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歌發展至唐代,登上了一個高峰,成為詩的黃金時代。唐詩的代表人物即李白與杜甫。經五代而至宋,中間出現近百年萎靡不振的局面。以宋初論,西昆體盛行一時,它是專尚藝術技巧而內容貧乏的形式主義文學。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同時并出,稍后有王安石,一洗西昆體綺雕纖巧的作風,詩歌走上了正軌。他們在接受唐詩傳統的基礎上呈現著自己的面貌,力破唐詩余地,宋詩從此開端。至蘇軾、黃庭堅,各以己意為詩,使宋詩獨立于唐詩之外,與之媲美,后先輝映。蘇黃詩風有所不同。晦齋《簡齋詩集引》里轉述陳與義的話說:“東坡賦才也大,故解縱繩墨之外,而用之不窮;山谷措意也深,故游泳玩味之馀,而索之益遠。”
黃庭堅是分寧(今修水縣)人,分寧隸屬洪州(今南昌),所以黃的詩集名《豫章黃先生文集》。黃庭堅比蘇東坡小八歲,本是蘇門四學士,但他后來以其獨創成就脫穎而出,與蘇軾并稱蘇黃,代表宋調風范。東坡與謫仙李太白飄逸詩風相近,是為坡仙;而黃庭堅師法詩圣杜甫,講求句法。楊萬里在他的《江西宗派詩序》中即說過,李杜蘇黃四大家,“一其形,二其味;二其味,一其法者也”。認為蘇東坡風味近李太白,黃山谷風味近杜少陵。
黃庭堅詩奇峭兀傲,多拗體,如“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石吾甚愛之”,一四句法;又如“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里顏”“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或二五或一六句法,或三一三句法,奇崛奧峭。古人曾總結為三點: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澀。但也有疏朗、俊逸、瀟灑的詩句,如“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等。
黃庭堅在為他人作序中,以及指導朋友、親屬作詩的信札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詩學觀點。他強調讀書,“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著名觀點有“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在《答洪駒父書》中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其詩論包含求新求變、自成一家的精神。借古人之言寫己之新意,即他所謂的“以故為新”“隨人作計終后人”“我不為牛后人”。又強調脫俗,講究“悟入”。著眼于創新,這一觀念一直影響著以后的江西詩派詩人。
江西詩派是中國詩史上的第一個影響極大的詩派,詩社規模也是前所未有。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法席盛行,海內稱為江西詩派。”
為何眾多詩人紛紛師法黃庭堅?由于蘇東坡才氣橫溢,揮灑自如,舉重若輕,觸處生春,有如神行一片,非人力可致,后人稱為“坡仙”,所以向他學詩的人不多。而山谷的詩全由學力,有軌跡可尋,加之他樂于以作詩方法教人,人亦愿從之學,故成就后生不少。后生們又產生影響,氣味相同的作者更多了。他們同氣相求,愛好相近,交游頻繁,作詩唱和,切磋詩藝,激勵其創作的積極性,提高了各自詩藝水平。同時這又是詩派形成、傳承并擴大影響的重要原因。
南宋初年,呂本中自稱其詩淵源于黃庭堅。有鑒于黃庭堅是江西人,學其詩者眾多,遂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以黃庭堅為領袖,其下列有二十五人:陳師道(無己)、潘大臨(邠老)、謝逸(無逸)、洪芻(駒父)、饒節(德操)、祖可(正平)、徐俯(師川)、洪朋(龜父)、林敏修(子來)、洪炎(玉父)、汪革(信民)、李(希聲)、韓駒(子蒼)、李彭(商老)、晁沖之(叔用)、江端本(子之)、楊符(祖信)、謝(幼槃)、夏倪(均父)、林敏功(子仁)、潘大觀(仲達)、何覬、王直方(立之)、善權(巽中)、高荷(子勉)。
