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個人的使命擔當
和國家的未來緊密結合在一起。
近日,有兩則王樹國校長的新聞刷屏:一是3月19日,王樹國官宣卸任西安交大校長,師生夾道送別,情感真摯,畫面感人;二是王樹國被曹德旺聘為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院長/福耀科技大學(暫名)校長。
還記得上一次刷屏,是在西安交大2023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王樹國在雨中脫稿致辭:“我們不能停下腳步,我們只有大膽前行,就像這場風雨一樣。我們仍然在前進的道路上,履行我們的職責,展示交大人的風采。”黨委書記盧建軍則悄然為他撐傘擋雨。二人在風雨中為畢業生帶來了一場浪漫的最后一課,感動了無數網友。
西安交大2023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王樹國在雨中脫稿致辭,黨委書記盧建軍則悄然為他撐傘。
從2014年出任西安交大校長到此番卸任,王樹國在西安交大校長任上整整十年,青絲熬成了白發。
師生送別王樹國的畫面為什么能刷屏?因為它不僅展現了人世間最樸素的真情,也契合了公眾對大學校長與大學互相成就的想象。
受人愛戴的大學校長應該是什么樣子?在公眾眼中,每一個時代都產生了屬于那個時代的大學校長。大學校長不僅應該是大學改革發展的掌舵者,更應該是思想和文化的引領者、文明價值的傳承者,應該承載社會對大學之道的期盼。
對于網友來說,王樹國是一名“網紅校長”,很多人因為他充滿家國情懷的畢業演講以及富有親和力的作風而認識他。的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那些金句自帶流量,而自帶流量的校長,往往能夠成為大學的響亮名片。
頻頻出圈的金句,一方面吸引著年輕人帶著熱血與使命投身國家需要的事業——網絡上就有不少人表示,正是聽了王樹國的畢業致辭,而選擇了西安交大;另一方面,沖出大學圍墻向全社會傳遞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正向價值理念,與那些鼓吹功利主義、乃至挑戰社會主流價值的所謂“網紅”聲音形成了一種對沖。
王樹國卸任西安交大校長時,眾多師生為其送行。
在“網紅”標簽和“破墻”金句之外,更值得說道的是王樹國作為大學校長的銳意改革。
十年前,王樹國來到西安交大時,這所百年名校正處在低迷之中,設備陳舊、資金短缺、排名下降。而如今,西安交大實現了觸底反彈,排名穩步提升,重回全國前列,辦學經費也歷史性突破百億元大關。
“家國情懷”“西遷精神”是王樹國歷次畢業致辭的關鍵詞。他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從哈工大到西安交大,將個人的使命擔當和國家的未來緊密結合在一起,其道一以貫之。比如,主動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瞄準國家“雙碳”目標,切入新賽道,成立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產業學院,設立人工智能、儲能科學與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醫工學等專業,正是這種情懷的體現。
在王樹國的改革中,產教融合的探索最受矚目。他打破圍墻辦大學,與陜西西咸新區共建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推動高校與社會全方位融合,在新土地上建設了一個“仙交大”。在這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里,數百家領軍企業、科研院所共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不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港高等教育模式,對21世紀大學如何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帶動西部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成為引領西部發展的“智慧引擎”。
今天,我們談建設教育強國,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談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校在其中都發揮著引領作用。高校如何服務國家戰略,又如何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實現自我發展?都需要更多像王樹國這樣的“破墻者”,去打開圍墻,去主動融入社會,去推動大學形成重構性變革,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之問。
正如一名網友看到王樹國履新的消息后留言:“愿王校長培養千千萬萬個王樹國式的棟梁之材。”
本文將刊載于2024年第7期《環球人物》雜志,總第514期,敬請關注。
總監制:張 勉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云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