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流水線上的打工人和他翻譯的《海德格爾導論》

2024-09-22 09:50:1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劉夢妮
大號 中號 小號

初印6000冊,很快售罄,又加印3000冊——這是《海德格爾導論》中譯本今年上市后的銷量,這組數字對于專業哲學著作來說相當不錯。

《海德格爾導論》是一部關于海德格爾思想的入門性著作,作者理查德·波爾特是美國海德格爾研究專家。對于這部著作在中國的出版,他十分高興,為中文版寫了序言,并根據新面世的海德格爾文獻增補了一些內容。

為何《海德格爾導論》獲得超越大多數哲學著作的關注?這源于譯者陳直。翻譯這本書時,陳直已在全國各地輾轉打工11年,那時的他每天在流水線上工作12個小時。

“感謝陳直,為農民工爭了光,也為哲學爭了流量,哲學的流量從來都不大的。”在杭州單向空間舉辦的新書分享會上,曾組織編譯《海德格爾文集》的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孫周興說。

在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俊看來,《海德格爾導論》中譯本“無論是從學術意義上還是社會意義上,都是這個時代一個獨特的事件,它賦予了哲學一個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參加新書分享會前,陳直把自己的白發染成了黑色。“艱難的處境,使我的頭發變白。”陳直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他從二十七八歲開始就有比較多的白頭發了。

初秋,記者在位于石家莊郊區的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校門口見到陳直。2022年初來到這里后,陳直終于擁有了安靜的讀書歲月。如今,他在這里的工作和生活已經進入倒計時,再過一段時間,他應該就會搬去上海。

陳直。劉夢妮攝

自從出現在公眾視野里,圍繞陳直的爭論從未完全停息,但都沒妨礙他在哲學的世界里尋找屬于自己的一道光。

陳直的人生軌跡,這部譯著的出版與受歡迎,新書分享會上與學者們的對談,或許都意味著,除了專業的學者,哲學也屬于更多普通人,能帶給每個個體生命更多可能性。

“只要我們對生活、對社會、對生命有所思考,哲學就不是純粹的學術問題,不是學者們的專利。”文史學者、曾和陳直做過一段時間同事的施京吾說。

譯稿出版

陳直在兩年多前已“火”過一次。

2021年11月,在完成《海德格爾導論》翻譯初稿3個月后,陳直在豆瓣社區“海德格爾”小組發帖,尋求譯稿的出版機會。身份上的巨大反差,讓這個帖子火了起來。許多網友參與了討論,媒體也迅速跟進。

喧囂與爭論一度讓陳直沮喪,他刪除了原貼內容,并對書的出版不再抱有希望:“如果之前我曾經不確定地、謹慎地期望有出版可能的話,那么現在我完全放棄了。”

但事情的轉機悄然出現,譯稿被推薦到鑄刻文化總編輯陳凌云處。“我和同事看了譯稿,都覺得有基本的品質,于是決定出版這本書。”陳凌云告訴記者。

他們沒有迎合熱度快速出書,而是對初稿進行了嚴格審校。“我們先請陳嘉映老師的學生黃華僑校譯了一遍,他有很豐富的翻譯經驗。接下來我和同事也分別對照英文做了校譯。之后書稿交到陳嘉映老師的另一位學生、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肖海鷗手里,她也對譯文做了仔細的校對。”陳凌云介紹。

陳直自己也對譯稿做了幾輪細致的校對。他還通過數十封郵件,和理查德·波爾特商討一些表述的譯法。對于一些哲學術語,他參考了國內之前關于海德格爾的各種譯本,通過注釋,把它們的不同譯法羅列出來,在此基礎上說明自己的選擇。“這個工作類似集注,對于初入門的讀者會很有用。”陳凌云說。

多輪審校完成后,陳凌云將書稿發給了哲學學者陳嘉映、孫周興和王俊,“他們雖然沒有時間全部仔細看一遍,但對譯文品質,他們都是認可的。”

在《海德格爾導論》的序言中,理查德·波爾特探討了海德格爾與中國古代文化的關系:“中國是現代科學與技術的領導者,現代科技改變了這個國家的許多傳統面貌,但人們對中國古代思想的記憶仍然強烈而鮮活。通過與海德格爾一起探討西方思想的局限性,并創造性地化用自己的哲學遺產,21世紀的中國思想家將可能為人類在地球上的棲居找到一種新的且充滿希望的方式。”