《江西詩社宗派圖》原作早佚,呂本中之序及所錄之黃庭堅以下二十五位詩人名,皆見存于南宋初年胡仔所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九。此后,宋人趙彥衛在《云麓漫鈔》卷十四中亦錄呂本中序及二十五位詩人之名,但人名略異。其所錄序中云:“后學者同作并和,盡發千古之秘,亡余蘊矣。錄其名字,曰江西宗派,其源流皆出豫章也。”
所列二十五人,江西人有十一人。活動地域主要在洪州(南昌)、臨川、廬山等。江西詩派帶有一定的地域性。元代方回總結江西詩派為一祖三宗。祖為老杜,上溯則皆淵源于杜詩。三宗為: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曾茶山說:“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燈傳。”
陳師道(號后山),彭城人,詩學黃庭堅,刻意求深。他在《答秦覯書》中說:“仆于詩初無師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厭,數以千計。及一見黃豫章,盡焚其稿而學焉。”又說:“仆之詩,豫章之詩也。”他的門人魏衍也說他“見豫章黃公庭堅詩,愛不舍手,卒從其學”(《彭城光生集記》)。朱弁《風月堂詩話》中記載他與晁以道論詩,他說:“吾此一瓣香,須為山谷道人燒也。”表明后山對山谷的崇拜。他作詩苦心孤詣,黃庭堅說他“閉門覓句”,又說“今之詩人無出陳師道”(《冷齋夜話》),經常叫晚輩后生們去向他求教。
洪朋、洪芻、洪炎,都是南昌人,黃庭堅的外甥,皆受教于黃。黃庭堅稱洪朋“筆力可扛鼎,他日不無文章垂世”(《書舊詩與洪龜父跋其后》)。人或以洪朋詩酷似其舅許之(周紫芝《書老圃集后》)。如《送謝無逸還臨川》,意深格老,得力于山谷,句法亦往往似之。據劉克莊《后村詩話》中稱,洪芻“詩尤工”,如“關山不隔還鄉夢,風月猶隨過海身”一聯,陸游極為欣賞,稱洪炎“受詩法于庭堅”“詩酷似其舅”。
詩僧慧洪,宜豐人。與蘇東坡、黃山谷交往較多。所著《冷齋夜話》記載了三人交往的不少掌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說他的詩“出入蘇黃之間,時時近似”。陳善《捫虱新話》里稱他曾詐學黃庭堅作詩贈他,中有句云:“韻勝不減秦少覿,氣爽絕類徐師川。”師川一見,以為黃庭堅所作,收入《豫章集》里。這也表明他平日對山谷詩揣摩之深。
徐俯,分寧人,也是黃庭堅外甥,極得黃之稱贊,說他的詩“辭皆爾雅”,自東坡、少游、后山死后,作“頹波之砥柱”。詩也深受黃庭堅影響,但他不甘居門下。周輝《清波雜志》稱有人說他的詩淵源于黃山谷,他讀到后不高興,答道:“涪翁之妙天下,君其問諸水濱;斯道之大域中,我獨知之濠上。”呂本中對他評價相當高:“江西人物勝,初未減前緣。公獨為舉首,人誰敢比肩?”(《徐師川挽詞三首》)
韓駒,四川人,曾知分寧(修水)縣。是江西派中繼陳后山之后的杰出詩人,當時頗負盛名,居于盟主地位。王十朋推崇他說:“近來江西立宗派,妙句更推韓子蒼……鯫生幸脫場屋累,老境欲入詩門墻。古詩三百未能學,句法且學今陵陽”(《陳郎中公說贈韓子蒼集》)。他的詩“淡泊而有思致,奇麗而不雕刻”。與徐俯游,接受了山谷的影響。他閑居撫州,日以鋤地為事,還念念不忘國事。如《和李上舍冬日書事》云:
北風吹雪晝多陰,日暮朔階黃葉深。
倦鵲繞枝翻凍影,飛鴻座月墮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覓,與老無期稍見侵。
顧藉微官少年亭,病來那復一分心。
倦鵲飛鴻,無異為自己寫照。“推愁”一聯,意境句法殊為別致,俱見匠心。此詩在當時即為同輩所盛推。
