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的陳清晨和賈一凡不再是當年的新人了……”
衛(wèi)冕成功!
就在剛才,中國組合陳清晨和賈一凡在杭州亞運會羽毛球女子雙打決賽中以大比分2:0戰(zhàn)勝韓國隊,獲得冠軍! 這也是中國女雙首次衛(wèi)冕亞運會冠軍!
· 戰(zhàn)勝韓國隊后,陳清晨(右)和賈一凡緊緊抱在了一起。(田亮/ 攝)
比賽結束后,兩人幾乎同時癱在了地上,這場勝利實屬不易。兩局比賽,她們都是在開局以較大比分落后的情況下,憑借強大的心臟,一分一分地追回來,最終逆轉對手。
今天的決賽是兩人亞運之行的最后一場比賽。陳清晨是個直性子,賈一凡在賽后發(fā)布會上說她“表面功夫做得比較差”,果然,陳清晨哽咽著說:“我和我搭檔都累了,特別想休息一下。”
今天的杭州下起了小雨,氣溫有些低,加上濱江體育館內還開著冷氣,座椅扶手都有些涼。但由于有多項決賽,這座亞運會羽毛球比賽場館迎來了最高的上座率。
第四場決賽是女雙,中國隊對戰(zhàn)韓國隊,觀眾席上發(fā)出了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凡塵,加油!”
“凡塵”組合指的正是中國羽毛球女子雙打組合選手陳清晨和賈一凡。球迷從兩人名字中各取一個字,“凡”和“晨(諧音塵)”組成了“凡塵”。
在備戰(zhàn)杭州亞運會的緊張訓練中,記者走進北京一座羽毛球館,走進“凡塵”的羽毛球世界。
世界第一的滋味
50周!
這是截至10月7日發(fā)稿時,“凡塵”組合蟬聯(lián)世界羽毛球聯(lián)合會(以下簡稱世界羽聯(lián))女雙選手排行榜第一的數(shù)字。
自2017年10月初次登頂世界羽聯(lián)排行榜第一名以來,“凡塵”組合就是這個位置的常客。若算上她們過去登頂?shù)臅r間,一共是146周。她們也是獲得冠軍次數(shù)最多的羽毛球女雙組合選手,不僅創(chuàng)造了世錦賽女雙四冠紀錄,更被國際羽聯(lián)評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女雙組合。
環(huán)球人物記者與“凡塵”組合就相識于2017年。
在記者眼中,頂著世界第一頭銜的她們,是典型的Z世代小女生,會為粉紅色毛絨玩具著迷,會關注熱播網劇,會刷小紅書的潮流信息,會用鏡頭記錄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當世界第一是什么感受?”
雖然記者與“凡塵”組合是多年的朋友,但對世界第一依然充滿好奇。與她們的對話也由此開始。
賈一凡做了搶答:“成為世界第一是一瞬間的事情,但要保持這個頭銜是真的難。”
· 陳清晨(右二)和賈一凡(右一)接受環(huán)球人物記者采訪。
這背后是個曲折的故事。
女雙組合是中國羽毛球隊的傳統(tǒng)強項,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國羽女雙拿下了“五連冠”。
及至2016年里約奧運會賽后,中國隊的多位女雙老將退役,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女雙選手則趁中國隊青黃不接之際全面崛起,國羽女雙盛極而衰,冠軍旁落日本隊。此時,19歲的陳清晨和賈一凡就成了國羽女雙的“獨苗”。
她們不僅努力也非常拼搏,先后拿下2016年法國公開賽、2016年年終總決賽、2017年羽毛球世錦賽幾個重要賽事的冠軍,并登頂世界第一,就此成為國羽女雙新一代領軍人。
年輕的她們得到了迅速成長的機會和空間,但隨之而來的是等量的甚至加倍的壓力。
“我們是世界第一后,自然會成為其他選手的研究對象。可與此同時,我倆還很懵懂,不懂得如何去拼冠軍,如何在高水平比賽中發(fā)揮優(yōu)勢,所以接下來那段時間‘顆粒無收’。”
被賈一凡輕描淡寫的“那段時間”,其實長達一年半。
至暗時刻出現(xiàn)在2018年下半年,她們在多項國際賽事遭遇“一輪游”,作為頭號種子出戰(zhàn)的世錦賽也是止步八強,世界排名跌到了第五。
賈一凡用“夢魘”來形容那時的狀態(tài)。那年世錦賽后,她免疫力下降,身體機能出現(xiàn)問題,全身出現(xiàn)過敏反應,長了很多紅疹子。
身體難受的同時,情緒起伏也很大,她一度到了想去看心理醫(yī)生的狀態(tài)。“心里一直憋著,釋放不出來。我都在網上找好心理醫(yī)生了,想去宣泄室發(fā)泄一下,最后因為時間問題沒去成。”
賈一凡就靠哭發(fā)泄情緒,搭檔陳清晨安慰她的方式是陪她一起哭,而且哭得比她更兇。現(xiàn)在回想起來,陳清晨還是很觸動:“我不懂如何安慰別人,她哭得那么傷心,我也很難受,唯一能做的就是陪她一起哭,一起難受。”
· 2018年,陳清晨(右)和賈一凡在當年的世錦賽上。
不能這樣下去!
