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國最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更新,醫保談判現場再現“靈魂砍價”。
從2021年一款治療罕見病的藥品由70萬元一針被砍到3.3萬元一針,到前不久一款治療糖尿病的藥品從15元一片最終被砍到了5.39元一片……這些“靈魂砍價”的背后,是國家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則的真正實踐。
醫保談判背后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靈魂砍價”成功又有著怎樣的奧秘?在總臺節目《開講啦》中,國家醫保目錄談判工作的參與者之一、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國恩講述了背后的故事。
01
醫保談判“神秘信封”里的底價是怎么算的?
節目中,劉國恩談到,為了讓更好的藥品能納入到國家醫保,為百姓排難解憂,同時又能讓企業獲得合理的回報,每一次“靈魂砍價”都有著科學的依據,這是來自三個專家組的集體智慧——
第一個專家組叫臨床組,他們憑借臨床經驗,判斷藥品在目錄更新調整中是否有臨床的必要性;
第二個專家組是劉國恩所在的經濟學專家組,他們負責評估藥物應用在患者身上需要付出多少費用、能獲得多少健康收益;
第三個專家組叫醫保基金測算組,他們負責計算藥品一旦納入醫保藥品目錄里,是否有足夠的錢支付。
綜合這三個專家組測算的推薦價格后,再由相關主管部門進行綜合,才最終形成談判人員在現場打開的信封里寫著的“底價”。
02
參與者講述自己參加
醫保基金測算工作的“魔幻”經歷
一位曾參與2021年醫保談判的工作人員,在節目現場分享了她的一段“魔幻”經歷。
她說,一天,她突然接到一通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國家醫保局工作人員,通知她被選中參加醫保談判,讓她買票前往指定地方集合,“我當時第一反應是遭遇詐騙了”。
在了解了具體情況后,她按照要求到達指定地點之后,被大巴一路帶到一個偏遠地方的賓館,從此開始了長達半個月的測算工作。
參與者:賓館里面一個客人都沒有,只有四五個服務員。那一次我住了15天,每天從早到晚,都是一個人待在房子里,不能和任何外界的人交流。
她回憶說,雖然在自己決定前往醫保談判的時候,就已經收到了相關部門出具的正式文件,但是整個經歷聽起來依然有點“魔幻”。
這正是因為國家醫保談判工作的絕對保密性特質。這名工作人員說,國家醫保談判每年都會是一個全民關注的重大事件,相關部門要最大限度地保證他們的測算工作不受任何利益方干擾。
03
3.3萬元一針的天價救命藥,值嗎?
醫保談判的意義,在于什么?
劉國恩以2021年醫保談判為例解釋道,在那一年,一款治療罕見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的藥品——諾西那生鈉,由70萬元一針被砍到3.3萬元一針。
劉國恩說,這可能是單個藥品價格降幅最大的案例,它并不是拍腦門定出來的,因為有前面提到的三個專家組。如果站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3.3萬元一針的藥品是否值得?
他表示,很多罹患該種疾病的兒童,他們的家庭面臨著高額的醫藥費用負擔,而兒童本身能站起來、甚至活到上學年齡的幾率都不高。
劉國恩:在藥物經濟學里,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不成文的、但是大多數國家都在參考的標準,就是當一個新的醫學技術應用到患者身上,如果能夠提高一年有品質的壽命,而不是完全處于植物人的狀態,且醫學、技術、藥品(的費用)不超過這個國家人均GDP的三倍,那么世界衛生組織就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去購買和支付的醫學技術。
劉國恩說,一支諾西那生鈉大概3.3萬元,第一年要用6支,即費用接近20萬元,事實上已經超過了中國的目前人均收入。顯然,專家們在推薦價格的時候,已經考慮到這是一種罕見性疾病,考慮到對兒童的照顧,因此把支付標準大幅地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要特別感謝‘信封’后面的專家們,他們給出的價格乍一看似乎有點‘靈魂砍價’,但基于中國目前真實的支付能力以及給罕見病兒童的照顧,它還是有科學依據的、靠譜的推薦標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