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的行程很“緊張”。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大家似乎都在找他。忙碌的郭導赴約“科幻電影周”,高朋滿座的論壇盛況,讓臺上的他也“緊張”起來,“沒想到科幻電影會受到如此高的關注”。
郭帆是公認的中國科幻電影“開拓者”。科幻是他熱愛電影、決定改行當導演的起點。
“科幻電影最大的魅力,是沒準今天拍的東西,幾十年后就變成了真的。科幻電影的意義,在于給孩子們心中埋下熱愛科學、勇于想象的種子。”郭帆說。
《流浪地球》系列爆火后,常有年輕的創作者向郭導“取經”。科幻電影的核心是什么?在郭帆看來,答案是“情感”,影片中的所有技術和想象,都要與情感緊緊地“綁”在一起。
風靡全球的電影《星際穿越》中,高維世界、蟲洞、黑洞等科幻設定,都與庫珀父女之間的情感有著深度連接,讓年輕的父親看到了老去的女兒,令不少觀眾深受觸動;今年春節檔熱映的《流浪地球2》中,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最終進入了數字世界,與意外去世的女兒圖丫丫再次相見,也讓一些影迷潸然淚下。
郭帆認為,科幻電影中的“科技”與“情感”呈現出一種互補關系。《流浪地球2》在20多位科學顧問的幫助下,搭建起一個可信的世界。“完整的世界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角色,這些專家是必不可少的。”
郭導在場,必有“催更”。主持人即興“拋梗”:“夜已經深了,想到郭帆此刻正在睡覺,沒有開始拍攝《流浪地球3》,我想把他叫醒。”郭帆大方回應:“在做《流浪地球3》之前,我們希望拿出更多的時間去考察、認知那些新技術,比如如何看待和應用人工智能。做完這些考察、評估之后,我們才會開始著手后續的創作。”
不過,郭帆也會“焦慮”。他發現,近期已有大量人工智能應用進入電影行業,或將革新人們對影視創作和制作的深入理解。“顛覆式的技術已經出現,通過一段文字描繪出整個場景,甚至在手機上難以分辨它是不存在演員、不存在拍攝的視頻。作為電影創作者,我們也需要做更多的準備。”
郭帆期待,未來能有各種類型和探討方向的科幻片出現,讓科幻電影真正“立起來”,與今天的觀眾達成“觀影契約”。“科幻電影之路任重道遠,我們還會繼續努力前行,勇敢面對技術革新,因為未來已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