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長沙夜生活》海報。 影片講述幾個長沙小人物在夜色中相遇與和解的故事。
曾以編劇身份創(chuàng)作過《中國合伙人》《親愛的》《奪冠》等影片的張冀,這次帶著個人首次執(zhí)導的電影《長沙夜生活》闖進了今年五一檔。該片由陳可辛、趙曉時監(jiān)制,張冀編劇并執(zhí)導,尹昉、張婧儀、蘇巖、吳昊宸、白宇帆、周思羽、吳軍、羅鋼主演,張藝興特別出演,廖凡、周冬雨、王櫟鑫友情出演,影片將于4月28日在全國上映。
《長沙夜生活》以長沙為載體,講述在長沙夜色中,幾個不同命運的小人物相遇與和解的故事。作為湖南人的編劇兼導演張冀,這次創(chuàng)作從情感出發(fā),他坦言這是寫給家鄉(xiāng)的一封情書。為了寫劇本,他到長沙體驗生活兩個月,觀察生活在煙火中的普通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張冀說,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形態(tài),拍一座城市,首先要找到這里的普通人擁有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他們會因為這座城市擁有什么樣的精神氣質(zhì),其實這就是中國故事。
從書店開場,而不是夜店
回顧張冀近10年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描寫勵志時代的《中國合伙人》,打拐題材的《親愛的》,還是講述中國女排的《奪冠》,雖然題材迥異,但都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真實人物。張冀也獲益匪淺,“往往我們處心積慮,按套路編織的戲劇事件,會完全被真實生活的細節(jié)所擊敗”。
《長沙夜生活》的創(chuàng)作,貫穿了張冀多年來從事編劇工作的一個原則,就是要體現(xiàn)真實生活。他基本放棄了一些強烈的戲劇性事件,盡量用生活本真的狀態(tài)去推動敘事。他希望從《長沙夜生活》的第一秒開始,就像把生活中的場景一幕一幕搬到銀幕上一樣,看起來這就是生活,平穩(wěn)平實,但其實那些涓涓細流的小戲劇糾葛是纏繞在里面的,這是張冀追求的東西,“就像涓涓細流最后匯聚成河”。
片中有很多特別接地氣的“逛吃”鏡頭。
“《長沙夜生活》是從書店開始的,而不是從夜店”,張冀說,這多少有點任性,如果從夜店開始,那個情境也許會更刺激,但中國電影應該擁有書店的空間。有太多人告訴張冀,不要在書店里聊哲學、聊詩歌,張冀從內(nèi)心里也自問,為什么中國電影里不能出現(xiàn)哲學和詩歌?他經(jīng)常晚上在一些平臺上聽很多年輕人談論哲學,很是受益。他并不是要做一個曲高和寡或形而上的電影,而是覺得生活是多元的,不能因為擔心有些內(nèi)容觀眾可能抗拒,就不去呈現(xiàn)。因為最終的故事還是回到了情感,回到的是城市的精神。
要有煙火氣,不能編要去看
張冀在創(chuàng)作中,始終把目光放在煙火中的普通人身上。他對英雄的故事不太感興趣,“可能我的生活是無趣的,但我很喜歡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看到他們的有趣,他們的熱情,他們綿延不絕的那種奮斗的東西”。
每次創(chuàng)作前,他一般都會花兩個月時間,看各種書,跟各種人聊天,才敢下筆。“不調(diào)查、不去體驗生活,我不會寫東西”。2020年,為了寫《長沙夜生活》劇本,張冀來到長沙體驗生活。他告訴記者,最開始調(diào)查的時候,不要有意識,也不要有取舍,就隨著生活去看、去聽,“這種不帶預設(shè)的創(chuàng)作是最快樂的時候”。
