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多城記”,不由讓人想到英國作家狄更斯的《雙城記》。這部出版于1859年的長篇歷史小說,通過幾位主人公的個人經歷講述了民眾心中積壓已久的怨恨,描述了導致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深層原因。其中“雙城”指的是倫敦和巴黎。
在天府之國的成都溫江,也在演繹一個個故事。與“雙城”不同的是,“多城”演繹的是兄弟城區間和諧共舞、共謀發展的新篇章。這些故事,是溫江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推進全方位、立體式開放,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生發的新時代之歌。
“金溫江”放眼世界,大撒“英雄帖”,“朋友圈”不斷擴大。在合作競爭中,溫江與成都高新區、重慶巴南區、廣州南沙區務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彼此成就,不斷增強城市發展新動能,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如今,友誼的種子,開出了鮮艷的花朵。溫江與高新區、巴南區、南沙區,友誼之手越牽越溫暖。
相互賦能,彼此成就,攜手打造高質量協同發展高地
“這下好了,貨運大道兩邊連通了,往后就方便多了。”家住成都市高新區的貨運司機陳剛說。
陳剛說的貨運大道位于高新區與溫江區之間。因歷史的原因,兩邊一直未徹底貫通,附近的居民和車輛往來十分不便。最近,溫江區與高新區將聯合啟動雙向連接工程,這個消息讓兩區附近的居民喜出望外。
早在2021年,溫江區就認識到發揮地域相近、邊界相鄰、產業相通等優勢,對于加快推進毗連區域銜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率先走訪高新區的黨政和企業,達成了合作發展的共識。成都市作出“三個做優做強”戰略決策后,溫江區與高新區決定提升合作層次,簽署了《成都高新區與成都市溫江區戰略合作協議》,以共同跨區域構建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為牽引,規劃建設毗鄰合作區,探索城市新區與中心城區聯動發展新格局,同繪協同發展新藍圖。
“兩地地緣相鄰、人文相親、產業相通,‘好鄰居’理應成為‘好朋友’。”溫江區發改局區域合作科負責人說。
作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主要承載地之一的溫江,在全國率先提出了“三醫融合”發展理念,專注深耕大健康產業14年,走在全國前列。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同樣強勁。雙方攜手,共同承擔起做強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重點產業鏈發展使命,完全能在城市新區輻射能級的新躍升和中心城區發展動能的再增強上,相互賦能,彼此成就。
按照這一理念,溫江區與高新區下真功夫,著力推動毗鄰區域銜接發展,共同打造產業發展帶、經濟繁榮帶、景觀生態帶;協同發展優勢產業,爭取重大產業政策、平臺,引導兩區企業積極布局完善產業鏈關鍵環節;共建共享平臺資源,發布兩區產業技術服務平臺供給及需求清單,加強生物醫藥供應鏈合作;集聚發展現代金融,共同研究設立合作基金,協同爭取國家和省級政策傾斜;創新實踐合作模式,圍繞“一區多園”發展理念探索相關領域合作模式,攜手打造高質量協調發展高地。
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無疑是這一理念的實踐地和創新地。作為成都市“三個做優做強”24個重點片區之一,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涉及了溫江、高新、郫都、金牛四個區,全長28公里。溫江片區的核心區域達9.9平方公里,布局有“四個組團”,即“BT(生物醫藥)和IT(電子信息)”新經濟組團、林盤新經濟組團、三醫智造產業組團和宜居生活組團。而高新片區則聚焦集成電路、柔性顯示等重點產業鏈,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公園城市智造發展示范區。
目前,雙方正鉚足勁加快項目落地見效。2月6日,溫江區2023年第一季度“三個做優做強”重大項目開工。這是溫江區以成都醫學城為承載地,攜手高新區和郫都區,緊扣“科創+轉化”兩大抓手,聚焦BT、IT兩大產業,共同建設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培育形成超大城市高新技術產業連綿集聚發展帶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的快速推進,這個跨越行政界限成長起來的產業帶,必將推動IT與BT的跨界融合,搶占‘BT+IT’前沿領域的制高點,產生不可估量的放大效應。”成都醫學城黨工委副書記李振華信心滿滿地說。
尋找共同點,解決痛點,友誼之路越走越寬廣
經過30年的發展,成都醫學城集聚各類企業2000多家。系統構建的“三醫+大數據/AI”主導產業體系,已成為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和高端診療產業鏈的主要承載地和人工智能產業鏈的協調發展地。