“海德格爾曾受到中國道家思想的影響,像《海德格爾與中國天道》《海德格爾與東亞思想》這些著作,就包含了這方面的研究。”陳直介紹。

《海德格爾導論》上市后的兩個月里,杭州單向空間和南京先鋒書店先后舉行了新書分享會,陳直與陳嘉映在內的多位國內著名哲學學者對談,聊了為什么閱讀海德格爾、海德格爾的“本真性存在”和“林中路”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為何需要追問存在的勇氣、哲學是屬于大眾還是少數人、哲學如何引領我們進入智性的生活等問題。

陳直參加先鋒書店舉行的新書分享會。先鋒書店供圖

目前,陳直正在翻譯《批判現象學的50個概念》,預計明年將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接下來,他還打算翻譯《黑格爾詞典》。

日常生活的兩次“中斷”

在中譯本《海德格爾導論》面世前,2023年下半年,文化學者、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人文研究所所長斯拉沃熱·齊澤克,在新書《自由:無法治愈的疾病》的序言里提到了陳直:“我們應該慶祝像陳直這樣的奇跡——他們證明了哲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哲學可以突然中斷我們日常生活的進程,讓我們產生困惑……今天,我們應該說:讓一百個陳直研究哲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擺脫我們不幸困境的出路。”

這本書目前還沒有中譯本,陳直也從未和齊澤克聯系過,最初是一位山東網友將這件事告訴陳直的。這份肯定進一步增強了陳直對哲學的信念。

如齊澤克所言,某種意義上,陳直作為普通人的成長與生活軌跡正是被哲學所“中斷”。

1990年,陳直生于江西贛州農村。2008年,他考入杭州一所二本大學數學系。之所以選擇數學系,是受陳景潤的影響。陳景潤至今仍是陳直非常佩服的人之一,“陳景潤對數學的投入,是把數學作為目的本身,或者說是作為某種本質性的東西來對待,而不是把數學作為通達某些別的目標的工具。”

大一時,陳直開始有了不同于普通人的困惑與思考。“我記得我最初主要是對我們的情緒、思維、語言感到困惑,就是我們為什么有這些感受,這些東西的本質是什么。”

陳直努力去尋找答案,在學校圖書館里,他讀了許多語言學、心理學的書,最后轉向在他看來“更加本質”的哲學,并全身心投入進去。就這樣,沉浸于哲學著作的閱讀,讓他幾乎完全放棄了教學規定課程的學習,甚至連考試也不參加了。2010年,陳直從學校退學。

之后的11年里,陳直輾轉浙江、江蘇、北京、廣東、福建等地打工,他踩過縫紉機、卷過方便面桶、分揀過快遞、搬過貨物、組裝過電腦……工廠流水線上的打工者能夠找到的工作,他很多都干過。

陳直拍攝的招工廣告。

但他一直頻繁地換工作,在一家工廠待的最長時間是半年。童年時遭遇的來自父親的家庭暴力,讓他的性格總是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我不太會和人打交道,不能融入群體,經常感到被孤立,就不想再干下去了。”

繁重的體力勞動中,陳直仍保持著閱讀與思考的習慣。業余時間,他喜歡去工廠附近的圖書館看書。習慣南方氣候的他之所以會去北京,是因為聽說北京有中國最大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但在北京期間,陳直租住在通州的地下室里,與國家圖書館相隔遙遠,“一年半時間里,我可能最多去過5次,大部分時間我都在自己住的地方看電子書。”也是在通州的地下室里,陳直第一次完整地閱讀了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當時,陳直還沒有結婚,他做日結工,只賺夠維持生存的錢,剩下的時間都沉浸在哲學的世界中。

海德格爾某種程度上給了他面對艱難生活的力量:“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本真生存是不需要多少物質條件就能夠達到的。所以即便處在比較艱難的境況之中,我們依然能夠獲得一種比較高階的精神生活,或者比較高階的生活方式。”陳直說。

陳直在閱讀。劉夢妮攝

除了愛看書,陳直的生活表面上跟流水線上的打工者沒什么兩樣,但哲學又“中斷”了他的工廠流水線生活,翻譯哲學著作讓他的人生有了新的可能。

因為感到中譯哲學著作晦澀難懂,陳直希望能直接閱讀英文著作。于是,高考英語100分出頭的他,開始在打工和閱讀的間隙自學英語。他從四六級單詞背到托福、GRE,看語法書,還大量閱讀英文小說和歷史著作,逐漸地,他發現許多英文哲學著作反而比中文更容易讀懂。

關于《海德格爾導論》的翻譯,陳直回憶:“2021年初,我又拾起了海德格爾,找了各種各樣關于他的書來讀,發現這本書通俗易懂,可讀性強,覺得可以翻譯出來。”他坦言:“我希望通過翻譯這本書,能夠獲得一些認可,改變一下我那時候艱難的處境。”

