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康,1950年出生于臺灣省基隆市,祖籍河北省涉縣,臺灣大學農機系畢業,后赴美留學,獲碩士學位。曾任臺北市議員、民意代表,資深媒體人。2021年2月被增聘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雖然臺灣對大陸沒有善意,但大陸應該大人有大量嘛!”
2月26日,針對中國大陸暫停進口臺灣菠蘿一事,剛剛宣布回歸政壇的臺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其招牌電視節目《少康戰情室》中說出了上述“金句”。這段視頻被大陸媒體轉發后,引發了網友的群嘲:
“誰讓臺灣菠蘿總是檢疫出有害生物啊!”
“這意思是說:雖然你經常在背后捅我刀,但因為我身材魁梧,就得無條件原諒你?”
“大陸惠臺這么多年,還不夠大度嗎?”
“他們沒一個人敢說出‘自作自受’4個字嗎?”
“我們茶葉蛋都吃不起了,還吃菠蘿?”
眾所周知,臺灣媒體對大陸的歪曲報道讓“茶葉蛋”“榨菜”早就成了網上的著名段子,這次圍繞菠蘿,再次暴露了臺灣媒體在兩岸關系上的雙重標準。
不過,嘲諷歸嘲諷,趙少康也是大陸網友的老熟人了。不久前,他因為宣布重返國民黨上了大陸熱搜,不少網友得知消息后還有點悵然若失:“他要是從政,那《少康戰情室》還做不做了?”
意欲挽救國民黨?
2021年2月1日,已經退出臺灣政壇20多年的趙少康突然召開記者會,宣布自己要重返國民黨。
在記者會上,他表示已申請恢復黨籍,且不排除參選國民黨主席,對于是否有意問鼎2022年縣市長或是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趙少康則表示“只要能為臺灣做事,不排斥任何位置”。
到了2月8日,趙少康正式表態稱,將爭取代表國民黨參選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希望“促成兩岸和平,以及島內兩大黨的和解”。

2021年2月8日,趙少康表示將爭取代表中國國民黨參加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這個消息似乎有點突然,仔細想來卻并不意外。早在2016年,民進黨再次上臺時,趙少康曾被媒體問及是否有意重返臺灣政治圈。當時他猶豫了好一會兒,才說自己還沒想過,而且自己的女兒非常反對。
央媒時事評論員張彬認為,由于趙少康在政治上的聲望良好,很多臺灣民眾非常支持他打選戰。2019年,郭臺銘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時候,還有意邀請趙少康擔任其競選總干事,可見趙少康重回政壇的想法并沒有消除。
至于為什么選擇這個時候宣布回歸,央媒駐臺資深記者孫立極認為趙少康并不是出于個人野心。
“他已經71歲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紀。他又是一個聰明人,為了一己之私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何況從目前來說,國民黨主席也不是什么好位置,每月光是籌錢的壓力就很大,而且黨內魚龍混雜、勞心費力。趙少康個人生活得很好,重回國民黨絕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他出于個人情懷和理想的成分多一些。”孫立極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自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來,國民黨一直處于沉淪狀態,現任黨主席江啟臣因為種種原因似乎難擔大任。
“民進黨在很多方面做得都很糟糕,國民黨的民調目前還是連三成都到不了。在這種沉悶的氣氛下,趙少康出來至少能把死水攪動起來。”孫立極說。