為了讓“凡塵”二人走出低谷,女雙組教練對她倆開始了“特訓”。每天訓練后,幾個人在運動員公寓樓下的會議室看比賽視頻,一場接一場地看,終于找出了癥結:陳清晨和賈一凡常在第一局輕取對手,但兩人在第一局時耗掉了太多體能,難以維持到第二局、第三局,結果被對手反超。
那就對癥下藥。教練組找到曾經帶過多名奧運冠軍的國家級體能康復師齊健。
齊健做了審慎的、專業(yè)的分析:陳清晨和賈一凡的主要特點是年輕、有力量,打法上也是利用速度和力量突破對方,但她們自身的力量和持久性不夠,難以完成整場比賽,所以提高體能是她們最需要達成的目標。
從那以后,陳清晨和賈一凡每天按時出現(xiàn)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體能訓練館,按照體能康復師制定的計劃進行90分鐘高強度訓練,訓練的強度會盡量貼近比賽,有時甚至超過比賽。
一開始,陳清晨和賈一凡無法適應這種訓練,有時甚至狂飆淚,齊健也常成為她們發(fā)泄的對象。“她們常用怨恨的目光盯著我,也會講一些‘狠話’。可抱怨歸抱怨,她們從不偷懶,再累的訓練也會堅持到底。”齊健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
· 齊健為“凡塵”組合安排的訓練計劃。(受訪者提供)
齊健定了規(guī)矩,即便她們去打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lián)賽,每周輾轉各個城市,打多場比賽,也要抽時間完成體能訓練,把訓練視頻傳到群里,讓齊健檢查。
到了2019年2月,“凡塵”組合能跟上體能訓練的節(jié)奏了,身體各項指標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過去只能勉強做1個引體向上的陳清晨,已經能連續(xù)做30多個,隊里的一些男孩子都做不過她。
成績隨之起飛。在2019年3月的全英羽毛球公開賽上,陳清晨和賈一凡戰(zhàn)勝了多組對手,奪得冠軍,上演了一場“女王歸來”。這也是中國羽毛球女雙選手時隔4年登頂該賽。
從那以后,她倆狀態(tài)回歸,屢創(chuàng)佳績,接連拿下馬來西亞公開賽、亞錦賽和蘇迪曼杯的冠軍。
想在亞運會聽見中國國歌
在前不久結束的中國常州羽毛球公開賽上,陳清晨和賈一凡摘得金牌,隨后馬不停蹄地前往杭州,開啟本次亞運會之旅。
5年前的雅加達亞運會,她們是冠軍。那枚金牌,拿得很不容易。
亞運會的羽毛球項目是先舉行團體賽,再進行單項賽。中國隊與日本隊在雅加達女團決賽中相逢,陳清晨和賈一凡第二場出戰(zhàn),對手是福島由紀和廣田彩花。
賈一凡的手背在亞運會之前受過傷,又在亞運會期間的訓練中受了重傷,雖然在賽前打了封閉,但還是會感覺到疼痛,她的殺球和發(fā)力受到了影響。這給她帶來了心理負擔。團體決賽中,她們輸給了日本隊,最后中國女隊獲得團體亞軍。
· 陳清晨(左)和賈一凡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
這邊還在比賽,那邊賈一凡的微博已經被“鍵盤俠”攻擊了:“你們兩個這么差,還打什么呀。”“趕緊拆伙吧!”“別拆伙了,拆了反而會禍害別人,你們直接退役吧。”
等賈一凡回到休息區(qū)時,大量的留言提示使得手機在桌子上不停振動,直至“咣”的一聲,手機從桌子振到了地上。而賈一凡甚至不敢去撿起來。
“就像喝了一口汽水沒打出嗝,心里堵得慌!”賈一凡幾乎一夜沒睡。為了備戰(zhàn)接下來的單項賽,她決定刪掉手機上所有社交軟件。
在一個相對不受外界打擾的環(huán)境下,“凡塵”二人在5天時間里丟掉包袱,調整心情,挺進了女子雙打決賽。在決賽上,她們的對手是日本隊的里約奧運會冠軍松友美佐紀和高橋禮華。
賈一凡把心態(tài)放得很低很低,“當你內心有很強大的承受能力,才能豁出去”。整場比賽,她一直在用力殺球,連手背都感覺不到痛了。70分鐘后,當羽毛球落在地上的那一瞬間,“凡塵”組合戰(zhàn)勝了對手。兩個21歲的姑娘如釋重負,賈一凡跪在場地中,陳清晨則激動地扔掉拍子,抓住胸前的國旗怒吼慶祝。
