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劇場最新一部作品《回來的女兒》正在愛奇藝熱播中,該劇由張子楓、王硯輝、梅婷主演,由《無證之罪》導演呂行執導。劇集開播之后,不論是開篇猴子面具的驚悚,還是劇中梅婷飾演的廖穗芳的陰郁、精神病院里面的電擊場景、護士長假笑的樣子,都成為了熱門話題,讓人印象深刻。雖然沒有兇殺案,全劇彌漫的“恐怖感”和“恐怖氛圍”隨處可見。日前,導演呂行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對于這些元素的運用,呂行表示,他希望在一些日常的生活場景里,以及在大家生活當中能夠見到、接觸到的這些人物形象當中,做出一些具有緊張氣息的氛圍。
故事:“家庭”和“懸疑”是不同維度
《回來的女兒》講述了陳佑希(張子楓飾)為了調查在李家當保姆的好友小秀失蹤的真相,決定冒充李家失散的女兒李文文進入李家生活,而這種“冒充”,逐漸開始揭穿李家深埋的秘密。呂行坦言,他第一次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就被里面有趣的人物關系,精心安排的劇情,還有諸多細節所打動,“在一個商業類型劇里還能夠有一些個人表達,對我來講是個很難得的契機。”
《回來的女兒》以家庭為切入點,前幾集也描繪了不少家庭溫情的場景,特別是李承天和陳佑希之間的“父女情”。盡管外界很多評論都將本劇歸納在“家庭懸疑”類作品,但在呂行看來,“家庭”和“懸疑”是兩個不同的維度,家庭是這個故事發生的主要環境,懸疑是講述這個故事的方式,他希望能夠在日常生活的場景里面,把一些具有驚悚感和恐怖感的氛圍傳遞給觀眾。“在日常的家庭關系里,我們經常會伴隨著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跟瞬間,那么如何讓這個家庭變得使觀眾相信,但是又能在需要有懸念的部分激起觀眾的好奇心,我覺得是這部劇里面比較需要我們用心去設計的地方。”
節奏:盡可能讓觀眾感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全劇開場,就將“點題”的謎團——女兒的真實身份公布,“廖穗芳知道陳佑希是假女兒”沒有被設置成懸疑點。作為一部開場沒有兇殺案的“非硬情節”懸疑劇,在“布置謎團”和“解扣子”之間的節奏感把握上,呂行表示,布置謎團和解扣子的節奏感,主要就還是要考慮觀眾的觀劇心理感受,“我們不能長時間的布置謎團,這樣的話觀眾就會陷入到一個智力游戲里,而難以投入情感。那么在一邊布置謎團的同時,要注意跟解扣子之間的比例和配比關系,盡可能的讓觀眾感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觀眾始終被這個故事的懸念所包裹,所吸引。”
在呂行執導的上一部作品《無證之罪》中,李豐田點火吸煙時候的一些表情,和《回來的女兒》中廖穗芳、護士長的某些表情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看到心里發毛。呂行坦言,這算是一種下意識的塑造上的注意,“因為我覺得在人物塑造中,一些小細節實際上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為這些細節會體現出來人物的性格,人物在他們下意識的這部分動作里,讓觀眾能夠更具象地感受到這個人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對呂行而言,創作、拍攝《回來的女兒》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平衡智力游戲和情感打動之間的關系。因為在故事剛開篇的時候,順著陳佑希的視角去一點點地發現家里隱藏的秘密,敘事節奏是一個不斷掩蓋與揭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面,廖穗芳本身又站在了陳佑希的對立面,不斷地讓觀眾對于他們之間的關系,對于陳佑希和這一家人的關系產生各種期待,同時情節上有反轉,但是在不斷的情節反轉中,主創團隊又希望觀眾能夠被陳佑希,被廖穗芳、李承天、李文卓等這些角色的情感所打動,而不是單單陷入到一個不斷情節反轉,不斷燒腦的故事當中。“那么這兩者之間要做好平衡,我覺得是這部戲里最難的一個點。”
人物:針對每個角色都有過開放性的探討
《回來的女兒》率先引起廣泛討論的角色,是“媽媽”廖穗芳(梅婷飾)。梅婷此次的表演算是顛覆了她以往柔弱的形象,她的很多表情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在“廖穗芳”的人物塑造上,呂行表示,他和梅婷經常探討廖穗芳這個角色塑造的尺度問題。在大部分的時候,呂行希望廖穗芳是一個從容的、心理素質很過硬,同時演技也過關的成年人的形象。“在這個故事里,即使她撒謊,包括像第五集里要把陳佑希從派出所給帶走的那段戲,雖然從情節設置上來講,她挺恐怖的,但是她整體的表演處在一個松弛自然,看上去像個好母親一樣的狀態里,那么這種塑造就會讓角色的表演具有一定的反差感,同時讓觀眾對于這個女人到底有多恐怖(的感受),其實更多的是處于想象的空間里,這樣會比我們具象的塑造一個狠人的效果要好。”
梅婷在劇中的表演讓不少網友都想到了當年《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安嘉和,并被網友戲稱,多年之后,梅湘南(梅婷飾)終于拿到了安嘉和(馮遠征飾)的劇本。呂行坦言,梅婷的角色在剛開始塑造的時候,最基本的一個溝通的點就是熟讀劇本后,把劇本當中廖穗芳這個角色她身上的堅韌,她做事情意圖的明確,以及她在生活當中無法割舍掉的東西是什么弄清楚。而在開播之后,呂行自己也看到了“安嘉和”的這個梗,“安嘉和的梗是播出以后,我們在網上看到網友評論才知道的。當然我并不覺著有些梗,對于角色、對于演員是善意的。”
《回來的女兒》編劇此前在接受新京報專訪中曾經談及,梅婷在表演的時候不知道最終結局,呂行表示,在拍攝的過程中,針對著每一個角色,在故事大結局的時候都有過開放性的探討,“我們希望不只局限于我和編劇的想象當中,而是從他們每個角色的角度出發,想知道他們對于故事的結尾有什么樣的期待和可能性。所以在跟演員探討的過程中,我們設置了一個相對開放的大結局情境,想聽一聽演員他們有什么樣的意見和建議。”
【導演評演員】
新京報:張子楓、梅婷、王硯輝三位主演和角色的契合點是什么?有什么給你帶來驚喜的地方嗎?
呂行:張子楓的形象氣質很契合陳佑希,因為子楓她也是一個很善良的姑娘,很敬業,對于藝術追求又很執著,這一點和我們劇中的陳佑希很像。張子楓的塑造能力在同齡人當中又非常的出色,具有很強的理解力和表現力,能把陳佑希的復雜心理和處境非常明確的呈現出來。
梅婷之前在熒屏上都是比較柔軟的形象,我覺著如果用一個這樣的演員塑造廖穗芳會比較有新意,她是一個很另類,看上去又很有新鮮感的狠人。
王硯輝很適合飾演李承天這種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角色。他的表演層次非常豐富,能夠捕捉到很具象的點,在表演中一層一層地向我們展示出來李承天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新京報記者 劉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