在長沙的夜晚,他觀察到很多生活在煙火中的普通人。比如,他觀察大排檔的老板娘時發(fā)現(xiàn)很多細節(jié),一般她們不吃辛辣的東西,就喝白粥,因為她們經(jīng)常吸入大量油煙,嗓子不好,腰也不太好,因為經(jīng)常熬夜久站;一般內(nèi)廚和外購的人員很容易吵架,這個時候只有老板娘能鎮(zhèn)住場子;那些在這個地方吃了20年的老顧客,從小孩吃到結(jié)婚的人,他們跟老板娘聊天,就像跟家里人聊天一樣……
這個就是煙火,這就是長沙夜生活。
張冀說,這個就是煙火,這就是長沙夜生活,必須親自去看,編是編不出來的,這也是每個編劇都要去做的事。為什么要拍長沙的夜生活?在張冀看來,長沙的夜晚和白天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有時候讓人覺得,夜晚就是白天,白天就是夜晚,它在時態(tài)上是不定的,但這就是它的魅力和獨特之處,在別的城市不太容易見到。“這其實就是城市的文化和內(nèi)在精神,這個東西是怎么來的,我覺得是靠長沙人生活出來的”。張冀說,他在無數(shù)個清晨,見過坐在街邊看手機里女兒照片的代駕,見過收了臭豆腐攤準備回家的大哥,見過一邊哼歌一邊掃街的清潔工大姐,見過早上6點有人把消夜吃成了早餐。
在張冀眼中,長沙人面對生活始終很快樂,該生活的時候生活,該奮斗的時候奮斗,這座城市也能容納他們,讓他們找到家的感覺。他就想把電影中的人物放在這個城市夜晚和白天交織的時候,而他電影中的人物也一定是從痛苦出發(fā),但最后這些人都會和解,回到這個地方,不管是爭吵、誤解、孤獨,他們都愿意坐在大排檔上嗦一碗粉,然后重新出發(fā),不見得會找到答案,但還是會繼續(xù)生活下去。
尹昉臺詞改得精彩,張藝興長沙話脫口秀
這次做導演,張冀自認為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就是跟演員溝通交流起來更加順暢。這種優(yōu)勢源于張冀原來做編劇的時候,都會去片場,跟很多演員有直接交流的經(jīng)驗。張冀之前和張譯、黃渤等優(yōu)秀演員多次合作,他們對于劇本的理解能力非常強,經(jīng)常會和張冀討論劇本,張冀也一直持開放的態(tài)度,和演員經(jīng)常會碰撞出更好的方案。
尹昉在片中飾演的景為為有著一段傷痛往事。
在《長沙夜生活》中,張冀和演員們合作得也非常愉快。主演尹昉每次在現(xiàn)場都會抓住張冀不放,跟他聊為什么這個角色要這么說,創(chuàng)作氛圍特別好。片中,尹昉飾演的景為為,有一段傷痛的往事,有不愿人知的秘密。張冀記得,原劇本中這個人物有句臺詞,大概意思是“我不想接受這個現(xiàn)實,我怕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我就會把這個人忘了”。尹昉拿到臺詞之后,做了一些調(diào)整,“我不是不接受現(xiàn)實,我是不能接受接受現(xiàn)實的我自己”。張冀覺得,臺詞改得特別精彩。
在張冀看來,編劇必須持開放的心態(tài)去看待創(chuàng)作這件事。在拍攝過程中,張冀還在不斷修改劇本。而對于演員,也要鼓勵他們開放地去創(chuàng)作。
另一位主演張藝興,用張冀的話形容,就是“驚喜”。其實,早在2018年黃渤執(zhí)導的電影《一出好戲》中,張冀作為編劇之一就和張藝興有過合作,只不過當時兩人沒有見過面。那部戲中張藝興的表演,讓張冀印象很深,而這次合作,張藝興演了一個很讓人驚喜的角色——脫口秀演員。
張藝興在片中飾演一位脫口秀演員。
張冀開始設(shè)計這個角色的時候,并不是全程長沙話,但張藝興主動要求全程講長沙話,才能演這部電影。“其實這會讓角色呈現(xiàn)一種現(xiàn)實和表演的模糊狀態(tài),已經(jīng)打破了表演的舞臺感,他既是那個角色,但是又帶著演員本身的生活軌跡,就很有迷人之處”,張冀說,越演到后面,越覺得他無可替代,好像只能是他。
整個拍攝過程中,張冀和演員們都在深入討論,“不是那種一團和氣的討論,而是擺出各自觀點,有不一樣的地方就去調(diào)整”,張冀說,大家在創(chuàng)作上都是愿意開放的,而自己也從中獲益不少。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