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61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3.7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這是自去年4月份之后,我國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
山東青島,首批50輛新能源大巴車裝船出海,成為芬蘭、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的公交巴士;廣東廣州,載有1800余輛國產汽車的滾裝船駛離南沙口岸,前往中東地區……今年以來,我國外貿無懼寒意、紅火開局。
“中國出口的增長速度,幾乎超乎所有人預期!”不少國外媒體贊嘆,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復蘇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不僅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勢頭,更體現了中國外貿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出口的穩定增長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中國力量。
重回“兩位數”,是產業升級、優勢產品的有力支撐。
“從鋼鐵和汽車,到消費電子產品和太陽能電池板,中國工廠的產品總能在海外找到買家。”《紐約時報》在報道中說。
近年來,在一系列推動產業升級和穩外貿政策措施推動下,我國外貿發展的產業基礎、要素稟賦、創新能力都在不斷增強,出口商品正向價值鏈上游攀升。前2個月,我國集成電路、汽車等機電產品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服務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出現明顯反彈。其中汽車、家電、船舶等優勢產品,前2個月出口分別增長15.8%、24.3%、180.6%。
重回“兩位數”,是經營主體市場活力的持續恢復。
“我們進出口額近3000萬元,訂單排到了5月份。”在安徽精卓光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排排大型自動化機器連續工作,顯示屏觸控模組在生產線上組裝成型,陸續下線。前2個月,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民營企業進出口3.61萬億元,同比增長17.7%,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4.6%,較去年同期提升4.2個百分點。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數據,目前中國已經生產了世界上1/3的制造業制成品,超過了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的總和。
重回“兩位數”,是多元經貿合作的積極成效。
“過去一年雖然艱難,但新市場開拓初見成效,前2個月訂單同比增長18%。”廣東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積說。前2個月,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對中亞五國、拉美和非洲進出口增速大幅高于整體,同比分別增長26%、17.3%和17.3%。
疾風知勁草。外部環境雖“寒”,中國外貿卻不會“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外貿質升量穩”“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隨著這些舉措持續落地見效,將進一步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