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理想信念”“價值觀極度扭曲,既想當官又想發財”“貪欲極度膨脹”“與不法商人勾肩搭背”……這些語句徹底揭開這位金融業“老面孔”的真面目。
|作者:王喆寧
|編輯:于冰
|編審:凌云
“他(孫德順)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收現金,他認為收現金太低端了,太簡單粗暴了。”
在前不久熱播的電視專題片《零容忍》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介紹中信銀行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的斂財方式。
2月22日,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孫德順受賄一案。
據濟南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孫德順在2003年至2019年利用職務之便,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9.795億余元。孫德順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圖源: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公眾號。
1958年出生的孫德順現年64歲,在銀行業從業近40年,卻在職業生涯后期嚴重違反紀律、受賄犯罪。
“從自己所觸犯的法律一看,還是自己有貪心,自己也特別悔恨,再怎么悔恨也沒有后悔藥。”孫德順說。
“金融虎”的真面目
孫德順被查,發生在他退休后。
2019年2月,60歲的孫德順以到齡退休為由,卸任中信銀行行長之位。有財經媒體在2019年報道,孫德順在當年9月中旬失聯。
直到2020年3月2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布消息,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圖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人們才意識到,孫德順被查了。
該消息中寫道,孫德順“喪失理想信念”“價值觀極度扭曲,既想當官又想發財”“貪欲極度膨脹”“與不法商人勾肩搭背”……
這些語句徹底揭開這位金融業“老面孔”的真面目。
據公開信息顯示,孫德順于1981年就職于中國人民銀行。當時,他從銀行網點最基層的柜面出納員做起。
1984年5月至2005年11月,他在中國工商銀行(簡稱“工行”)海淀區辦事處、海淀區支行、北京分行、數據中心(北京)等單位工作,在此期間,于1995年12月至2005年11月任工行北京分行行長助理、副行長,于1999年1月至2004年4月兼任工行銀行數據中心(北京)總經理。
2010年10月起,孫德順來到中信銀行,歷任副行長、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行長等職務。
《零容忍》中曾提到,孫德順是中國金融界唯一一名從銀行網點最基層柜面出納員,一步步成長為國有銀行總行行長的干部。
這樣的經歷,讓他有了自己能夠“只手遮天”的錯覺。
“因為自己是從基層起來的,業務能力比較強,所以總覺得自己的業務能力在那擺著呢,就造成了一種僥幸的心理。”
為了自己的利益,他使用“非常專業化”的手段,做了層層掩蓋,設了很多防火墻,繞了很多圈,利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產品去掩蓋自己的不法行為。
孫德順想要避人耳目,就安排兩名老部下開設兩家投資平臺公司,讓他們做代理人,也就是“影子”,組成核心團隊。但真正的受益者還是孫德順。
·圖源:《零容忍》第四集《系統施治》。
在平臺公司之下,孫德順又設立了十多家項目公司,作為第二層“影子”。隨后,項目公司和行賄企業再各自成立空殼公司,作為第三層“影子”。
在層層嵌套背后,交易主體早已模糊不清。此外,資金往來也被“影子”偽裝成各種貌似合法的金融產品、股權投資協議等。
·圖源:《零容忍》第四集《系統施治》。
重重保障下,孫德順才開始他的暗中操作。
一方面,他在中信銀行利用公權力為企業老板批貸款;同時,這些老板有的以投資名義,將巨資注入他實際控制的平臺公司,有的則送上優質投資項目或投資機會。
平臺公司用這些老板提供的資金,投入其他老板提供的項目,“以錢生錢”,然后和老板們共同獲利分紅,形成利益共同體。
多次違規放貸
隨著職位變遷,中飽私囊的孫德順越發無所顧忌。為了快速謀求私利,他的行為也越發張狂。
2014年,一家出現債務危機的能源公司向中信銀行申請貸款。一般情況下,一個高負債的企業,銀行不會發放貸款。
但是在時任中信銀行常務副行長孫德順的干預下,中信銀行發放了40億元的貸款給該企業,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資產。
為了表示感謝,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孫德順控制的平臺公司簽署了一個增資協議,幫助平臺公司實際獲利高達1個億。
“我在跟一些企業家交往的過程當中,總是想著為自己或者自己的利益關聯方去謀一些利益。”孫德順說。
·孫德順
實際上,每個銀行在貸款審批都有一套嚴格流程:貸款客戶遞交申請材料,銀行按照程序逐級上報審批。中信銀行內部也有制度顯示,行長對信貸審批只有一票否決權,沒有審批權;審批必須經信貸審批會議集體表決通過,主要領導必須末位發言。
然而,孫德順“明目張膽”地無視制度,直接干預信貸審批,并從各企業那里獲取利益。
