形容你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
溫兆倫:妻女相伴、安居樂業(yè)。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