在分析人士看來,趙少康參選黨主席的意圖是比較明顯的。不過,按照國民黨的規定,回到國民黨后至少滿一年才有參選黨主席的資格,同時還必須是國民黨的中央委員或中評委才行。中央委員是選舉產生的,中評委則完全由黨主席聘任。
從國民黨的整體反應看,顯然歡迎趙少康的回歸。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明確表示,希望趙少康能拿到參選黨主席的門票,并透露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正在為趙少康排除選舉障礙。
在恢復趙少康黨籍的問題上,國民黨的處理速度很快。據臺灣媒體報道,2月8日,趙少康就恢復了黨籍。與此同時,江啟臣也宣布聘任趙少康為國民黨中評委。剩下的問題就是回歸時間不滿一年能否參選黨主席,是不是要為趙少康破例。
2月中下旬,有中常委透露,國民黨內部傾向于不破例,理由是“趙少康沒有強到讓中常委們愿意修改規則”。另一位中常委則表示,大家不想再“因人設事”,國民黨過去多次因人設事,結果都不太好,也不希望再營造“一人救全黨”的氛圍。
“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趙少康的。”孫立極對記者說,“他和江啟臣在國民黨內屬于兩派。江是本土派,對大陸的感情肯定沒有趙少康深厚。當然,趙的立場和現在的新黨是不可能一樣的,但至少他對中華文化、中華傳統仍有認同。”
趙少康的回歸將對國民黨產生怎樣的影響?張彬認為,國民黨的政治戰斗力會大幅提升,除了趙少康本人的影響力和聲望外,他與韓國瑜的親密關系也是加分項。如果國民黨內部能夠形成趙少康加韓國瑜的合力,產生的影響可能是“1+1遠遠大于2”的效果。
孫立極認為,趙少康的回歸能吸引國民黨的老一代支持者。“他們對國民黨還有某種信仰。雖然目前在國民黨內談信仰已經像笑話一樣了,但趙的回歸至少可以喚醒那些和國民黨有一些情感連接的人。趙少康頭腦清醒、口才好,成名很早,也有個性。他的出山對于國民黨來說,肯定是一個正向的作用。”
“戰情室”里魚龍混雜
趙少康曾說:“從一開始,我從政就是一個意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一輩子搞政治。”實際上,在很多人記憶里,趙少康的從政經歷是模糊的,他的媒體人身份倒是非常清晰,因為看過不少他主持的節目。
關注臺灣電視圈的人,都不會對一個節目感到陌生——《少康戰情室》。這是由臺灣TVBS電視臺制作的一檔政論節目,從2014年3月播出至今,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請一些臺灣本地嘉賓,圍繞政治話題進行討論,節目主持人就是趙少康。

關注臺灣電視圈的人,都不會對一個節目感到陌生——《少康戰情室》。(視頻截圖)
從1994年開始,趙少康相繼在鳳凰衛視、東森新聞臺主持《有話趙說》《新聞駭客》《周六“不”談政治》等節目,內容以時政評論為主,很快就因為自己的政治觀點而成為“名嘴”。
憑借早年積累的人脈,趙少康采訪了不少政治人物,包括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以及洪秀柱、吳敦義、吳伯雄等不輕易接受采訪的重量級人物。
孫立極對《環球人物》記者說,趙少康在臺灣屬于藍營精英的典型代表,各界對他的能力、資歷都很認可。“在媒體行業,他屬于前輩,另外他為人也不錯,大家提起他都是蠻尊敬的。”
趙少康最有影響力的節目便是《少康戰情室》,除了周末,他每晚都與各路嘉賓點評時事政治,幾乎囊括了所有熱點,小到臺灣本土政客派系斗爭,大到國際政壇大國博弈,無所不談。
不過,趙少康請來的嘉賓良莠不齊,在一些涉及大陸和兩岸關系的問題上,有些嘉賓的評論相對客觀、中立,有些則失之偏頗,甚至信口雌黃,以致引發駁斥。
2020年2月16日,武漢方艙醫院收治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初顯成效,在當天播出的《少康戰情室》節目中,一些嘉賓卻惡意解讀大陸的各項舉措,甚至造謠稱“方艙醫院只有一個廁所,24小時排隊,每人只能上2分鐘廁所”。節目中,只有新黨副主席李勝峰肯定大陸的防疫舉措,直言疫情系全球命題,無人得以幸免,所有人參與合作才是現今最有利的解決辦法。
