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發,成功了。
長征七號遙八火箭升空。都鑫鑫 攝
距離發射場觀禮場坪大約一公里的指揮控制大樓內,天舟七號01指揮員何宏業在測試發射大廳里注視著大屏幕上火箭的飛行軌跡,直至“太陽能帆板展開”口令從調度機傳出,大廳內爆發出如雷掌聲,何宏業終于寬慰地笑了出來。
何宏業在火箭廠房。李汶駿 攝
從2023年12月20日長征七號遙八火箭運抵發射場,到2024年1月17日火箭搭載飛船前往太空,短暫的28天是“太空物流”的又一次完美表現,任務成功執行事關航天員生活保障、關鍵技術在軌驗證、空間站安全運行。何宏業介紹:“本次任務是載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年度的揭幕戰,也是文昌發射場2024年高密度任務的開局戰。大項工作安排緊湊、計劃銜接緊密,對各系統協同要求很高。”
天舟七號任務是何宏業的“01”指揮員首秀,談及如何交出“01”滿分答卷,他說:“要在正確的時間組織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
謹慎,是大家對何“01”最深的印象。火箭測試發射是一項規模巨大的系統工程,針對本次任務特點,何宏業和測發團隊從技術總體至分系統、從箭上操作至地面保障,都開展了網格化、精細化分析。“跑現場”“鉆文書”“愛嘮叨”……成了何宏業擔任“01”指揮員期間的標簽,但這些卻是他從14年前養成的習慣。
2010年,何宏業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后,來到承擔測試工作最多、測試狀態最復雜的火箭動力系統工作,他和同樣年輕的發射場一起成長。廠房、工位一點點屹立起來,各系統建設從零到一,何宏業也在配氣臺、箭上操作手和系統指揮員一系列崗位上摸爬滾打、積累經驗。
何宏業(中)和同事討論測試流程。李汶駿 攝
2016年,看上去是個“娃娃臉”的何宏業已經是動力系統技術骨干,發射場也迎來首次應用發射任務。“天舟七號是我的‘01’首秀,天舟一號任務是我的分系統指揮員‘首秀’。”何宏業與天舟系列任務就此結緣,從火箭動力系統指揮員這個崗位開啟了他的“指揮”生涯。
何宏業常說:“測試之前多想一點,風險就會降低一點。”指揮員往往坐鎮俗稱“后端”的測試發射大廳,但何宏業在測試開始前總要跑“前端”檢查一遍狀態,事無巨細地叮囑崗位操作手測試注意事項。面對動力系統大量技術狀態協調工作,他著重組織團隊人員完善試驗文書、記錄,利用系統測試等實踐機會編訂多份具備指導意義的報告,在精準保障測發流程開展的同時,也提高了測試效率。
天舟七號飛船從航天器廠房轉運至火箭廠房。李汶駿 攝
對航天事業的敬畏賦予了何宏業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如履薄冰的風險意識,對浩瀚星海的向往則成為他全身心付出的原動力。2024年1月17日夜,伴隨著晚風與陣陣濤聲,何宏業與發射場各系統指揮員的口令聲在發射場上空回蕩。
“我國空間站任務環環相扣,無論是2022年我們執行的核心艙任務,還是歷次天舟貨運飛船任務,都是發射場所有系統齊心協力參與‘接力跑’。”何宏業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