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里,
何家弘的語調不疾不徐,
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中。
作者:李璐璐
編輯:王秦怡
許多人認識何家弘,源于一則消息。
不久前,何家弘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條“我不到B站掙錢”的聲明。
20節課,每節課大約30分鐘,講課報酬包括20萬元的講課制作費,以及視頻發布后的分成收入。斟酌之后,何家弘拒絕了B站提議的付費課程錄制。
何家弘說,他不愿內容受人掣肘,甚至連講課的座椅和背景也被吹毛求疵,“我在網上宣講不是為了賺錢,主要是為了普法”。
過去一年多,這位將西方證據學體系引進中國的“證據法學泰斗”,像和年輕人嘮家常一般,在B站上講述了他對佘祥林案、于歡案、聶樹斌案、昆山龍哥案等熱點事件的看法,吸引17.5萬粉絲關注。
但無論什么事件,何家弘有一條不變的原則——不講法院尚未終審宣判的案件。
很多時候,何家弘就是這樣一個老派的人。媒體曾報道,他的手機長期關機,一天只開2-3次,每次20分鐘;他也不會發定位,很少上網。
但事實上,拋開這一面,何家弘還寫小說、愛唱歌、喜歡打球……他被年輕人稱為“斜杠”法學家。
“我的玩商很高。”何家弘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被擱置的文學夢
何家弘1953年出生于北京,其祖父曾是國民黨高官,大力興辦教育。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他自幼就喜歡文學。
1969年,16歲的何家弘到北大荒務農,知識青年的干勁兒激發出他的詩人心性,他喜歡寫一些抒發革命豪情的詩歌。這些詩歌通過廣播站的大喇叭在全營乃至全團播放,慢慢地,何家弘在當地知青中小有名氣。
那時,何家弘白天開著拖拉機干活,晚上利用休息時間看書。
他看革命小說《金光大道》《林海雪原》,讀魯迅、冰心作品,也看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但當年,他最崇拜的還是魯迅和冰心。他曾說,魯迅“那冷嘲熱諷的嬉笑怒罵式雜文”和冰心“那女性化幽雅細膩的語言”,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何家弘。
務農8年后,何家弘重新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建筑公司當水暖工。“水暖工只是謀生,文學創作仍然是我的夢想。”他回憶。
何家弘把厚厚的書稿拿給業余作家看,得到的回復是“精神可嘉”;他到北京一個文化館參加業余寫作培訓班,以此增強自己的語文功底;幾乎每天晚上,他都在燈光下閱讀、構思、寫作,寫了不少短篇……
他把這些短篇小說寄給一些文學期刊社,卻無一例外收到的都是退稿信。
適逢國家恢復高考。26歲的何家弘決定先擱置自己的文學夢,將全副身心放在法律學習上。他想著,“國家剛剛結束‘文革’,正是需要‘法治’的時候”。
何家弘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在人大先后讀了本科和犯罪偵查學碩士,成為中國第一批犯罪偵查學專業的研究生。
畢業后,由于當時國內還沒有犯罪偵查學相關的博士點,為繼續深造,1992年,何家弘前往美國西北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一般人拿下這個學位要三五年,何家弘卻只用了1年零10天。當天答辯時,學校教授激動地說,何家弘的論文是他見過的最好的法學博士論文。
“我們在不斷地往前走”
從90年代初至今,何家弘見證了中國司法在過去30年的進步。
“90年代中期,刑事錯案的發現和糾正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些錯案的披露,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存在的不足。”何家弘說。
在一期視頻節目里,何家弘披露了黑龍江石東玉案。1989年,護林防火員關傳生的尸體被人發現,他的鄰居石東玉成了重大嫌疑人,被判死緩。
判案的物證是石東玉衣服上的血跡。當時中國沒有DNA鑒定的條件,僅憑血型就判定石東玉為兇手。
1994年,真兇被發現,相關部門重新審理此案,將石東玉的血衣送到北京市公安局法醫鑒定中心檢測,發現這是一起冤假錯案。1995年,石東玉被宣告無罪。這起案件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
·何家弘受邀錄制《今日說法》。
“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定于1979年。中國以前重視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造成這些冤錯案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咱們當時采取有罪推定原則。但隨著冤假錯案的披露,我們覺得應該吸收國外一些先進的司法制度,比如無罪推定原則。”何家弘說。
在何家弘看來,“刑事司法的進步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冤錯案件在背后推動的成果。”
這樣的成果還包括刑事訴訟相關工作機制的創新發展。2012年,《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我的解讀就是已經有了默認的沉默權,你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如果他要求保持沉默,他就可以沉默。只不過當時不這么解釋,現在又過了10年,越來越多的人也接受了這項權利。”何家弘說。
回顧過去30年,何家弘感慨:“我們是在不斷地往前走的。”
法學家的文學創作
“留學回國后,因為深知自己在官場上是個低能,在商場上是個弱智,所以就死心塌地在大學教書,只說圖個清靜和自由。沒想到,清靜和自由卻喚醒了蟄伏心底的‘文學夢’。”1993年,回到中國的何家弘又開始創作小說。
這時的何家弘因為接觸了大量案件,創作靈感如潮水般迸發。從1994年到1998年,他連續創作了5部小說。
其中,何家弘的第一部小說《血之罪》就來源于石東玉案。
在《血之罪》中,他塑造出“洪律師”這個經典角色——洪律師受委托調查一起10年前已經審結的發生在一處窮鄉僻壤的強奸殺人案,在調查過程中,洪律師遇到一系列難以捉摸的人物,瘋女、獵人、縣委副書記……
“偵探小說系列往往有一個固定主人公,在國外,這個人物通常是私人偵探,但這不符合中國國情,不真實,我做過律師,就萌生了以律師代理當事人案件的形式來創作。”何家弘說。
《血之罪》蜚聲海內外,被英國《衛報》推薦為“亞洲十大犯罪小說”之一。
西班牙《先鋒報》評價《血之罪》,“介于寫實與虛構之間”,“這位洪律師頗有阿瑟·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風范。他的武器是智慧,他堅持用文明的方式解決問題”。
此后,何家弘又創作出《性之罪》《無罪貪官》《無罪謀殺》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
何家弘說,他的夢想就是“寫出中國社會和刑事司法秩序下的真實現狀”,但僅僅是真實的還不夠,還要有文學性。
他曾為“同道中人”的《檢察文學》提建議,文學作品“不要寫成行業作品”,人物的塑造落入“高大全”的勞動模范似的俗套,加班工作不顧家庭,跟檢察工作毫無關系,這就拋棄了主題——檢察人員的靈魂所在。
·何家弘和妻子。
何家弘把自己定位為“寫小說的法學家”,但他的身份可不止這些。
生活中,他喜歡唱歌,舉辦過個人民歌演唱會;平日里堅持跑步、游泳、打羽毛球,曾經奪得過北京市運動會的羽毛球團體賽冠軍。
在人大畢業典禮上,何家弘說:人生首先要有追求,大的追求呢,是個人追求與國家命運相結合;人還要有自己的小目標——
“我的人生小目標就是,打球打到70歲,跑步跑到80歲,游泳游到90歲,唱歌唱到100歲!”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