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環球人物》雜志社等共同參與組織的“對話科學家”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該活動舉辦的初衷,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提振創新自信,講好中國科創和科創中國的故事。活動精心遴選了一批在新興和交叉領域走在前列的民營科技企業,深入了解企業需求,旨在以問題為導向,邀請相關領域院士和專家,通過實地調研、開放論壇或閉門座談等形式,搭建一個專家與企業對話交流的平臺,為企業發展方向和技術瓶頸問題答疑解惑。
解鎖能源產業創新密碼
11月7日,“對話科學家”系列活動來到安徽合肥。首站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季恒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青松,歐陽明高團隊成員、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助理研究員徐成善等專家學者走進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軒高科),圍繞“能源產業創新密碼”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在“對話科學家”活動中,與會專家和企業科研代表就能源產業創新進行深入交流。

專家學者走進合肥國軒高科經開區工廠進行調研。
活動當天,專家學者一行走進國軒高科經開區工廠,圍繞電池壽命、材料升級等話題開展調研。下午的深度研討會上,季恒星以《碳中和背景下化學電源的功能與挑戰》為題作主題報告,王青松以《基于光纖技術的鋰離子電池熱失控預警研究》為題作主題報告。
在隨后的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同國軒高科材料、電池、驗證、產品等板塊的研發骨干圍繞能源產業創新難點、電池熱失控解決方案、快充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其中,電池熱失控的解決方案是與會專家關注的一個重點。王青松認為,電池安全是個系統工程,要構建“單體—模組—系統”的安全防護體系,實現電池系統的安全。國軒高科首席科學家朱星寶提出可以建立相應數據庫,對每一款電池的使用過程進行監控,并基于這些大數據進行相關研判,從而讓電池的使用歷史與安全狀態建立起強關聯。歐陽明高則充分介紹了其團隊研發的“預警大模型”以及快充電池相關的最新研發進展:“目前,我們的‘預警大模型’已在100萬輛車上使用,成本低、效果好。”這些最新成果受到國軒高科與會科技團隊的高度關注。
本場活動最后,國軒高科工研總院副院長徐興無表示:“無論從國家發展層面,還是企業發展層面,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能一味跟在別人后面。在我看來,科學家精神很重要的一個體現,就是敢于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感謝‘對話科學家’活動,為我們創造了與院士、專家共同探討科技創新發展之路的良好機遇,更搭建了促進產學研融通、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
開啟大儲時代的新“芯”
11月9日,“對話科學家”系列活動第二場來到浙江溫州。本站邀請到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總師史冬梅,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院長葉志鎮,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遼寧省“能源材料化工重點實驗室”主任邱介山,中南大學教授、湖南省政府參事、中國儲能與動力電池及其材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唐有根,溫州大學教授肖遙,圍繞“大儲時代·何以為‘芯’”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在“對話科學家”活動中,與會專家就儲能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深入交流。

專家學者走進溫州麥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調研。
本場活動中,專家學者一行走進溫州麥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工廠對數字化生產車間進行走訪調研后,與企業代表圍繞產品布局、研發創新、渠道建設、人才培養等話題進行交流。與會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的能源產業發展速度很快,鋰電池等產品的安全性已得到很大改善,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差異化發展,在新材料、新技術方面攻堅克難,從源頭產品去開發集成系統,建立產業的新布局、新形態。
下午的研討中,史冬梅圍繞“先進電池技術發展戰略和態勢”這一主題展開全面闡述。隨后,與會專家圍繞儲能的材料與技術革新、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市場潛力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此外,與會專家還共同展望了電池儲能在未來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場景。肖遙從手機談起,認為隨著電池儲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的續航時間、電池的循環壽命都會變得更長;邱介山認為儲能技術將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而這個目標也會反過來驅動儲能技術發展,從環保角度來看,電動汽車會越來越普及;唐有根認為,隨著儲能技術的發展以及5G、6G網絡的建設,人們將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智能社區和智能化出行服務;葉志鎮則暢想在沙漠中鋪設更多太陽能電池,這樣會讓用電成本更低,農業生產也將更加智能化。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智能化生活場景離不開儲能技術的支持,如果儲能問題解決不好,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很受限,因此儲能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是人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本場活動主持人戴海東在聽完專家發言后表示,中國儲能產業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大大提升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在自由提問互動環節,與會專家和現場觀眾進行充分交流。唐有根說,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到今天,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推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們更應該去探索新技術,增強市場競爭優勢。葉志鎮表示,儲能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撐,鼓勵年輕人弘揚踐行科學家精神,心懷家國大事,敢于面對困難,不斷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