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首屆天府人工智能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本次大會由四川省委人才辦,科技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教育廳指導,電子科技大學和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主辦,來自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等單位專家學者、科研生產、管理及工程應用人員共同參與。
開幕式上,四川機器人大腦創新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由天府絳溪實驗室、成都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組建,并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以及成都高新區的大力支持。中心旨在響應國家新型工業化戰略,推動科技創新,促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應用發展。
大會還同步舉行了系列簽約儀式。其中,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合作協議正式簽訂,該基金由成都科創、上海臨芯、絳溪科技、策源資本、錦江產投共同組建,成都科創擔任基金管理人,并與上海臨芯及絳溪科技共同管理。
當前,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高科技企業競爭的新焦點,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四川省已將人工智能列為2024年1號創新工程,四川機器人大腦創新中心及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成立后,將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協作共贏,助推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自主研發機器人大腦產品為核心
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產業鏈發展
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機器人大腦創新中心是全省首個自主研發機器人大腦創新中心,致力于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的產業鏈發展。該中心采取“雙中心運營”模式,分別落地位于成都未來科技城的天府絳溪實驗室及位于成都天府軟件園的成都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創新中心通過聚集相關領域科技創新與人才資源,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前沿技術為驅動力,以自主研發機器人大腦產品為核心,支撐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的完整產業創新鏈條。創新中心共建單位還包括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華鯤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產學研及上下游生態伙伴。未來,中心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科技研發、工藝創新、成果轉化等,不斷形成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創新技術,力爭打造成為機器人產業人才匯聚與培育的智創發展高地。
在揭牌儀式現場,有兩個正在“跑跳行進”的四足“機器狗”,指揮它們發出動作的正是由鼎橋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大腦。鼎橋最新一代的機器人大腦,經過持續的技術積累,已具備多項核心能力,包括外界感知、路徑規劃、自動避障、語音交互以及安全的人機物理交互等,展現出“聽話”和“識勢”的智能特性。
未來,“機器狗”將進一步探索在自動化巡檢、危險場景識別等特定場景的智能化應用。如配備了鼎橋執法記錄儀產品的“機器狗”,在危險品泄漏等行業場景中能夠替代執法人員作業,提高勘查效率,同時保障人身安全。
“我們期待四川機器人大腦創新中心能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集聚更多的優質企業,推動智能機器人在各種場景中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形成帶動西南乃至全國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生產制造的完整產業創新鏈條。”成都高新區數字經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天府絳溪實驗室首支產業基金成立
科技金融賦能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會現場,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簽約設立,總規模50億元,首關10億元,這也是天府絳溪實驗室策劃并重點參與成立的首支產業基金。其中,作為實驗室全資子公司,天府絳溪科技將在科技成果孵化轉化與企業培育、公共技術平臺運營、股權投資及基金投資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的功能作用。
基金面向全國、優先投資成都本地項目,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展開投資布局,重點關注人工智能產業鏈及集成電路產業鏈,基礎層提升算力基礎設施的“核心硬件國產化”,技術層的研發和創新成果,以及國產替代、數字化轉型和AI創新三重機會疊加孕育的大量新興機會。
“此次天府絳溪科技與頂尖投資機構合作,參與共建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并作為管理方之一,標志著天府絳溪實驗室在產業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金融資源的整合和項目的孵化,為人工智能產業領域的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天府絳溪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天府絳溪實驗室于2022年11月揭牌投運,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深厚的研究基礎,其首個高標準建立的先進計算前沿研究中心首次提出“泛在智能”體系,研究領域涵蓋了邊緣算力、算力鏈、智能算力應用等多個方面,致力于填補國產邊緣計算架構體系空白,推動智能協同計算技術的發展。先進計算前沿研究中心負責人已受邀擔任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理事長,實驗室受邀成為四川省軟件行業協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及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此舉將進一步促進實驗室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源整合,助力四川省在人工智能關鍵領域聚焦發力。
作為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核心區,成都高新區已聚集311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通過備案的大模型算法數量44個;力爭到2026年,建成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主陣地、國產多元異構算力生態高地、全國“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輸出地。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都高新區將深入落實省、市人工智能1號創新工程,搶抓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堅持“以算力引產、以場景育產、以生態強產”發展路徑,錨定一年攻堅突破、兩年起勢成勢、三年提質升位,聚焦算力基礎設施、AI硬件、AI大模型、創新平臺、應用場景、關鍵要素六大領域攻堅突破,全面提升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產業生態影響力,加快把成都高新區打造成為成都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核心區、試驗田、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