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炒土雞,蘿卜燉豬腳,鐵鍋煲著土豆飯……大年初四一大早,空山鎮居民楊賢一家忙著準備豐盛的團年飯,濃濃的“年味”彌漫著整個屋子。今年春節,在“就地過年”的倡議下,空山鎮的居民大多沒有外出,楊賢也不例外。
空山鎮位于巴中市通江縣北部高寒山區,是當年紅四方面軍入川的第一站,打響了著名的“空山壩戰役”,獲得反“三路圍攻”的徹底勝利,譜寫了紅軍戰史上輝煌的一頁。
在脫貧攻堅之前,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高寒“、“閉塞”、“貧困”是這里的標簽。記者驅車從縣城出發,駛過霧氣氤氳的群山、連綿的隧道,兩個多小時后,抵達空山鎮。
曾經,崎嶇的山路把這里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鎮里經濟滯后,青年人只能外出打工謀生活。回家的路也是比較艱辛,要先到通江縣城,或是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再找車回到空山鎮。一來一回,路險時間長,空山外出打工的人往往過年才回來一次。
高中畢業后,楊賢離開家鄉到成都打拼,每年返鄉過年都是到通江后,再轉乘幾個小時的鄉間客運,路途顛簸,來回花銷大。“那個時候自己沒有車,外面也很少有車進來,”楊賢解釋到。
2020年2月,通江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2%,全縣開發公益性崗位3000余個,通過“春風行動”返崗農民工10.9萬人。隨后,巴萬高速清江至高明段建成通車,結束了通江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如今,摘掉貧困縣帽子的通江正在加快接入城鄉經濟圈。巴中市交通局總工程師吳益林告訴記者:串聯通江空山國家森林公園、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7個旅游景區的米倉大道正在加快推進;鎮廣高速通江至王坪段將于今年底通車;通江機場也在逐步推進中。
2017年返鄉時,楊賢欣喜地發現道路變寬了,鎮里的車多了起來,昔日的“紅色”戰場成了國家4A級景區。“我想隨著空山的旅游宣傳,以后來這里的人肯定越來越多,” 楊賢告訴環球人物網記者,“加上當時有了孩子,還是想在家里照顧家庭。” 12月底,楊賢拿出在外打拼多年的積蓄,在空山鎮開起了修車行。
道路拓寬、大量村民返鄉再就業,通江縣的路上不僅多了私家車,還出現了旅游巴士。昔日的貧困村,脫胎換骨,成了網紅打卡地。
楊賢的親戚朋友大多都在通江縣工作,開民宿,開客車,銷售特色農產品等。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讓很多像他一樣曾經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能回到家鄉找到一份自己的事業。
楊賢的大女兒已經4歲了,今年家里還迎來了一位新成員-剛剛出生的小女兒。當記者問楊賢在空山修車的收入夠不夠家用時,他笑著說:“除了修車,我還要賣保險、賣車, 能做的活路很多的。” 說到新年目標,楊賢告訴記者,“現在是鄉村振興了嘛,過了年,我準備和幾個朋友一起做電商。”
說話間,臘肉上桌,土雞出爐,湯已熬好,楊賢和親朋們歡聚一堂,圍坐在桌邊舉杯賀新春。妻子抱著孩子坐在楊賢身邊,笑容格外燦爛。 “我喝酒不行的,但是今天大家在一起,一定要喝一點,” 楊賢的爸爸給大伙倒上酒說,“為了新生活,為了新日子,干杯!”
楊賢家的團年飯
春節期間,走在空山鎮的街上,舉目所見,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曬上了過上好日子的新春春聯:“國家強大享太平,人民富裕歌盛世”,橫批“國強民富”。
2017年回到家鄉的楊賢沒再離開。家鄉發展起來了,連綿的山路不再是每年一次返鄉過年的路,“就地過年”對他們來講,不是一種束縛,而是團圓就在身邊的忠實心愿。
大年三十晚上,楊賢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家四口的照片,配上幾行字,“承蒙時光不棄,新年快樂,一切安好”。
圖/文 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