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清華大學寒假后的第一個周末,校園迎來一個游客參觀小高峰。清華大學日晷前的小廣場上,眾多游客聚集,等候跟隨志愿者游覽參觀。
1月28日,參加研學游的學生參觀清華大學二校門。
1月28日下午,清華二校門前人頭攢動。保安手持安全提示牌不停提示游客小心車輛,注意安全。
今年寒假期間,清華大學擴大校園開放規模,打造寒假游學“大禮包”,規劃四條精品游覽路線和六條紅色講解路線,打造校園“實景課堂”。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程正雨介紹,寒假期間招募到了130多位志愿者,與去年暑假相比增加了將近一倍,更好地滿足大家的講解需求。
1月28日清晨,清華大學西門外,家長在為孩子拍下紀念照。
1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日晷,隨處可見游客拍照打卡。
清華大學醫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陸宇超和精密儀器系2019級博士研究生祁一凡就是這13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員。對他們來說,換個身份、換個視角才發現,對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從未有過如此深入的了解。在一遍遍游覽講解的過程中,那些在清華園里的經歷和記憶,又重新鮮活起來。
講解親和有趣 分享清華大學的人和事
“這個日晷呀,和故宮太和殿前的那個構造一樣,現在太陽位于赤道以南,所以我們看的是表盤下方的針影。日晷上的‘行勝于言’四個字,道出了清華校風的內涵——實干。”陸宇超的講解就像在和老朋友面對面聊天,豐富的語氣詞讓她更有親和力。
1月28日上午,“導游”、醫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陸宇超在上崗前熟悉校團委編寫的《講解手冊》。
1月28日,陸宇超向游客講解清華日晷的歷史。
因寒假期間要在醫院進行規培,趁著規培的空當,陸宇超就來當“導游”。經學校團委組織的培訓和考核后正式上崗,一天帶1-2場,每場大概1.5小時左右。“我喜歡帶大家走一些經典路線、經典點位,例如二校門。很多游客說想看清華大學的老校門,還記得我第一次來到學校見到二校門的時候,內心也非常激動。”
1月28日,陸宇超向一對母子推薦校園經典旅游線路。
祁一凡對清華園的各個角落已非常熟悉。不僅因為今年是他在清華園學習生活的第五個年頭,更是因為從2023年暑期開始,他就加入了校園志愿講解隊伍。
1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祁一凡正在講解。他穿著的是清華大學紫荊志愿者的紅馬甲。
1月28日,祁一凡生動而專業的講解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他喜歡在既定的解說詞之外,和游客們分享一些清華大學的人和事。比如在途經科學樓的時候,會給大家介紹“兩彈一星”相關的故事;經過水木清華一帶,會為游客們介紹“自清亭”的來歷和朱自清的生平;在西大操場,帶游客們重回上個世紀青年學生們參與五四運動、一二·九愛國運動的百年風云。
1月28日,祁一凡在講解清華二校門的歷史。
1月28日,祁一凡在講解王國維先生紀念碑。
這位有趣的“導游”還喜歡講自己考據到的歷史故事、“冷知識”,比如清華大學科學館門額上寫的為什么是“SCIENCE BVILDING”。
1月28日,祁一凡在向游客介紹清華大學“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校訓。
科學館、水木清華、舊水利館、自清亭、聞一多雕像……這些都是清華大學規劃的精品游覽路線中的經典點位,游客在認真地聽祁一凡講解清華大學的歷史。
“作為聽眾,聽過一遍校史之后,其實記不住太多,但是換做講解員身份,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歷史和故事。”祁一凡告訴記者,“對于我來說,更加深入了解的不僅是學校歷史,還有家國歷史、民族歷史。更主要的是,還能為別人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是讓我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一個小時的講解結束,游客向祁一凡報以熱烈掌聲以表感謝。
傳遞清華精神 做“導游”意義非凡
在清華當“導游”,每走一遍路線,都能勾起志愿者們的記憶,他們也愿意把趣事和親身經歷向游客分享。
比如有一條線路會經過醫學科學樓,讓陸宇超想起剛入學的時候。“我是醫學院的,每次經過這里都會感覺很親切,我們新生報到、辦理各種手續都是在這里進行的,這里是我清華求學之路的起點。”陸宇超在跟游客介紹的時候,會自然地講起自己在醫學科學樓參加過的活動、聽過的大師講座。
1月28日,在校團委,陸宇超正在整理“導游”講解設備。
1月28日13時許,完成講解任務的陸宇超趕上了食堂的飯。
“姐姐,我可以和你合張影嗎?”一名來自廣西的初中生跟著研學團進入清華大學校園,日晷前她詢問陸宇超。陸宇超熱情回應,兩人拍了合影。這位初中生告訴記者,覺得這張合影很寶貴很有意義,以后會用這張合影激勵自己。
游客中大部分是孩子和家長,他們好奇在清華大學是怎么學習生活的。陸宇超認為,現在大部分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對未來還沒有既定目標,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這個時候,他們在清華大學的所見所聞,可能會幫助他們塑造人生觀、價值觀,在心里埋下一顆種子。因此陸宇超會跟孩子們講,清華大學是一個有無限可能的地方,只要敢想、并愿意為之付出努力,就可能實現夢想。
游客們還會問“你是怎么考上清華的?”面對這個問題,祁一凡有自己的想法。
2月1日下午,進入精密儀器系微納光學實驗室前,祁一凡通過風淋室消除身上的灰塵。
“他們更多是想問我高考怎么能考好,或者希望我介紹一些初高中的學習方法,但其實我希望傳遞給孩子們的是,學習的技巧和分數的多少雖然重要,但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對價值觀和人格的塑造。”
祁一凡當“導游”時,還遇到過很多老學長。“二校門被砸時的親歷者、國共戰爭時期保衛大禮堂的親歷者,我都遇到過。他們聽我講的同時,也會跟我講他們當時親歷的場景,更加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備庫。”
2月1日下午,在精密儀器系微納光學實驗室,祁一凡正在取出完成加工的集成電光調制器。他所在課題組的研究項目可以為自動駕駛、智能感知提供更高速、更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2月1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微納光學實驗室,祁一凡正在調整集成電光調制器的電光耦合狀態。
“清華是很開放的,希望通過做志愿者,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清華,看到清華學生的風貌,傳遞清華的精神。‘做導游’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