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過的所有靠顏值賺錢的網紅或主播,沒有一個是沒做過醫美的。”據業內人士爆料,網紅扎堆醫美的背后,除了行業對容貌的嚴苛要求,還暗藏著一樁樁涉及虛假推廣的灰色生意。
|作者:馮群星 陳嶸偉
|編輯:咖喱
網紅小冉的微博,停更在了今年4月。
發最后一條微博時,小冉正在廣西暢游。圖片里,她長發及腰、皮膚白皙,一身淺綠色的吊帶長裙與身后的青山綠水相呼應,任誰見了都會感嘆一聲“歲月靜好”。
誰都不會想到,一個月后,小冉將因為一場抽脂手術被送進重癥監護室。向來愛美的她,遭遇了全身潰爛、浮腫,最終不幸死亡。
2015年以來,醫美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這一行的暴利與亂象,已不是新鮮事。但小冉的去世,再度激起人們心頭的疑問:這些已經很漂亮的網紅女孩,為什么如此熱衷于做醫美?
《環球人物》記者調查發現,除了自身對美的追求以外,網紅扎堆醫美的背后,還暗藏著一樁樁涉及虛假推廣的灰色生意。
疼痛難忍 自己打120入院
7月15日,“網紅小冉抽脂感染去世”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根據小冉朋友的微博爆料,今年5月2日,小冉只身前往杭州的華顏醫療美容醫院(以下簡稱華顏醫美),接受了抽脂手術。
手術后,小冉被劇烈的疼痛感吞沒,并多次向醫護人員反饋。但醫護人員忽視了危險信號,以為小冉遭遇的只是抽脂的常規疼痛。
5月4日凌晨,小冉自己撥通120急救電話,被送到杭州綠城心血管病醫院的重癥監護室。而小冉的家人直到當天早上6點多接到醫院電話時,才知道小冉出事了。
家人趕到杭州后,又把小冉轉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搶救。“由于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小冉已多器官衰竭,前胸到肚子皮膚大面積潰爛、浮腫,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朋友回憶,小冉在重癥監護室生生熬了兩個月。
其間,小冉做了兩次全身殺菌手術,“肚子直接開刀進行殺菌”。但由于細菌感染過于嚴重,最終她還是在7月13日不幸離世。
小冉術后持續疼痛且出現休克,華顏醫美為何不重視?為何不將小冉及時送醫?種種疑問盤旋在小冉的親友心頭,他們希望向華顏醫美“求一個真相”。
小冉去世一事引爆熱搜的同時,也引起了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杭州衛健委)的注意。7月15日下午,杭州衛健委發布初步調查通報:
“經市醫學會組織專家評估,這是一起醫療事故,華顏醫療美容醫院存在術前缺乏認識、術中操作不當、術后觀察處理不及時等過錯,與患者死亡存在因果關系,承擔全部責任,并已作出賠償。同時,西湖區衛健局對涉事醫院做出警告和罰款的處罰,責成其停業整改,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將做出進一步處理。”
此外,杭州衛健委還表示,將對此醫療事故舉一反三,加強醫療機構執業管理,加大對醫美亂象的整治。
[page]
美麗成為“剛需”,網紅扎堆醫美
截至7月16日下午,小冉去世相關話題的微博閱讀量已接近8億。無數人為這個女孩的早逝感到惋惜和痛心。
小冉的朋友透露,33歲的小冉從小家境優渥、生活無憂,很早就創立了自己的輕奢品牌,擁有眾多關注者。
出事前,小冉的微博已有10多萬粉絲。在微博上,她介紹公司新品,做帶貨直播,也經常分享生活中的快樂時刻:看展、旅行、和閨蜜吃下午茶……
在外人看來,小冉生活中的一切已是理想模樣。但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能看出小冉對自己外形的不滿。
從2010年到去世前,她數次提到要減肥。比如2020年8月,她發微博感慨:“每次都覺得要減肥,忍不住又吃……人類啊永遠說到做不到。”9月,她發了一組新衣服照片,又自嘲是“110斤的大碼模特”。
在朋友口中,小冉是個“怕疼”的人。或許,她也曾糾結到底要不要做醫美手術。此前,有人留言夸贊她的美麗外貌,她回復說“看來忍住沒整容是對的”。
