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幾年間,5個神舟飛船返回艙已經4次降落在我家的草場上了,今天‘神十七’馬上就要返回了,我的心情又不由得激動起來。”家住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賽漢陶來蘇木的牧民衛其勒格其臉上洋溢著笑容說道。
圖為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艙落在衛其勒格其家的草場上。(資料圖)額濟納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年過五旬的衛其勒格其說:“今天是神舟十七號返回的日子,我要第一時間迎接航天英雄們回家。”
這兩天正值牧民們剪羊毛的時期,衛其勒格其邀請鄰里幫他盡早干完家里的活兒,因為他要為迎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返回家園做好準備。
最近衛其勒格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騎上他的摩托車,到草場上反復巡視有沒有落單的羊。望著茫茫無邊的草場,他向記者表達了一個淳樸的愿望:“希望我家的草場能以最好的狀態迎接英雄凱旋。”
圖為衛其勒格其到草場上反復巡視。祝夢琦 攝
“這片草場是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的草場。”衛其勒格其說:“所以我要保護好它,要保障草場的生態情況良好,確保航天員在這里出艙一切順利。”
在衛其勒格其的家里,航天畫框、印有“航天搜救隊”字樣的臂章、作為“航天搜救聯絡員”的榮譽證書……隨處可見和航天有關的影子。衛其勒格其將這些視若珍寶。
圖為衛其勒格其為兒子、孫女講述航天故事。祝夢琦 攝
衛其勒格其告訴記者,“我們四代人都跟航天事業有緣。”衛其勒格其的父母曾經生活在寶日烏拉,1958年,為支持祖國航天事業建設,他們遷出了美麗的家園,從父輩那一代起,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深深印刻在了他的心里。
如今,他和兒子一起守護著這片航天員回家第一步踏足的土地,還將這里的航天故事講給孫輩聽,希望這里的航天精神能夠代代傳承下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