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國別合作園區開放型經濟發展更具潛能和活力?“平臺”是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給出的關鍵詞。
作為國家工信部批復設立的西部唯一中德國別合作園區,近年來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聚焦開放,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經濟提質增效注入核心動能。
這中間,一家跨境貿易平臺成為中德(蒲江)產業新城發展進程中強有力的競爭點。
從跨越山海到近在咫尺
每天早上八點和下午五點,SEPP中歐跨國采購平臺(下文簡稱“中歐跨國采購平臺”)的副總監孫揚都會準時在朋友圈發布兩份國際知名大企業最新采購需求清單,這樣的習慣他已經堅持了三年。“需求、材料、數量,再附上一張小小的圖紙……”在外行人看來,這份需求清單屬實有些“神秘又抽象”,但在國內制造企業眼中,這寥寥幾行字的背后藏著“走出去”的路徑。
2019年,中歐跨國采購平臺正式落戶成都蒲江,總部設在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內。這個擁有兩萬多家歐洲企業資源的貿易平臺,能夠給國內工業制造企業國際化提供怎樣的助力?
中歐(成都)跨國采購平臺
“中歐跨國采購平臺是由德國聯邦采購物流協會和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聯合發起的,這兩個協會專注工業4.0和采購供應鏈管理。”孫揚介紹,中歐跨國采購平臺背后的發起機構在德國采購領域非常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兩家機構及其合作伙伴共有兩萬多家歐洲企業會員工廠,其中不乏寶馬、大眾等跨國集團和眾多行業翹楚,這代表著他們每年能產生十萬多億人民幣的采購需求。”
依托兩家德國機構在供應鏈領域強大的“朋友圈”,中歐跨國采購平臺就以機構會員企業為主,同時也面向整個歐洲其他地方的企業搜集采購需求,從中篩選適合國內市場的產品,并在國內開發和尋找能夠給歐洲企業提供合格產品的供應商。“我們像是一個中間人,國內的制造業企業可以主動地、定向地依托我們平臺去開發一些歐洲客戶,我們也可以幫助歐洲企業在中國開拓他們的供應鏈。”孫揚說。
最為方便的是,這樣跨越山海的合作,在數字化賦能下,已經彌補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信息差也在不斷縮小。
目前,中歐跨國采購平臺通過官方網站搭建了一個集信息發布、產品選擇、溝通洽談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線上渠道。企業在進行注冊時,可以根據供需要求選擇身份,并提供相應的認證材料,通過審核流程后,即可進入線上展廳查看采購供需。“我們網站可以提供中、英兩個不同界面,方便不同用戶操作使用,假如我是采購商,登錄網站就可以看到供應商的展廳里有哪些企業,同時我也可以發布采購需求;那如果我注冊為供應商,就可以在采購大廳里查看有哪些采購需求,可根據企業情況找到比較適合制造的產品。”孫楊解釋道。
企業通過中歐跨國采購線上平臺可以進行前期初步對接,當雙方匹配度比較高時,可以選擇近一步協商,比如通過視頻會議或當面報價等方式確定合作意向,之后就可以進入產品打樣、測試等流程。“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在線平臺,讓大家接觸到更多歐洲企業,及時了解歐洲企業采購需求,給大家搭建中歐工業品交易的橋梁。”孫揚說。
全流程助力企業“走出去”
而實現中外企業雙方的篩選和溝通,只是中歐跨國采購平臺最基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歐跨國采購平臺會圍繞整個國際貿易全過程,在每個階段提供相應服務。“在企業協商的過程中只要有需要我們出面的時候,平臺就會隨時提供幫助。比如說前期認證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國內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對標歐洲管理標準。在物流和通關這塊我們也有相應的服務商,都可以由企業自由選擇,讓他們能夠通過平臺生態自由地對接。”孫楊說。
在歐洲,中歐跨國采購平臺還擁有本地服務團隊,他們可以幫助企業在海外處理事務,同時也可以進行市場的開拓。“有些工業制品到了歐洲,可能會有一些關于質量方面的交涉,但國內企業到歐洲去處理的話成本會比較高,而且時效性也差。平臺的本地團隊就可以幫助國內企業做一些前期的信息收集,了解一些具體情況,減少企業差旅和時間成本。”
法蘭克福采購對接暨成都市招商引資推介會
除了幫助歐洲企業在中國采購產品,中歐跨國采購平臺還會挑選符合標準的中國企業進入“行業伙伴計劃”,主動幫助他們在歐洲開拓市場。“比如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已經供應大量精密模具給國際工業界頭部企業,平臺將幫助他們進一步主動打開對外市場。”孫揚說。