是什么最終促使小冉作出了改變自己一生的決定?答案我們已無法知曉。不過,據《環球人物》記者了解,對于很多像小冉這樣的網紅而言,美麗已經成為“剛需”。
周揚青、韓安冉、半藏森林……許多知名網紅都曾公開分享過自己的醫美經歷。網絡直播等新業態的崛起催生了“顏值經濟”,人們發現“容貌紅利”真的可以變現,醫美行業隨之迎來快速發展。
在北京永成魅力整形美容外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會員陳志泉看來,網紅圈的確流行著做醫美的風氣。他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雖然現在的化妝、后期技術都很發達,但網紅也常常要參加線下活動,很多人希望借助醫美讓自己更美麗、更上鏡。“他們所處的行業,決定了他們對容貌和形象的重視。”
“我接觸過的所有靠顏值賺錢的網紅或主播,沒有一個是沒做過醫美的。”知乎醫美博主婷婷對《環球人物》記者直言。
[page]
網紅帶貨 醫美“水很深”
有業內人士懷疑,小冉之所以會選擇華顏醫美,很可能就是輕信了相關推廣信息。那些信息被包裝成所謂的“經驗分享”“種草筆記”,再由網紅來公開帶貨推廣,本質其實就是利益驅動的廣告。
近年來,網紅在各類社交平臺上分享醫美經驗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多位業內人士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醫美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營銷來獲客的行業,這里面“水很深”。
“比如說我介紹你去某家醫美機構做鼻子,機構給我的提成可能有30%。不僅如此,你之后在這家機構做的所有項目,我都可以獲得提成。這是普通人很難想象的。”一位業內人士向《環球人物》記者透露。
據了解,醫美機構找網紅做營銷推廣,還細分為不同形式。一種是請網紅實際探店,醫美機構要付出較高成本;另一種則是“代寫代發”,網紅不實際到店,而是根據醫美機構提供的素材,制作以假亂真的推廣文案。
在邀請網紅時,醫美機構及相關中介往往會采取“廣撒網”的形式。粉絲近百萬的微博大V花花(化名)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曾有醫美機構請她介紹客戶,并許諾了高達60%的提成。但事實上,花花是一位知識博主,她從沒在微博上表達過對醫美的興趣,也從未分享相關內容。
“其實你想想,有多少人愿意拿自己做手術的事兒出來分享?既然正常邏輯是不太愿意被別人知道,那這么多經驗分享到底是何居心……其實,很多人根本沒做過。”知乎醫美博主婷婷對《環球人物》記者說,曾有“求合作”的醫美機構給她發來現成素材,但圖片中所謂的“雙眼皮手術效果”,根本就是“化妝化出來的”。
7月16日下午,《環球人物》記者以醫美機構人員的身份聯系到若干代寫代發中介。他們提供的推廣模板基本按照如下套路來組織:因相貌不滿意萌生整容念頭——尋找醫院——引出宣傳對象——滿意的術后結果。
其中一位中介小徐向記者介紹,其公司掌握許多小紅書賬號,賬號粉絲量不同,推廣價位也不同:無粉賬號35元一篇,百粉賬號45元一篇,千粉賬號55元一篇,萬粉賬號150元一篇。另一位自稱是江西酷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員工的小檸則表示,他們只提供“代發”服務,千粉賬號100元一篇,萬粉賬號260元一篇。
針對另一種推廣方式,即探店,小徐告訴記者,根據醫美機構所處地域和粉絲量的不同,價位也不一樣,市區便宜,郊區偏貴,“縣級(地方)偏的話有些博主不愿意去”。而在粉絲量方面,萬粉博主探店為800元,十萬粉博主探店為2500元。他還表示,這種探店“一般都不會真的動刀子,可以假裝體驗項目”。
網紅“假裝體驗”,手術的真實效果當然無法保障。而小冉本身作為一個網紅,可能也是受了其他網紅虛假“帶貨”的影響,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page]
如何避免被虛假帶貨帶到“坑”里
近年來,網紅做醫美帶貨,翻車的案例也不少。涉事網紅刪掉信息、改名換姓就有機會“東山再起”,而那些發生醫療事故的當事人,卻可能要面臨一生的傷痛。