翻譯這本書時,陳直正在深圳富士康的工廠里安裝平板電腦的屏幕,每天在流水線上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8點。因為工廠安排的集體宿舍很遠,一般早上6點多就要起床。每上半個月白班后還會輪半個月夜班,從晚上8點上到第二天早上8點。集體宿舍里,屬于個人的空間非常小,“一間房要住10個人,上下鋪,只有USB插口,你想用電腦的話,插座都找不到。”

陳直只能在每周唯一的休息日放棄加班工資,去圖書館翻譯。遇到不太確定或沒有把握的地方,他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就用翻譯軟件作為輔助和對照,以確認自己對原文的理解。

處境改善

位于石家莊東北的南高基公園,有清幽的荷塘、大片的草坪和蔥蘢的綠樹。工作之余,陳直常常騎十來分鐘電瓶車來到這里,他會尋一處安靜的樹蔭,看上幾小時的書。大自然是繼圖書館之后,他所喜愛的又一個閱讀好去處。

陳直常去公園看書。劉夢妮攝

這樣的閑暇,是陳直過去很難擁有的。事實上,相比流水線上的歲月,他的處境已有較大改善。

2021年底,河北政法職業學院的一位領導聯系陳直,給了他一個離開流水線的工作機會。“他當時說你過來,我們聊一下,我就去面試了,確實由于他的幫助,我才能來到這里工作。”

2022年初,陳直正式成為河北政法職業學院的校刊編輯,長年在流水線上勞作的他,終于擁有了安靜讀書的歲月。

在施京吾的記憶中,陳直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辭,但仍然能感受到他工作中的熱情與認真。《海德格爾導論》出版后,施京吾翻閱了部分章節,“從閱讀感受而言,行文流暢,語意準確,我認為達到了專業水準。”

目前,陳直和妻子住在學校免費提供的教職工宿舍里。在這套小兩居里,陳直生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獨立書房。和普通書房不同的是,這個10平米左右的小屋里,只有一個矮小的書架,大多數書和資料堆放在房間里的床板上,似乎昭示著書房主人只是這里的一名過客。

陳直書房床板上堆放的書籍和資料。劉夢妮攝

如今,陳直每天早上7點多起床,8點到學校上班,中午12點左右去食堂吃飯,之后休息一段時間,下午2點上班,5點下班。簡單規律的生活,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看更多書,做自己感興趣的翻譯和研究。陳直告訴記者,除了工作,他幾乎每天花在閱讀和研究上的時間都在5個小時以上。

在哲學所象征的精神世界之外,陳直的婚姻幾度引發爭議。網友對他的指責包括冷漠、自私,未能承擔起家庭責任,不尊重妻子等。在最近的一次爭議中,陳直注銷了豆瓣網賬號,當年他正是在這個網站上發布的求助帖。

2020年,陳直在老家相親結婚。在他心中,妻子朱麗是一個“很好的人”,“她比較寬容,也比較能理解別人。”對陳直研究的哲學,朱麗不感興趣,也不大了解,但她一直支持著陳直的閱讀與翻譯。在她看來,陳直是“有上進心的人”。

朱麗目前的微信頭像是一家三口的背影漫畫,配有文字:“我們——世界很大,幸福很小,有你們剛剛好。”朱麗認為自己婚姻是幸福的,她告訴記者,丈夫“體貼,有責任感,在家里會洗衣服、做飯、拖地,孩子吃的、用的都會去買”。

朱麗現在不再看關于陳直的報道和評論,“看多了心情不好,還不如不看,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

《海德格爾導論》出版后,陳凌云特意去河北政法職業學院見了陳直一面。他對陳直的印象是“直”,“陳直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不太容易被人理解。”

兩個月前,記者第一次跟陳直聯系上時,談起未來,他流露出悲觀情緒。今年底,他和學校簽的三年合同將要到期,按照學校新的政策,他估計自己不能繼續留下。“其他同事都是碩士、博士,而我只有高中學歷。”他擔心自己可能又將回到工廠流水線上。

但現在的陳直和困于流水線上時的他還是不一樣了。更多人知道了他,一位網上認識的朋友告訴陳直,他周圍很多人都購買了《海德格爾導論》,主要是因為陳直這個人,而不完全是書本身。最近,上海一家出版集團給了他一個工作機會。陳直去了趟上海,通過了簡單的面試,對方甚至提出,會盡力為他的妻子也推薦一份合適的工作。陳直準備把手頭上的事交接完成后,就和妻子一起去上海。

