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究竟有多難?李白曾寫下《蜀道難》,他當時想要出川,從成都去往重慶,但是因為山路太難走了,只能選擇坐船,走水路到重慶。
但李白如果生活在現代,想要從成都到重慶,只需要1小時零2分鐘!這巨大的變化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捐壽材、捐嫁妝
這條鐵路老百姓盼了40年
川渝地區的交通自古以來就很艱難。直到新中國成立,一條穿山越嶺的鐵路——成渝鐵路才終于開始建設,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今年93歲的孫貽蓀老人是這條鐵路的建設者。他告訴記者:“這條鐵路,清朝的時候就說要修,沒有修;北洋政府的時候說要修、沒有修;國民政府說要修,又沒有修;直到共產黨來了,我們來修!”
1950年,孫貽蓀跟隨筑路部隊,一步一步從重慶走到了成都,那也是他第一次到成都。他回憶,修鐵路時,老百姓主動把他們的壽材捐出來,新娘子還把做嫁妝的木材捐出來。
這條鐵路一共有十余萬軍民參與建設,其中100人為此犧牲。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建成通車。在通車典禮上,第一聲汽笛聲,通過電波傳給了全國人民。孫貽蓀老人說,“當時很多老年人要摸一摸車廂,還有人想摸一摸車輪,那些人流著眼淚說終于看到火車了。”
電氣化改造提高運力
相當于再造一條成渝鐵路
改革開放后,因為運力滿足不了當時的需求,成渝鐵路開始了電氣化改造。整個改造的過程,都必須在火車不停運的情況下進行。
成渝鐵路退休火車司機李國芳告訴記者:“當時工人立電樁,頭一天還只有二三十個電樁,第二天一百多個、兩百多個就建起來了,大家白天黑夜24小時地干。”
成渝鐵路電氣化改造后,運輸能力提高一倍,相當于再造了一條成渝鐵路。
李國芳這樣描述當時的景象:“有專門冰凍的車廂拉凍肉,重慶的豬肉往外面拉,電視機經過成渝鐵路拉到重慶。”
一小時直達 當天往返
成都人打“高鐵”到重慶吃火鍋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鐵建成通車,攻克了一系列高鐵建造的難題。2020年,成渝高鐵再次提速,平均每20分鐘一趟,成渝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
1952年,成渝鐵路時速40公里,成都至重慶30小時到達;
1987年,成渝鐵路時速80公里,成都至重慶15小時到達;
2020年,成渝高鐵時速300公里,成都至重慶約1小時到達。
成渝中線高鐵正在建設,預計2027年,成都至重慶50分鐘到達。
現在,每天有18.6萬人次通過成渝動車高鐵流動,有商務出行的乘客,也有旅游打卡的“特種兵”,甚至還有打著“高鐵”到重慶吃火鍋的成都人,說走就走,當天往返。
隨著成渝經濟圈的興起,成渝高鐵的開通讓重慶和成都距離更近。“現在成都火鍋和重慶火鍋越來越接近了,我們都叫川渝火鍋,川渝一家親嘛。”重慶火鍋店老板說。
75年中國鐵路迅速發展
建成世界第一高鐵網
不僅是成渝鐵路,75年來,中國鐵路從線路支離破碎躍升至高速鐵路網世界領先,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更成為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標志。
1949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僅為2.2萬公里。75年間,這一數據躍升到了16萬公里。高速鐵路營業里程更是從零起步超過4.6萬公里,占全球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穩居世界第一。
進入新時代,高速鐵路網迅速鋪展。2017年,“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運營,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
隨后,高鐵網進一步加密,并向中西部延伸,呼和浩特、銀川、烏魯木齊等更多中西部城市納入高鐵網中,構建起以“八縱八橫”為主通道,區域連接線、城際鐵路為補充的密集網絡。如今,城區人口50萬以上城市的高鐵覆蓋率已超過96%。
新中國成立初期鐵路平均時速只有43公里,今天復興號以350公里時速疾馳。2023年,全國已有38.55億人次乘坐火車出行,疾馳的列車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奔向遠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