· 陳清晨(右)和賈一凡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贏得羽毛球女雙冠軍。
第一次站在亞運會冠軍領獎臺上的“凡塵”,流下了幸福的眼淚。陳清晨說:“當時也是心懷一個信念,想在亞運會上聽到國歌奏起,看到五星紅旗升起,這也是我們最初的愿望。”
這次的杭州亞運會既是在中國比賽,又是她們的衛(wèi)冕之旅。
“5年后的陳清晨和賈一凡不再是當年的新人了,我們有更強的實力去拼搏。”至于本屆亞運會的主要對手,陳清晨直言:“最強對手肯定是日韓兩國,她們的實力很強,整個隊伍的實力也很強。但其他隊伍同樣很優(yōu)秀,其實比賽就是這樣,每一位對手都不能小視,都會對我們造成威脅。”
命運的齒輪
人們常說,有的人在一起久了會變得很像。“凡塵”組合不僅是像,也很有緣分。
她們都出生于1997年,陳清晨的生日是6月23日,賈一凡的生日是6月29日。可能真應了網上那句話,“如果不是命中注定,那肯定就是上天另有安排”。
2008年,11歲的陳清晨作為業(yè)余體校的尖子生,被送往廣東省體校學習羽毛球。一位省隊教練回憶,“陳清晨的個子矮,腿不長,身體條件并不好,不少教練都認為她不可能成材”。
· 兒時的陳清晨。
那時的小清晨也許還不太理解勤能補拙的含義,可她努力完成教練布置的訓練任務,還經常加練,練到球館里只剩她自己。2012年,陳清晨正式成為省隊球員。
她的聲名鵲起也是從那時開始的。在隨后的5年中,她一路過關斬將,在2012年—2015年連續(xù)4年奪得世界青年羽毛球錦標賽獎牌,斬獲各類國內外賽事獎牌,又進入了她夢寐以求的國家隊。
陳清晨披荊斬棘之時,遠在湖南的賈一凡正在比賽轉播前大聲感嘆:“陳清晨好厲害呀!”
賈一凡來自天津。在一次羽毛球比賽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她被一位湖南教練相中。于是,8歲的賈一凡過上了“湖漂”的生活。
· 兒時的賈一凡。
湖南盛產羽毛球高手,賈一凡覺得自己身體條件差,對球的理解和感覺也不如他人,進省隊肯定沒戲。可教練從她眼里發(fā)現(xiàn)了一種不服輸?shù)膭蓬^。
別的隊員挨教練批評會委屈得掉眼淚,躲訓練,沒幾天就離隊了。可賈一凡不會,教練再怎么兇,倔強的她不掉一滴淚,每天堅持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最終,那一批22名選手里有8名進了湖南省隊,其中一個就是賈一凡。幾年后,同批進省隊的人出國的出國、讀書的讀書,唯有賈一凡堅持了下來,成了湖南那批隊員中唯一進入國家隊的。
在國家隊,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來自一南一北的兩個女孩子就此相遇。
或許是因為天津人刻在血液里的“相聲式DNA”,只要有賈一凡出現(xiàn)的地方,一定是笑聲不斷。而個性極其內向的陳清晨,也被賈一凡的熱情、開朗所感染,變得越來越健談,越來越自信。
· 陳清晨(右)和賈一凡。
這份快樂也感染著其他人。賽場上的“凡塵”組合無論與韓國、日本、印尼等國家的選手們廝殺得多么兇,下了賽場大家就是好姐妹,一起到印尼選手家里做客,參加韓國選手的婚禮,有時還會帶著泰國選手打中國玩法的撲克牌,然后幾個人笑得七扭八歪地癱在地上。
奔赴十年之約
成為“凡塵”組合之前,陳清晨和賈一凡的搭檔另有其人,她們在賽場上交手多次,陳清晨總是勝利的一方。
2014年,教練組考慮讓兼項混雙項目的陳清晨專心打女雙項目。選搭檔的時候,陳清晨點名賈一凡,其他人聽了嚇了一跳。
因為雙打球員在物色新搭檔時,通常會選擇比自己更厲害的人。而那時的賈一凡各方面都不如陳清晨,大家都不看好她倆組搭檔。賈一凡本人也被嚇到了:“她的水平和球技都高我一大截,是同齡選手中很早成名的,也是我們當中最早拿世界冠軍的。我心想,她是不是瘋了?”
