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通過舞臺上的一個小小場景,演繹著老百姓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觀眾在捧腹大笑過后,又能細細品味出人間百態。
|作者:王喆寧 于冰
|編輯:于冰
|編審:凌云
今兒就是除夕夜了,環環在這里給粉絲和網友拜個年,祝大家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虎嘯風生,如虎添翼,把所有幸福都拿捏住!
昨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公布了《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單,大家對哪個節目最期待呢?
從1983年開始,春晚成為咱們中國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團建”活動,其中小品往往是最吸引人、最有記憶點的存在。
從老一輩小品演員趙麗蓉、鞏漢林,到蔡明、郭達、潘長江,再到賈玲、沈騰……他們通過舞臺上的一個小小場景,演繹著老百姓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觀眾在捧腹大笑過后,又能細細品味出人間百態。
人們常說,小品源自生活,藝術性又高于生活。將那些經久不衰的小品故事放到當下,依然有話題性,值得拿出來再回顧。
“這么包裝簡直太難受”
每次盤點春晚語言類節目,趙麗蓉絕對是出現最多的演員之一。
自1988年初登春晚舞臺,趙麗蓉多次參與春晚小品節目。1995年,時年67歲的趙麗蓉作為春晚“常客”,再度亮相春晚,與鞏漢林合作了小品《如此包裝》。
當時,趙麗蓉本色出演一位評戲演員,受邀請來到包裝公司。鞏漢林飾演的經理見面就對她說:“本公司為了宏揚民族藝術,就要給您拍這部‘評戲MTV’。”老藝術家不懂時下最潮流的文化,但聽到這兒還是很激動:“哎呀,高興!那就‘TV’吧,先‘T’哪?”
之后便是一整套包裝流程,她不但被取英文名為“麻辣雞絲”,還配合演出人員唱了一首Rap版本的《花為媒—報花名》:“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頭……這么包裝簡直太難受,我張不開嘴兒,我跟不上遛,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
可事實上,包裝公司不是真心推廣評戲,而是為了博眼球過度包裝趙麗蓉,讓MTV變得不倫不類。最后趙麗蓉一怒之下,拒絕了這個公司。
當年,《如此包裝》獲得“觀眾最喜愛的春節晚會節目”評選小品類一等獎。更讓人沒想到是,當時大唱混搭Rap的趙麗蓉,會在20多年后成為中國說唱的“領頭人”。
《如此包裝》在今天依然能引起觀眾共鳴,離不開作品對嘩眾取寵式“創新”的反思。放眼娛樂圈,一些文藝工作者不鉆研本業,只圖“出圈”賺快錢,搞起了“過度包裝”、制造人設、音樂趨同等現象,造成大眾審美疲勞。
鮮為人知的是,從1992年春晚排練開始,年輕時在戲班落下的腿傷一直折磨著趙麗蓉。在《如此包裝》的尾聲,她有一個踉蹌跪在地上的動作,不少觀眾以為是有意設計的,其實那是她腿傷發作,意外摔倒。
· 趙麗蓉在節目中摔了一跤。
趙麗蓉生前常說:“干咱這行講究的是不能將就。”為了給觀眾表演節目,她的健康可以放在一邊。
到了第二年,她的腿傷已嚴重到要動手術的程度,春晚導演組的人對她說:“我們不想讓您承擔這么大風險來完成這個節目。”可她說,“我表個態,演出照演,后果自負”。最后,68歲的趙麗蓉打著封閉針完成排練和演出。
那年,趙麗蓉表演的是另一個代表作《打工奇遇》。她飾演了一個想通過打工學本事的淳樸老太太,本想學成之后自己開個飯店,結果見識了“太后大酒樓”經理哄抬物價的戲碼:二鍋頭兌水叫“宮廷玉液酒”;胡蘿卜加上“宮廷”二字直接賣80元;一筐蘿卜叫做“群英薈萃”……
最終的結果,是老太太打電話向物價局舉報,還給黑心經理留下“貨真價實”四個大字。
有網友評論,當時的“太后大酒樓”放在現在就是網紅飯店,“宮廷玉液酒”和“群英薈萃”是網紅菜,全靠名字糊弄消費者。
·《打工奇遇記》劇照
“你們人類真虛偽”
今年春節,你被安排了幾場相親?