周必大《省齋文稿》中說:“陵陽先生與徐東湖游,遂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詩社,乃曰‘我自學古人’,豈所謂魯一變至于道耶?”這里指出韓駒始于學黃山谷,后從黃詩中出。
呂本中是繼韓駒之后居于主盟地位的江西派詩人。趙蕃《書紫微集》云:“詩家初祖杜少陵,涪翁再續江西燈。陳潘徐洪不可作,閫奧晚許東萊登。”曾季貍《艇齋詩話》記載他十六歲時所作的“風聲入樹翻歸鳥,月影浮江倒客船。”煉字奇警,是他苦吟嘔血而成。他學黃山谷而能變。陳巖肖《庚溪詩話》指出他的詩“多渾厚平夷,時出雄渾,不見斧鑿痕”,而不是規行矩步地學黃山谷。
曾幾,贛縣人,與呂本中同年出生,二人平日互相切磋,而呂早成名,故曾幾受其影響甚大。呂本中與曾幾論詩二帖:第一帖說學詩要悟入,“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間”,但指出曾幾詩不足之處是“少新意”;第二帖評曾詩“波瀾尚未闊”,要波瀾闊,“須于規模令大”。
曾幾是繼呂本中之后的江西派杰出詩人,既學呂本中,也學黃山谷。有詩云:“案上黃詩屢絕編。”(《張子公召飲靈感院》)所以方回說他的詩往往逼真山谷。他不列在《江西詩社宗派圖》名單中,但劉克莊以禪為喻說:“山谷初祖也,呂、曾南北二宗也。”這說明了其詩的淵源和在江西詩派中的地位。曾幾《寓居吳興》云: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
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
詩人為對國難束手無策而自懟,把自己比作繞樹的飛鵲,借巢的拙鳩而不得寧處。第五句接著說“江北江南猶斷絕”,更為中原淪敵、南北隔絕而痛心。
江西詩派可分為前后期。南宋初,經過靖康之亂后,詩人的愛國之情較前期更為熾烈而沉摯。以陳與義(未列入《江西詩社宗派圖》名單內)為后期的代表。他比黃庭堅小了45歲。
三宗之一的陳與義是江西詩派的后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他的詩居山谷之下,后山之上。詩學山谷,尤其學杜甫,身世與杜甫相類似,故詩亦近之。但主要表現仍是他自己面貌,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言:“風格遒上,思力沉摯,能卓然自辟蹊徑。”他的《墨梅》絕句為宋徽宗所欣賞,高宗又愛其“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之句。清代陳衍以為這兩句詩勝過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其《夏集葆真池上,以綠陰生晝靜賦詩,得靜字》詩中:“聊將兩鬢蓬,起照千丈鏡。微波喜搖人,小立待其定。”寫一次集會時,對環境幽美、賞心樂事的描繪,出之以淡遠之筆。
北宋末,陳與義的詩大多寫個人情趣、身邊事、朋友間離合悲歡之情,生活面不廣。靖康之難之后,顛沛流離,憫時念亂之篇不斷出現。如劉克莊的《后村詩話》寫道:“避地湖嶠,行路萬里,詩益奇壯,造次不忘憂愛,以簡潔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
江西詩派屹然興起至結束,前后活動歷百年,詩人詩作、詩風隨著時代而發生變化。就這一派整體言,他們相互之間是同中有異的。
不過,物極必反,如果眾詩人對黃庭堅詩亦步亦趨,就失去了自家面目。楊萬里、陸游、姜夔等著名詩人都曾受到江西詩派的熏陶。但他們都跳出來,特別是楊萬里,獨創“誠齋體”,詩風清新活潑。南宋后期至清中葉,江西詩派式微。直到清咸豐時期,曾國藩倡導學黃山谷,學之者眾,一時形成聲勢頗大的宋詩運動。五十年后,又形成同光體詩派(下分三支:閩派、贛派、浙派),在清末民初諸多詩派中影響最大,其領軍人物即為陳三立。贛派詩人眾多,遠承江西詩派。正如屈萬里《不足畏齋詩存》中云:“江右多詩人,清末民初以還,上承西江法乳,務為清奇奧衍者,世所共見。”此是后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