能不能組搭檔,到了場上才知道。配對沒多久,陳清晨和賈一凡就在一場國際賽事中獲得冠軍。從那以后,她倆就“認定了彼此”。
· 2017年,陳清晨(右)與賈一凡組合后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女雙組教練陶嘉明也認為,“凡塵”的配合比其他組合更融洽。“她們聰明,有自己的想法。每天訓練六七個小時,許多時候不需要我講太多,她倆會有意識地在訓練中彌補短板,鉆研技術上的動作細節(jié)。”
賈一凡說:“到了比賽,我倆一站在場上,那股勁兒就來了。特別是陳清晨,一旦在球場上打瘋了,會像小鐵牛一樣滿場跑,真沒人能鎮(zhèn)得住她,我就負責在后面‘抓她’,讓她穩(wěn)定情緒。有時我都會替對手害怕,也特慶幸自己和她做了搭檔。”
如今的陳清晨和賈一凡,既是賽場上的搭檔,也是生活上的“搭子”。
她們會一起看TFBOYS的線上演唱會,出國比賽時會結伴去超市買東西,賈一凡剛學會編頭發(fā)的手藝要先拿陳清晨的頭發(fā)“試手”。這些記憶都被賈一凡用視頻記錄了下來,發(fā)到小紅書和B站上,網友們也很喜歡看這些內容,經常催更。如今,她們的頻道已經成為年輕女孩子們的“電子榨菜”和“開心加油站”。
當賈一凡這個球場上的“倔丫頭”遇到了陳清晨這個球場上的“瘋丫頭”,她們之間逐漸產生了奇妙的化學效應。
女孩子的心思細膩,小心思也會多一些,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有分歧,有些組合可能因為分歧越來越大而拆伙。她們告訴記者:“我們一直都是當面把問題講清楚,不會猜忌對方。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無論再怎么繞路,終究會在終點見面。”
· 生活中的陳清晨(右)和賈一凡。
“那你們有沒有想對搭檔講的話?”
兩個女孩相視一笑。她們是配合默契的搭檔、無話不談的朋友,但有些話從未告訴對方。
陳清晨說:“我們從2014年開始搭檔,現(xiàn)在配合非常默契。我們一定要堅持到第十年,這是我們的十年之約。”
賈一凡說:“我想對她說謝謝。”她的眼眶陡然紅了。采訪也一度中斷。
她們的十年之約里還有一個美好的愿望,陳清晨把愿望設置成了手機背景——一張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夜景。過去,她們去過無數(shù)次巴黎,但這一次,她們想在巴黎實現(xiàn)夢想,以奧運會冠軍來完成她們的十年之約。通往夢想的路,或許崎嶇又漫長,但她們的斗志將戰(zhàn)勝一切。
羽毛球愛好者周學津從2020年開始關注“凡塵”組合,他說出了許多球迷和年輕人喜歡“凡塵”的原因:“她們的球有觀賞性,我不僅會從她們的比賽中學技術,還能感受到她們的斗志和熱血。網上有許多她倆的打球剪輯視頻,再配上很燃的音樂,相信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會腎上腺素飆升。追久了還會感受到,她們身上有中國新一代年輕球員的鮮明個性。”
陳清晨和賈一凡則把這種個性解讀成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你首先要有勇氣,有迎戰(zhàn)困難的勇氣,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有接受失敗的勇氣,還要有不斷試錯的勇氣。如果你連勇氣都沒有,何談勇敢。這就是我倆的力量。”
· 陳清晨為環(huán)球人物寫寄語。(侯欣穎 / 攝)
采訪結束后,兩位姑娘望向球館的另一端,那里有一群正在上羽毛球課外班的孩子。沒準他們當中會出現(xiàn)下一個“凡塵”,孩子們手里小小的羽毛球,帶著中國新一代球員的快樂和希望,在陽光中高高飛起。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