懸在頭頂的陰影暫時消散,但陳直的內心仍有不安,“我兩次都是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夠獲得這些工作,我有一種愧疚感。”

在杭州單向街的新書分享會上,陳直談起自己目前的狀況時說:“我的經歷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勵志故事’,我沒有從堅持學哲學中獲得所謂的‘階級跨越’‘階級上升’——這是‘勵志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他也告訴記者,即便從大眾的標準來看自己算是“失敗者”,“我也無所謂,我不需要用那些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相比過去,陳直在自洽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自信。他說,要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提高自己的能力,希望將來能夠勝任更多的工作。

哲學屬于每個人

“我跟你有挺像的地方,你是農民工,我是農民。”

在杭州單向街的新書分享會上,陳嘉映用自己的經歷鼓勵陳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外哲所之前,我差不多也讀了10年哲學,也是在體力勞動的環境中,一邊種地一邊讀。”

陳嘉映說,自己投身哲學的緣起,從根本上看和陳直差不多,“也是關心這些問題,就去想這些事情。”他鼓勵陳直:“我覺得你起步不錯,而且有點幸運,你特殊的境遇讓你得到了這些關心。如果條件合適的話,你以后有可能會做很多。但有一條我覺得大概不用改,就是始終沿著你自己的困惑去思考哲學。”

陳嘉映(右二)在杭州單向街的新書分享會上。圖片來源:單向街書店公眾號

施京吾年輕時也曾在工廠流水線上工作過。他坦言,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生存問題仍然需要去直面,而獲得思想的深邃與圓融,是一個漫長過程。只是不論做什么、在哪里,都不要放棄思考。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職業和志業相一致,我希望陳直能擁有自己所喜歡的未來。”

前段時間,一位復旦哲學學院校友回到母校,在哲學學院2024屆畢業典禮上發表了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到,雖然現在的生活“與哲學相隔甚遠”,“但是哲學依然是我們的底色,依然從中得到慰藉,得到啟發,在面對困難時保有信心,在內心焦慮時得到安寧。”——這些充滿安慰與力量的話語激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在陳直看來,哲學的意義要比“安慰”和“啟示”來得更多。“哲學會轉變人的生存方式,讓我們以更加本質的方式生活在這個世界和宇宙中。”

“人的本質”正是陳直目前最為關注的問題,“如果獲得對‘人的本質’的理解,那么我們就能夠更加透徹地、根本地、本質性地度過我們有限的一生,我們的存在就能得到更多的光照,實現更多深沉的東西。”

陳直的書桌上放著一本打開的《存在與時間》,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劃線與批注。他最近開始重新細讀這本書,有了更多的啟發,“這本海德格爾前期思想的書對我理解‘本質性生活’有不少幫助。”

陳直正在閱讀的《存在與時間》。劉夢妮攝

“最開始很多哲學家都是業余的,即使現在,法國也有很多哲學家不在學院內。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不一定要在學院內完成,在現實中也同樣可以完成。”在南京先鋒書店舉辦的新書發布會上,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王恒說。

王恒是在鼓勵陳直,也是在鼓勵更多思考哲學的普通人。

“陳直的故事就哲學史而言并不算例外。”施京吾介紹,事實上,許多著名的哲學家都不是職業哲學家:17世紀,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以磨鏡片為生;18世紀,法國哲學家盧梭一直沒有正式職業;19世紀,德國哲學家狄慈根是工人。但他們在哲學史上都擁有自己的地位。

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思考。“‘哲學’(philosophy)這個詞是由古希臘語的‘愛’和‘智慧’組成,擁有愛、擁有智慧,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施京吾說。

陳嘉映則提到思考之外勇氣和行動的重要性。他認為,困惑并不都是靠思考去解決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勇氣和行動承擔起來,“所以,別指望讀本書或者聽個講座就能解決問題,要在實際生活中施展你的才能,力所能及地做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應受訪者要求,朱麗為化名)曹丁勻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李璐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第一页福利| 国产精品va欧美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男人桶女人的肌肌30分|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天天躁夜夜躁很很躁| 再深点灬舒服了灬太大了乡村|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91福利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第一区|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97人洗澡从澡人人爽人人模| 波多野结衣被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网免费| 免费国产怡红院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另类综合欧美小说| 幻女free性zozo交|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日本边摸边吃奶边做很爽视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丰满老妇女好大bbbbb|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交性又色又爽又黄|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岛v免费不卡一二三区| 热带雨电影无删减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