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一經發布,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減少的消息就引發了較大反響:防控變寬松了嗎?防控效果能保持住嗎?
對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很快給出了令人安心的回應:“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對防控工作的優化,決不是放松防控,目標是更加科學精準。”
“科學精準”,是新版防控方案的絕對關鍵詞。無論是修訂的原因,還是相比于前一版調整的內容,抑或期待的效果與目標,都建立在尊重科學、遵循規律的基礎之上,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而這些,也是全部九個版本防控方案一以貫之的。
何謂科學?一是有正確的判斷:近一個月來我國疫情防控總體形勢向穩趨好,給了優化調整防控方案一個窗口期。二是有清醒的認知:奧密克戎變異株潛伏期短,傳播速度更快,傳播隱匿性強,給我們的挑戰還很多。三是有詳實的研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曾于4-5月份在7個城市進行試點并取得大量科學依據,同時結合了各地的防控工作實踐、參照了世衛組織上半年發布的指南。
何謂精準?一方面要及時調整“打法”,另一方面要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潛伏期多為2-4天,絕大部分能在7天內檢出,所以縮短隔離天數不會增加傳播風險。如何“跑”過奧密克戎變異株?新版方案提出對人、物、環境等進行多渠道監測,通過強化監測預警實現病例的早發現。此外,新版方案還統一了封管控區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完善了疫情監測的要求,給了防控工作更多更強的針對性,對于解決“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問題也會有所幫助。
一邊連著生命健康,一邊連著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必須繼續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必須基于病毒的最新特點,持續動態優化各項防控措施,因時因勢,以更高要求、更嚴規范,不斷提高疫情防控的本領。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各地必須做到,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把握好疫情防控工作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特點,做好統籌,科學精準施策,就一定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