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井岡山,雨水連綿,萬木蒼翠,處處充滿了紅色記憶。
這里的山間小路,走出了通往民族復興的革命大道。這里的八角樓燈光,照亮了中國人民的奮斗征程。
90多年前,一群共產黨人來到了井岡山,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們靠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這里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90多年后,“長征路、強國夢”黨史大篷車來到了這里,當年的革命火種依然令人鼓舞。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我們見到了革命火種的播撒者,火炬的傳遞者,和如今更多火光的守望者。
是他們,讓這份紅色記憶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毛浩夫:將青春留在大山,“雙語”講解把革命故事講給世界聽
在井岡山每一處舊址,每一件文物都訴說著革命歷史,與先輩們的豐功偉績。為了生動講述革命故事,繼承弘揚革命精神,85后海歸講解員毛浩夫選擇將青春留在了這里。
在江西井岡山茨坪革命舊址群,游客們常能看到一名著裝得體、身材挺拔的年輕人清清嗓子,背上擴音器,穿梭于黃色舊居和銅色雕像之間,利用自己的英文特長翻譯井岡山各景點的講解詞,用英語向外國游客介紹井岡山的革命故事,面對著一件件革命文物、從容地講解著發生在井岡山這片紅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
32歲的毛浩夫,是江西干部學院、井岡山市委黨校的兼職講師,也是井岡山市毛秉華工作室的負責人,擅長通過講述生動的英雄故事,讓大家理解井岡山精神。
毛秉華是毛浩夫的爺爺,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五十年如一日地宣講井岡山精神,被譽為“井岡山精神守望者”。毛浩夫原本是一名海歸碩士,在爺爺的感召下,他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優渥生活,選擇回到家鄉井岡山,接過來爺爺傳遞的接力棒,成為了新時代井岡山精神的講解員,讓井岡山精神的火種生生不息。
“如果不挖掘出背后的故事,無論是舊址,還是文物,可能都很尋常,那么他們就失去了價值。”毛浩夫說,例如耳熟能詳的“朱德的扁擔”的故事,講述的是當年任紅四軍軍長的朱德,和紅軍指戰員們一起挑糧的故事,實質講述了紅軍官兵一致、講革命榜樣的作用。如果不挖掘出背后的故事,這根扁擔就很尋常,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為了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搜集到更多的史料,毛浩夫參加紅色文化宣講,陪同爺爺調研采訪、走訪部隊、重走紅軍路。“許多老紅軍都已離世,如果不及時去記錄和傳承,時間會卷走一切。”這些年來,毛浩夫奔走多地。“找到了紅軍后人,收集到了許多史料,目前許多尚不被人知的革命故事還在整理中。”
“我會把井岡山的紅色故事一直講下去,讓紅色信仰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前進的路上。”在巍巍井岡山上,這個年輕人正用他火熱的青春將井岡山精神的火種繼續傳承。
組織學員朗誦紅色家書、在革命舊址現場教學……如今在毛浩夫的課堂上,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生動詳實的故事講述得到學員們的肯定。
但毛浩夫并不就此滿足。他不斷嘗試新的傳播手段,面對疫情期間游客不能實地學習的現狀,毛浩夫通過制作短視頻、新媒體平臺推廣、打造井岡山虛擬紅色人物IP來講述紅色故事。相比于之前面對面的宣講,“形式上更接地氣,革命故事也就更受歡迎,才能直抵人心。”毛浩夫說。
[page]
江滿鳳:用紅色歌謠傳唱使命擔當,用掃把書寫質樸和精神
今年51歲的江滿鳳有“井岡百靈”之稱。把紅色歌謠唱遍井岡山,在江滿鳳看來,不僅可以讓大家了解歷史,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會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愛黨、愛國、愛家的種子。
在井岡山的大街小巷,每當紅色歌謠《紅軍阿哥你慢慢走》的旋律響起,臺下就會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一份精神食糧,也是井岡山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
《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在江西已經被傳唱幾十年。歌詞是江滿鳳的爺爺,江治華在井岡山紅軍宣傳隊時搜集整理,并于1927年隨紅軍進行戰略轉移時創作的。1982年,江滿鳳用當地客家山歌曲調重新配唱,讓這首歌重新被大家喜愛。
2007年,這首歌被用作建軍80周年獻禮片電視劇《井岡山》中的插曲,從井岡山傳唱至四面八方。
除了“井岡百靈”的稱號外,她還是紅軍烈士江治華的孫女、井岡山龍潭景區保潔員。出生在浸透著紅軍烈士鮮血的地方,江滿鳳從小就把爺爺留下來的紅色歌謠本當作珍寶。在井岡山龍潭景區從事保潔工作期間,她每天工作之余便留在山上,義務傳唱《紅軍鞋》《人民軍隊忠于黨》等紅色歌謠,這一唱就是25年。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好黨史這門‘必修課’,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20多年來,在景區、在學校、在基層一線,江滿鳳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踐行井岡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江滿鳳說,“把紅色歌謠傳唱下去,是我的使命。”
江滿鳳說,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別人有困難我們就要幫忙,不能把老區人民的優良傳統丟了。
10多年前,江滿鳳得知村里有兩個孩子沒錢讀書,晚上掏出放在枕頭底下、用布袋包了三層的300元錢,反反復復數了幾遍后,便直接送到了孩子家長手中。這是她第一次幫助貧困學生,也開始了她資助困難學生上學的公益之路。10余年來,江滿鳳共資助82位貧困學生,捐助資金達32余萬元。江滿鳳用無私的愛,點亮了貧困學生前行的火把。
公益之路,細水長流,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無論是講述壯懷激烈的革命故事,還是傳唱充滿革命豪情的紅色歌謠,在萬里長征路上,還有許多像毛浩夫和江滿鳳一樣的人,播散下一顆顆服務照亮新時代的火種,續寫百年黨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