正是因為中歐跨國采購平臺的專業性和豐富資源,自成立以來,該平臺已陸續向全國發布了超過1500億元的歐洲企業采購信息,累計完成采購量350億元。目前該平臺已入駐采購商超過2000家,其中知名采購商210家,包括空客、舍弗勒、德國鐵路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
不單是幫國內企業解決問題,疫情期間,中歐跨國采購平臺也幫助一些在中國的國外企業解決了不少物流方面的困難。孫揚清晰地記得這樣一次經歷,“疫情期間,一家落戶在華東地區的德國隱形冠軍企業要從意大利進口到國內一批比較大的物資,時效性要求很高,要走空運。”孫揚說,一般這種國際大企的物流都是由DHL、Phoenix等國際大型物流公司承擔,但不巧的是,當時不少國際大型物流公司的航班時間不太合適,價格也比預期超出很多,導致這家企業遲遲沒能選擇出合適的承運公司。在一籌莫展及之際,這家企業想到了中歐跨國采購平臺,“這家隱形冠軍企業和我們平臺之前就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也曾經專門帶領這家企業的采購負責人親自到成都來考察過當地的供應商,前期也做過很多深入地交流對接。”收到“老伙伴”的請求,孫揚立即篩選到了一家比較符合需求的國內物流企業,“有一家成都公司,他們找到了合適的航班,也能做到意大利上門提貨,全部是一站式服務,德國隱形冠軍企業還是很滿意的。”
這次經歷也讓孫揚明顯感受到,其實國內企業現在的整體實力已經在國際范圍內極具競爭力,而不少優秀的企業因為缺乏真實可靠的信息渠道以及交流平臺,才延緩了企業國際化的進程。“我們的平臺就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持續發力,推動國內企業加速融入國際產業合作和國際供應鏈體系構建。”孫揚說。
持續做優開放型經濟載體
從更大意義上來看,這樣的平臺,也能推動成都及蒲江本地制造業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參與全球合作的載體和支撐,加強國際門戶樞紐功能。那么是何原因,讓中歐跨國采購平臺決定將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作為起步的“第一站”呢?
“成都是西部制造業的核心城市,擁有良好的物流條件,同時德企數量也是西南城市中最多的。”孫揚介紹,2018年,中德工業4.0暨全球采購大會正處于籌備選址階段。當時,籌備組一行剛剛落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正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在蒲江縣相關負責人的盛情邀請下直接來到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考察。
在這里,眾多的德國企業讓考察團一行倍感親切,熟悉的“身影”和“味道”令他們相信,蒲江或許可以成為鏈接中德市場的地方。這一年,中德工業4.0暨全球采購大會選擇在蒲江舉行,洽談及間接產生的產品采購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2019中德工業4.0暨全球采購大會
這還只是開始。2019年,在蒲江縣的大力推動下,中歐跨國采購平臺正式落戶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并在此設立永久性機構,持續推進中歐企業合作交流。
中歐跨國采購平臺成立四年以來發展迅速,幫助采供雙方提供了獨特的價值,未來,平臺的采購潛力還將進一步釋放。孫揚特別提到,“坐落在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國際化營商環境格外突出,德風德韻也很明顯,很像宜居宜業的德式風情河谷城市。我認為以后會有很多的歐洲企業前來這里投資興業。”
孫揚認為,蒲江接下來還會有一些比較好的發展契機,比如川藏鐵路、青白江中歐班列的鏈接等,都對區域內企業國際化進程起到基礎性支撐作用。同時,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擁有像博世電動工具(成都)有限公司等國際名企,這些大型企業從落地到蒲江至今,也帶動了不少本地企業快速發展。“我們平臺落戶蒲江,首先是義不容辭地幫助蒲江本地企業能夠對接到歐洲的供應鏈,然后幫助他們開拓歐洲市場,尋找到比較好的客戶,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情。”孫揚說,下一步,中歐跨國采購平臺將加強中德企業之間的供應鏈合作,進一步發揮開放平臺鏈接海外資源優勢,全面提升開放水平,促進中歐中小企業在管理、技術、設備、資本、人才等領域交流合作,努力打造成為功能集成、資源融通、多向連接的開放型經濟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