每年這個時候,一些單身年輕人已提前被家人安排得明明白白,放假七天,趕場相親五六場,這也讓許多年輕人感嘆“相親相麻木了”“不敢戀愛”。
1996年,蔡明和郭達表演的《機器人趣話》,不僅十分應景現在的年輕人談戀愛問題,還提前20多年實現了“人工智能”。
在小品開頭,郭達哼著歌上場了:“千金難買是單身,單身時間長了想結婚,現在的女人實在氣死人,我干脆買它個機器人……”可誰知,郭達一心向往的“完美伴侶”卻把自己坑了。
蔡明扮演的機器人女友“缺心眼子”有多個模式可選,既能打柔道,又能跪地式服務,主動洗衣服、撓癢癢。
有時候她會“潔癖上身”,要求郭達給自己消毒,“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啊,煮上一鍋開水,把我這個腦袋呀,胳膊呀腿呀都拆下來,放在鍋里,用小火咕咚,咕咚的一宿,第二天早上起來你再把我從鍋里撈出來,按說明書‘咵咵咵’裝上就行了”。到了善解人意型時,機器人女友聽郭達說:“我非抽我一個大嘴巴不可”,直接上去抽了他4個大嘴巴子。
一番折騰后,郭達被嚇得喊著要“退貨”,機器人女友難以理解,爆出金句:“你說想抽自己,我善解人意替你抽了,你又不高興,你們人類真虛偽!”
《機器人趣話》是春晚舞臺第一次出現人與機器人情感故事的作品,雖然已經過去了24年,但有不少“00后”看了會嘖嘖稱奇,感嘆編劇的腦洞比黑洞還深。
·《機器人趣話》劇照
“人倒了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
2013年,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照片: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周圍圍著很多人,但沒人去扶。當時,“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不僅成為社會話題,還被搬上2014年春晚舞臺。
沈騰和馬麗合作的小品《扶不扶》,講述了一個摔倒的老太太碰到了做完好事吃了虧的小伙子郝建,郝建不怕誤解地幫助老太太,并在此過程中慢慢證明自己清白的故事。
在多次被誤會的情況下,郝建沒有拋下大媽走掉,并在最后說:“大媽,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走大媽,咱上醫院。”故事真相大白,也溫暖了許多觀眾的心。
《扶不扶》播出后,人們對“到底要不要扶摔倒老人”展開了討論,全國各地也紛紛頒布“急救條例”或者“文明守則”,明確了做好人好事者、見義勇為者的權益應該受到保障。同時,各級法院也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和統一的審判尺度,免除了救人者的后顧之憂,讓見義勇為者從不敢扶到“放心扶”。
關于“扶不扶”的爭論至今依然存在,但有越來越多人選擇了“扶起來”。2022年1月22日,義烏市一老人下雨滑倒,被騎車路過的中年男子上前扶到一邊;1月30日,昆明市一職工在單位大門口看到一位不慎摔倒的老人,立馬上前扶起老人;大連一98歲老人摔倒受傷,一名退役軍人上前扶起并送往醫院救治……
小品中那些被演繹出來的善良人,其實也是現實生活中每位好心人的真實寫照。
“你的愛好撞上了領導的愛好”
繼《扶不扶》后,沈騰和馬麗更加大膽地將矛頭直指腐敗問題,在2015年合作了小品《投其所好》。
沈騰飾演的是一個唯唯諾諾、優柔寡斷、一心想轉正的小科員郝建,因為喜歡打乒乓球,被馬麗扮演的馬科長叫到辦公室專門練乒乓球來投其所好,卻因為新來的杜局長嚴令禁止上班期間打乒乓球而變得尷尬不已。
小品中的馬科長拿著國家錢不干正事兒,溜須拍馬走捷徑,為了上位而無所不用其極,能清晰地說出每一位領導的喜好、星座、血型、生辰八字。她在勸說郝建練球時也飽含諷刺:“郝建啊,現在是你的愛好撞上了領導的愛好。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會,這是一個讓你們家祖上都詐尸的好機會呀!你不興奮嗎?”
“戲上有,世上有”,《投其所好》儼然一部現實版的《官場現形記》,將喜劇與現實背景相結合,大力諷刺和抨擊了工作中想走捷徑和濫用職權、為己謀利的那些人,戳中了他們的“痛點”。
前不久,央視反腐專題片《零容忍》中也曝光了一位“球書記”。
“用人不看能力,看球技”,是重慶市黔江區委原書記,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原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楊宏偉的用人標準。他酷愛打籃球,不僅經常在上班時間打球,還招了一群籃球運動員放在身邊,對陪他打球的人高看一等,被當地百姓戲稱為“球書記”。
多年來,春晚給人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小品佳作。這些作品之所以經久不衰,靠的不是堆砌流行語和“抖”庸俗包袱,而是緊盯社會現實,洞察時代之痛,以辛辣、大膽的幽默與諷刺藝術手段,抨擊各種不良風氣,弘揚和倡導清風正氣。
正因如此,人們才如此懷念這些優秀作品,并感受到其長久的生命力。人們也期待春晚舞臺上的小品更犀利一些,更耐看一些,在笑聲中給人多一些領悟與回味。
今年的春晚,你又對哪個節目充滿了期待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