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礁官兵與學生通信35年
志愿者10年為1350位烈士
找到家人
學生在戰艦甲板上國防教育課
……
在浙江寧波
軍民共同守護海防的故事
正在不斷延續
守礁官兵與學生
“鴻雁傳書”35年
胡四海
是寧波大榭島上大榭中學的退休老師
1988年
他看到了一篇報道
講的是我國海防前哨赤瓜礁的故事
當時的赤瓜礁上
只有一間海上的茅草屋
守礁官兵在茅草屋里
奮力阻擊外軍
守衛我國領土主權
胡四海和學生們深受觸動
“讀這個報道的時候
我們班所有的孩子都掉眼淚了
我讀不下去了
讓班長讀,班長也哭了……”
1988年
胡四海和學生們一起
給赤瓜礁上的官兵
鄭重寫出了第一封信
3年后
他們才收到來自赤瓜礁的回信
胡四海回憶:
“我拿到這個信沒先打開
躺在床上聞
聞到海水的味道”
之后的35年
“鴻雁傳書”,來往了300多封信
字里行間
學生們表達對守礁官兵的敬意
官兵們又在回信中
鼓勵同學們勇敢奮斗
今年,寧波市雙擁辦向全體市民
發起了給守礁官兵寫一封信的活動
目前參與人數已經超過15萬人
而那一封封歷經海上風浪
帶著咸咸海水的回信
又不知鼓舞了多少孩子的心
寧波女孩為烈士尋親
10年幫1350位烈士“回家”
“他是重慶人
他也沒找到家人吧?”
寧波志愿者孫嘉懌
來到寧波象山縣五一八海戰烈士陵園
統計還沒找到家屬的烈士名單
每到一處烈士陵園
孫嘉懌都會找到當地
最熟悉烈士信息的志愿者
統計還沒找到家人的烈士名單
多年前
孫家懌參加了一次為老兵洗手的義務活動
深受觸動
后來,她發起了
“我為烈士來尋親”公益項目
并獲得了多地基層
退役軍人工作人員的幫助
2022年4月
孫嘉懌搜集資料時
收到一份上甘嶺戰役中
與敵人同歸于盡的38人名單
特等功臣朱有光的名字
引起了孫嘉懌的注意
幾經輾轉
孫嘉懌找到了朱有光的家鄉
得知朱有光是家里獨子
父母都已過世
他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留下
于是,孫嘉懌產生了
為朱有光烈士修復遺像的念頭
孫嘉懌和志愿者
對照著朱有光堂弟的照片
仔細刻畫細節
“當整個畫面呈現的時候
哎呀,就是他了
一種跨越時空的交流
跨越時空的致敬,很有意義”
過去的10年
孫嘉懌和志愿者們
已累計為1350位烈士找到家人
2023年
孫嘉懌被評為全國“最美擁軍人物”
她還和多個高校合作
為烈士修復遺物、遺像
讓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留給后人的
不再只是一串名單或殘缺的遺物
在寧波艦的甲板上
開設一堂國防教育課
在寧波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這句話絕不只是一句口號
當地用心用情
為部隊官兵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堅持把好職位、好崗位、好學位
留給軍人軍屬
大力推進社會化擁軍支前工作
2023年
為了解決部隊官兵子女的上學問題
軍地合辦的浙江省八一學校成立
今年,初一年級接收了
76名寧波現役官兵的子女
學校成立時
東部戰區海軍官兵
送給同學們一艘寧波艦的模型
中秋節前
八一學校的同學們
帶著親手做的月餅
來到了海軍寧波艦
同學們在寧波艦的甲板上
上了一堂沉浸感十足的國防教育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