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3年太原市“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名單公布,太原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對公共就業服務系統11名“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進行了認定和表彰。
從高校畢業便走進基層,他們成天與基層民眾打交道,跑遍了轄區內家家戶戶,摸清了大家的就業和社保需求,他們的熱心和耐心贏得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走近3位“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傾聽她們的故事。
解決居民就業問題就是她的“心頭大事”
“干一行,愛一行,越干越愛,越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2004年畢業后,趙一慧便走進了太原市迎澤街道辦事處南內環街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任專職勞動保障協理員,這一干就是20年。直到現在,每每談起自己的工作,她仍然保持著一如既往的朝氣與活力。
太原市南內環街二社區共有28個居民院落,常住人口有10119人。其中多是已解體單位的宿舍,下崗職工較多,解決居民的就業問題,成了她這個勞動保障協理員的“心頭大事”。
工作中,她一次次走訪居民,收集就業需求,分門別類建立工作臺賬,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轄區內的公司企業,多方收集招聘信息并與臺賬進行匹配,篩選適合居民的崗位及時“送到家中”,援助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在小趙的牽線下,作為下崗職工的我有了再就業的機會,一方面提高了我們的家庭收入,另一方面還讓我有了繼續發光發熱的機會,我感到特別滿足。”南內環街二社區的常先生說。
家住寇莊西路32號的小張則通過培訓,任職了“全科網格員”,實現了就近就業的意愿。
在太原市“五優先”就業重點幫扶行動期間,趙一慧左腳腳踝意外骨折,幾乎沒辦法行走。然而,她擔心在家休養會讓需要幫扶的居民錯過就業機會,于是努力克服自身困難,坐著輪椅返回崗位。“這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挑戰吧。居民需要我,我也真心希望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趙一慧說。
2023年7月,已經在深圳居住十余年,但戶口仍在南內環街二社區的劉女士通過電話向社區咨詢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相關事宜。劉女士已經70多歲了,由于住在外地一直沒有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考慮到老人往返不易,趙一慧主動通過微信與劉女士取得聯絡,收集相關材料,全程協助辦理相關事宜,將醫保本郵寄至深圳。一個月后,養老金按時到賬。趙一慧的服務讓劉女士感到十分溫暖,閑暇之余二人時常互相通信,彼此的關系也更加親近。
“群眾事情無小事,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充分保障大家權益的同時,為大家尋求更多便利。”趙一慧說。2023年,她幫助近2000個居民成功繳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順利辦理居民養老保險繳費50人,同時還幫助靈活就業人員辦理了社保補貼,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就業信息精準精確是她辦事的首要標準
從山西師范大學法學專業畢業以后,梁金蕊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太原市晉源區姚村鎮姚村勞保所從事大學生公益崗工作;2016年至今在晉源區義井街辦蘭亭御湖城社區擔任社保員一職。
商鋪林立,流動人口多,是梁金蕊所在社區的一大特點。雖然轄區管理工作紛繁復雜,但并沒有難倒這個“90”后。“28棟住宅樓,239個商鋪,居民5798戶。”談起社區,梁金蕊說,“要服務好這么多居民,首先要精準掌握他們的實際需求。”
通過網格化管理,梁金蕊對社區里的寫字樓中的所有企業在職員工信息都進行了摸底調查,完成就業實名登記412人,企業登記49家。梁金蕊說:“社保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精確精準,一定不能出錯。”針對這一點,她想了不少對策。她通過建立企業用工信息庫,為后續開展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提供扎實的數據支撐,同時也確保信息的準確有效。
她還為轄區用人單位和社區待就業人群搭建交流溝通、雙向選擇平臺,召集轄區企業商鋪,整合招聘信息,提供就業崗位。一手抓招聘會,一手抓就業培訓,并帶頭大力宣傳,讓越來越多亟待就業的居民掌握基本就業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2023年,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發展迅速,梁金蕊認識到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新就業群體同樣需要受到重視,于是積極推動全鏈條式服務體系。她忙前跑后協商溝通,以臨街店鋪為試點,打造9處“能量加油站”,努力解決此類新就業群體在工作期間的飲食和休息問題。“前兩天特別冷,有了‘能量加油站’,我們也好趁機歇歇腳,暖和暖和。”一位外賣小哥說。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梁金蕊充分利用網格信息資源,將工作與信息化緊密結合,不斷創新和執行新方法、新形式,緊跟時代步伐,讓轄區居民體驗高效便捷的服務方式,感受優質合理的服務成果。梁金蕊告訴記者,“精準迅速地將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下、解決在萌芽狀態,是我工作的首要標準,我很享受我的工作,也很享受工作中的挑戰。”
從居民實際情況出發她盡心竭力出謀劃策
“我是在陽曲縣的社區工作,這個崗位本身就在最基層,一定要有足夠的熱心和耐心與居民相處,了解他們,才能根據實際情況面對問題、克服問題、解決問題。”當被問到長期在基層服務的心得體悟時,曹舒婷這樣回答。
2013年畢業后,曹舒婷成為了陽曲縣新陽東街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10多年的郊區一線堅守,曹舒婷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新陽東街社區的居民當中,成為了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一員。
新陽東街社區老年人非常多,在開展養老保險指紋認定工作的過程中,一位82歲的獨居老人安俊英令她印象非常深刻。老人因為腿腳不便、行動遲緩,辦理簽字和指紋認證手續出現困難。曹舒婷便與同事一起上門為老人辦理業務。了解到安俊英老人非常孤單后,她一有空就來老人家里拉家常,鼓勵老人參與社區活動,還給老人的子女打電話,讓他們常回家看看。有了曹舒婷的陪伴,老人臉上的笑容多了,逢人就夸“小曹是個好姑娘”。
說起曹舒婷,新陽東街社區的聶躍明豎起大拇指。在宣傳就業政策時,她首先對每家每戶的家庭狀況、待就業人員的自身條件和就業愿景都做了初步的了解,并且為他們尋求匹配的崗位。其間,社區里的貧困戶聶躍明一家受到了她的重點關注,夫妻兩人都患有殘疾,家中女兒剛剛畢業,急需就業緩解家中的困難。得知情況后,曹舒婷主動上門拜訪,根據老聶家的實際情況,鼓勵他們的女兒參加公益性崗位的考試。“多虧小曹了解政策,并及時告訴我們如何報考,要不就耽誤考試了。”聶躍明感激地說。
曹舒婷將自己比作橋梁,連接著政府與群眾,讓好政策真正惠及大眾。“在最好的時光里,我把基層工作作為了人生的‘磨煉石’,我相信青春會在這里綻放最美的花朵。”曹舒婷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