這期節目播出后,不僅招致大陸方面駁斥,也遭到臺灣島內人士批評。趙少康于是在兩天后的節目中專門解釋,表示如果自己知道嘉賓講的事實有誤,就會糾正,“但我不是萬能的”,同時“我尊重別人發表意見的自由”。
曾因內訌功虧一簣
上圖:趙少康在臺灣橫跨多個領域。圖為2006年8月,趙少康(右)在臺灣誠品書店幫作家王文華賣書。
下圖:2009年5月,趙少康與妻子參加臺灣音樂活動。
在成為“政治名嘴”之前,趙少康是大家眼中的“政治金童”,他的人生經歷也非常豐富。
1950年,趙少康出生于臺灣省基隆市。在臺南,趙少康從小學一直讀到高一,因為母親調職的關系,才從臺南一中轉學到臺中一中,之后考入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水利組,大學二年級轉到農業機械組。
大學期間,趙少康是校園風云人物,社交活躍,一度想轉入法律系,后被家人勸阻。本科畢業后,他赴美留學,在南卡羅來納州州立克雷蒙遜大學讀機械工程碩士。導師覺得他是做學術的材料,據說為了強迫他讀博士,曾說“不繼續讀博士就不審核你的碩士論文”,可見有多看好他。但趙少康志不在此,最終還是拿著碩士學位回了臺灣,理由是“太想吃中國菜了”。
返回臺灣后,趙少康一邊在母校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系擔任兼職副教授,一邊在政府機構擔任工程師,負責評定工廠資質,很快又被美國一家跨國公司以每月20萬臺幣的薪資聘用,負責到亞洲各國巡視工廠,指導如何保養機器設備,而當時臺灣公務員的月薪不過1萬多臺幣。趙少康曾回憶,那幾年他邊工作邊旅游,不到30歲就游遍了亞洲。
年輕有為、衣食無憂,從政的念頭就來了。1981年,趙少康以知識精英的身份參加國民黨初選,發表了一場聲情并茂的演說后獲得提名,高票當選臺北市議員,一下子名聲大噪,有了“政治金童”的稱號。
1987年,趙少康又以高票當選臺灣“立法委員”。作為國民黨少壯派,他不僅與民進黨“立委”在會議上時有沖突,在國民黨內部也與其他派系你爭我斗。
1991年,時任臺灣“行政院長”郝柏村邀請趙少康擔任“環保署長”,主管廢水處理等事務。趙少康的專業背景為自己贏得了不錯的口碑,第二年再度進入“立法院”。然而,在李登輝“去中國化”的權術布局中,國民黨內斗越來越嚴重,逐漸出現分裂跡象。
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異常激烈,趙少康因為反對李登輝的主張而脫離國民黨、自組新黨參選,國民黨另推他人,民進黨則推出了陳水扁。
在選戰中,趙少康與陳水扁的民調你追我趕、不相上下,但在最后關頭還是由于藍營的分裂導致選票被分流,敗給了陳水扁。在臺灣地區選舉史上,這是國民黨第一次因為內訌而讓民進黨坐收漁翁之利。
自信滿滿的趙少康本來以為自己肯定當選,結果遭到重大打擊。不僅是他,那場選舉也讓很多藍營人士至今耿耿于懷,有人甚至假設“如果當時國民黨沒有分裂,趙少康當了臺北市長,臺灣還會是今天這樣一個局面嗎?”但另一些人認為“估計也差不多”。
如今,趙少康的回歸是否會再次引發內斗高潮,也是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不過,國民黨一貫的傳統是“內斗內行,外斗外行”,之前幾次臺灣地區重大選舉,都因國民黨的內訌或派系斗爭而導致重要人物出走、黨內分裂,最終功虧一簣。
更重要的是,國民黨目前缺乏綱領性的指引,在大方向上是有分歧的,這直接導致了不團結、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尤其是在“九二共識”等原則性問題上,如果不能凝聚國民黨內部的共識,不能在兩岸問題上提出更加清晰可行的論述,內亂和分裂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一旦陷入那樣的局面,不僅趙少康回天乏術,任何人回來可能都難以改變國民黨的命運。( 本刊記者 尹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