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你說人工心臟的事,考慮得怎么樣?”
“只要你主導研發(人工心臟),工程師的人選你來挑。”
“與其到處捅婁子,還不如去研究人工心臟。”……
正在熱播的劇集《關于唐醫生的一切》中,他穿著一身白大褂,配上金邊眼鏡,不停念叨“人工心臟”,一直想說服心儀的手下進項目,卻又老吃“閉門羹”,被拒絕后“又萌又慫”跑去年輕醫生那兒“吐苦水”求安慰……當觀眾看清這位人物面龐時,總會伴隨一聲驚訝:“怎么又是黃覺!”
前幾日還在熒屏出演生活拮據、不修邊幅的燒臘師傅,無縫銜接下,黃覺搖身一變成了職業又精明的醫院副院長劉灃,穿西裝、打領帶,游走于不同科室,處理醫院事務。人物強烈反差下,難怪觀眾會對黃覺的臉熟悉又陌生。在《關于唐醫生的一切》熱播時,封面新聞獨家對話演員黃覺,說說此次參演醫療行業劇的背后點滴。
“又萌又慫”的外科醫生
人工心臟是劉灃的堅持
“安和醫院事業心最強的男人,職業目標就是人工心臟和當院長……”黃覺近幾日的網絡發文,大多圍繞《關于唐醫生的一切》展開:人工心臟、當院長、四處碰壁、求安慰……有網友看完劇情后,調侃“劉副院長三點一線的生活還挺規律”,評價其“卑微又可愛”。
跟大眾印象中冷靜干練的醫生形象不同,當黃覺扮演的劉灃出場時,很難想象這是位醫院的副院長。不僅常被下屬“拿捏”,還要夾在不同科室醫生中左右為難,甚至處理事務時被“放狠話”。這個頗具“喜劇”色彩的人物,讓觀眾覺得又好笑又可憐。
當黃覺聽到網友對其角色的評價是“又萌又慫”時,他覺得這個點評相當到位,“劉灃的工作不僅是胸外科醫生,他還是副院長,醫院里大小事務都要他處理。當大家都很堅持自己的看法時,需要劉灃這樣一個角色出來調節。”雖然看起來卑微,但劉灃也是醫院的和事佬,無形中化解了許多危機與矛盾。
劉灃之所以看起來“卑微”,很大一部分原因,恐怕要歸結于他常掛在嘴邊的“人工心臟”。作為劇中主線故事,劇情圍繞心臟外科主任唐佳瑜(秦嵐飾)攜一眾同仁,成功研發國產“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展開。為能讓唐佳瑜加入研發“人工心臟”項目,劉灃將身段放到最低。
“人工心臟就是劉灃的堅持。”黃覺說,雖然網友說劉灃“遇誰跪誰”,老是受氣被拿捏,但他的追求一直沒變。“劉灃一直期待人工心臟研發成功,這也是為廣大患者早點用上國產人工心臟造福,同時他希望安和醫院能成為第一家研發成功的醫院。這也是他為什么一直堅持請唐醫生回來研發,而不接受其他合作方式或向任何一方妥協的原因。”在黃覺看來,劉灃這樣的堅持和追求,不僅可以幫到更多病人,對醫院也是錦上添花。
28起病例源自真實事例
延續生命的努力讓人感動
自小患有自閉癥的孩子,患有先天性二尖瓣狹窄;17歲的少年命懸一線,必須截肢才能保命……細看劇中出現的每個病例,都有極為棘手的手術過程,而這些大多都發生在真實生活中。不光是病情,穿插其中生老病死的人生百態,病人與家屬面臨的煎熬與抉擇——醫療劇在影視題材中獨樹一幟,因為其反映的是對生命和生死的思考。
“我覺得比較揪心的情節,是有一個病人,當父母得知她的病情狀況和面臨供體捐贈時,那種心情非常復雜。”劇中,病人已無意識,是繼續靠機器維持生命還是把心臟捐獻給等待救治的人?需要家人抉擇。“在那種情況下,應該沒有任何父母可以果斷決定,讓人看著特別揪心。”黃覺說,當劇中患者終于等來心臟捐獻,獲得生命奇跡;或當病人為將生命延續,無私捐獻自己的遺體,讓人十分感動。當這些故事被鏡頭展現出來時,醫療劇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國產影視圈中,職場劇一直頗受爭議。“披著職場劇外衣談戀愛”“沒反映出行業真實現狀”……這些長期圍繞職場劇的負面評價揮之不去。特別是醫生這一職業領域,此番質疑只會只增不減。
《關于唐醫生的一切》如何展示醫生這一職業?在此前媒體報道中可看到,為還原現場,劇組搭建了7000平方米、能做專業手術的“醫院”。同時,劇中所涉及的高難罕見心臟病例,都是由真實事例改編而來。
“因為劉灃是副院長,他在手術室戲份不是特別多,但我們拍手術室里的戲,都會有專業醫生在旁指導。”黃覺回憶,他印象較為深刻的手術室戲份,是有兩個傷者被同一根鋼筋穿在一起。“那個手術,可以說是劉灃在這部戲里經歷的最大手術,當時也請來很多專業醫生,那是手術室里人最多的一場戲。”劇組專門找了個周末拍攝,就是為等待專業醫生現場指導。
享受角色之外的日常
生活經歷帶給我演戲靈感
這一兩年來黃覺出演了不少爆款影視劇角色:比如在《山海情》中,與貧困地區村民們同甘共苦,教農民種植蘑菇的菌草專家凌一農;在時間循環短劇《開端》中,沉默寡言卻是背后大boss的公交車司機王興德。黃覺出演的角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且角色間很難看到交疊痕跡。
黃覺這類演員被網友稱為“劇拋臉”,因為每當其出演一部新作時,叫人難以看到上一部戲角色的影子。這樣的稱號本身也是對演員演技的肯定。當然,也有網友認為黃覺“押劇”眼光不錯,近期出演的作品都獲得口碑和熱度雙贏。
“現在挑選角色,最看重的是角色本身還有團隊。”黃覺直言,他一直期待嘗試所有沒接觸過的類型,不管是各種職業,或各種年齡段的人。“除了角色本身,也希望能和不同朋友一起創作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他說。
黃覺在社交平臺中,會分享親手制作的美食、曬孩子成長足跡、展示隨手拍的路邊風景……“生活中的經歷,出演角色時會帶給我經驗和靈感。比如我開始學做飯,那我如果拍戲需要做飯,我就會更清楚每個步驟需要做什么。比如我打碟,萬一以后有個角色需要打碟?都說不準,但是多嘗試一定沒壞處。”
對話
演員把戲演好
其他交給觀眾
封面新聞:你之前出演過心理醫生,但這跟外科大夫還是差得挺遠。之前的出演經歷對你有幫助嗎?
黃覺:他們都深耕于某個專業領域,都需要和人交流,需要一定共情能力。但劉灃不僅是胸外科醫生,還是醫院副院長,除了醫學上的事,也需要處理一些醫院事務。
封面新聞:劇中涉及28個病例,都是由真實事例改編。你印象比較深的故事是哪一個?
黃覺: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有個病例,兩個傷者被同一根鋼筋穿在一起了。那個手術,可以說是劉灃在戲里經歷的最大手術。
封面新聞:國內一些職業劇和醫療劇飽受爭議。在這種情況下,你為何會選擇出演這部作品?會擔心一些批評嗎?
黃覺:選擇出演這部作品,是因為這個角色是我從沒嘗試過的,主創團隊也都是第一次合作。我希望能多和不同的人一起創作,多塑造一些不同角色。我覺得演員就應該一心一意把戲演好,其他就交給觀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