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金融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要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防止信貸資金過度向房地產集中,孫德順卻背道而馳。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披露,“主持行長辦公會的時候,他(孫德順)就公開直截了當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把制造業貸款停下來,即便有100%的抵押也不行。”
孫德順更關注如何掙錢快、怎樣提高政績,以及自己的私利。
實際上,很多房地產老板與他關系匪淺。一名房地產公司老板曾以投資為名,向孫德順實際控制的公司輸送1000萬元,得到的回報是通過孫德順獲批貸款授信40多億元,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資產。
·中信銀行
大肆放貸給房地產公司,為中信銀行帶來不小的風險。
2020年2月,銀保監會向中信銀行開出一張2020萬元的巨額行政處罰罰單,處罰事項19項中有13項涉房地產業務。包括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信貸資金被挪用流入房地產開發公司、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理財資金違規投向未上市房地產企業股權、違規向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融資等。
金融反腐不停
在孫德順被查后,一些業內人士曾表示,這一案件可能由中信信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包學勤一案而牽出。
包學勤曾在招商證券、南方證券等公司就職。2006年,他入職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歷任部門總經理、業務總監、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務。
·包學勤
2013年4月,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信信托”)和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信誠基金”)共同發起設立中信信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信信誠”)。包學勤在擔任中信信托副總經理的同時,出任中信信誠董事長。2018年,他因涉嫌職務犯罪,被立案偵查。
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相關細節浮出水面:包學勤利用中信信誠資金池整改暗度陳倉、借錢給員工成立“馬甲”私募公司、踩雷房地產開發項目......
而真正牽扯出中信銀行的,還是包學勤私設的“小金庫”。調查人員發現,包學勤之子曾在2016年前后入股一家合伙企業,這家名為深圳前海惠富投資管理合伙企業在中信地產位于惠州的房地產項目上進行利益騰挪。
2019年,中信銀行系統的多位行長和高管接受調查,且大都與“新型金融犯罪”有關:中信銀行哈爾濱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于成信;廈門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風險總監陳鷹;肇慶分行原行長李先文;肇慶分行營業部原總經理梁慶華。
中信銀行的眾多違法行為也相繼被披露: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重大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審查審批且未向監管部門報告;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以流動資金貸款名義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
不僅是中信銀行,隨著孫德順被查消息公布后,金融領域反腐信號持續釋放。
中國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原局長徐鐵、國家開發銀行原行務委員郭林、工商銀行上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顧國明等20名金融系統官員紛紛落馬。
《零容忍》片中提到,多名金融系統官員被查,反映出了金融行業監管缺失的問題。
一方面,內部監管體系不健全,存在履職寬、松、軟問題;另一方面,行業監管不到位。金融領域一些制度規章亟需完善。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毛奉君說:“通過案件反思我們金融監管工作,部分交叉和創新領域的監管制度存在缺失,導致了一些金融風險、金融亂象的產生。”
截至2月20日的統計顯示,雖然2022年只過了31個工作日,金融監管機構已開出了超過千張的罰單(含機構和個人)。強監管已成為金融行業的常態。
回歸本質來看,違法犯罪行為必將遭受法律制裁。對任何領域的腐敗行為,法律從來都是零容忍!
部分資料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電視片《零容忍》、人民網、新華網、濟南中級人民法院公眾號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