2018年,《現代快報》報道了湖北姑娘莉莉(化名)的遭遇。當時,莉莉通過一位微博網紅的推薦結識了名為“jur”的醫美營銷團隊,做的也是抽脂手術。
這次手術花費了莉莉20萬元,帶給她的卻不是美麗的身形,而是全身十幾處紫紅色的疤痕、大面積硬結的皮膚和凹凸不平的脂肪。手術過后,莉莉又花了大約12萬元在其他醫院做皮膚修復——同時她被告知,身上有些地方已經終生無法修復。
2020年,深圳的蔣女士也遭遇了類似套路。據紅星新聞等媒體報道,蔣女士最初看到的推薦信息來自一名坐擁20萬粉絲的微博網紅,該網紅還提供了9.5折專屬優惠券。
“精研脂肪領域17年、數萬例成功案例、國內知名自體脂肪整形專家……”看到這些描述,蔣女士感覺網紅推薦的“李醫生”應該靠譜,便前往四川某醫院做了面部抽脂手術。不料,手術后她出現嘴巴歪斜等面癱癥狀,經多家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面神經損傷。
“從公開的裁判文書數據來看,2016年之后,醫美糾紛呈現攀升趨勢。在這些案例中,最常見的是名譽權、肖像權糾紛,其次是健康權、生命權糾紛。”律師王嵐告訴《環球人物》記者,虛假宣傳、非法行醫,是涉訴醫美機構的兩大突出問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投訴數據則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
據王嵐介紹,如果醫美手術造成了患者的傷殘,產生了影響健康甚至死亡的嚴重后果,當事人需要通過司法鑒定來確定傷情,再結合具體案情走民事或刑事程序。但如果雙方糾紛的原因不是醫學意義上的傷殘,而是審美上的分歧,比如雙眼皮割得太深,患者維權會有困難。
她談到,針對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相關部門已經制定了包括《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在內的一系列法規、司法解釋和行業標準。然而,醫美行業的產業鏈非常復雜,機構、醫師、針劑、設備、場所都可能存在問題,監管部門的力量很難完全覆蓋。
2020年,國家衛健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八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今年6月,多個部委又聯合發布《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以進一步治理行業亂象。
對于求美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謹慎決策——小冉所選擇的華顏醫美并非“黑醫美”,但她還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陳志泉看來,醫美行業市場化發展以后,很多風險被從業者刻意淡化,導致一些求美者對醫美的風險認知不夠。以現在已經非常普及的玻尿酸注射為例,“一針打不好打到血管里,可能造成嚴重的并發癥,比如皮膚壞死、眼睛失明”。
他強調,求美者首先要注意醫美機構是否具備醫療資質,其次要選擇經驗豐富的主刀醫生。“網上的信息一定要仔細甄別,很多所謂的網紅宣傳其實是存在水分的。你還要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了解主刀醫生的資歷、從業年限、技術水平,包括你要做的手術是不是他擅長的。”
“手術都會有風險。一旦你在手術中出現風險,比如感染了,醫院能否安全、快速地處理?這很關鍵。”陳志泉補充說,除了醫美技術,求美者還要仔細考察醫美機構的醫療安全水平與風險應對能力。
作為有過“動刀經歷”的醫美博主,婷婷的經驗是“找醫院和醫生時多做對比”。“決定權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里,任憑他人吹得再天花亂墜,都要去面診,去和醫生討論。否則,就是在拿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開玩笑。”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