無獨有偶。在重慶巴南區木洞鎮,也有一個重慶國際生物城。它是重慶市統一規劃布局的重點生物醫藥聚集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重要承載地,也是重慶高新區拓展園、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園區構建了以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為核心,涵蓋中試生產、動物實驗、一致性評價、檢驗檢測等創新體系。
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重大決策部署后,溫江多次派員到巴南考察、銜接。“巴南與溫江區位條件相近、產業特色相通、自然資源互補。”參與考察的成都醫學城的龐啟獻說。
你來我往,認識加深,兄弟情濃。2020年5月26日,溫江與巴南一致同意簽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協議簽了不到半年,雙方又有了更大目標,即攜手共建“成渝雙城”生物醫藥產業高地。成都醫學城與重慶國際生物城志在業務交流、企業合作、平臺互鑒、信息共享等方面推進合作,成立成渝生物醫藥產業黨建聯盟,搭建起跨區域、強聯動、顯實效的黨建聯絡平臺,形成第一批74個合作機會清單,涵蓋新藥研發、外包服務、醫療大數據應用等重點合作項目。
雙方合作不斷加深。成都醫學城與重慶國際生物城敲定開展GCP臨床試驗合作、共建綠色原料藥飛地園區、建立生物醫藥產業優質資源庫等。說干就干!重慶國際生物城GCP臨床試驗(溫江)中心很快掛牌,全國唯一布局的國家級生物靶向藥物研發和產業化基地也在溫江落戶。今年3月24日,四川、重慶經信部門發布公告,成都醫學城、重慶國際生物城聯合爭創,成功入圍第二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

巴南區黨政代表團在溫江區成都醫學城考察
為進一步加強合作,溫江與巴南結成共同體,組團參加重慶國際生命科學高峰湖人才峰會、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溫江—巴南“賦能杯”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提升了雙方產業園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找到雙方共同需求點,梳理解決對方痛點,至關重要。”龐啟獻深有感觸。合作清單不時更新發布,雙方未來合作重點已經確定,包括:借助成都醫學城CXO先發優勢,促進成渝兩地生物醫藥研發、生產跨區融合;共享生物醫學服務平臺,推動檢驗檢測認證結果雙向互認;由成都醫學城牽頭,協調重慶國際生物城與成都中醫藥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協助雙方園區內企業與重慶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開展人才合作,建立動物學、藥學、生物技術等相關專業畢業生雙選就業。
溫江還利用全國知名花木之鄉的優勢,與巴南聯手開展的“種苗+”全產業鏈技術研究和集中連片示范落地見效,率先探索出成渝地區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的“溫巴路徑”;同時兩地在商貿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相互推介、教育領域彼此互鑒、城市管理交流互學、遠程異地評標等方面加深合作,在取長與補短之間,彼此賦能。
融“灣”入“圈”,“江海”相聯,打造陸海發展生長點
今年4月,王一飛格外繁忙,不僅要處理暨南大學生物醫藥研究院的日常事務、帶好碩博研究生,還要搞新藥創新研究。
已經有暨南大學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身份的王一飛,在今年3月又被成都溫江聘為人才大使。今年春節,通過中國教育集團的引薦,溫江區人才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楊彩明就專程拜會過王一飛。在相互了解中,楊彩明發現王一飛的事業能夠為成都醫學城的發展提供很多助力,于是邀請他擔任溫江駐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大使。3月10日,魚鳧望海·溫江灣區創新服務中心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掛牌。掛牌儀式上,溫江區領導向王一飛頒發了聘書。
魚鳧望海·溫江灣區創新服務中心位于南沙區明珠灣靈山島尖,布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央商務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創業。為深化與南沙區的戰略合作,溫江果斷跨省購置物業,率先在南沙打造集城市會客、招商引智、雙創孵化、文化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新服務中心。

廣州市南沙區明珠灣靈山島尖的魚鳧望海·溫江灣區創新服務中心
一年前,溫江與南沙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這是溫江與南沙跨區域合作后的又一個大手筆。一年來,兩地互動頻繁,往來密集,在對外貿易、科技創新、人才引育、金融服務等領域廣泛合作。目前,招商在談項目、目標企業超過300家。
地處內陸的溫江以南沙為“前哨”,借助“南風”揚帆出海,逐夢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很好地助力成都加快構筑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以深圳鼎陽科技董事長秦軻、深圳夢派科技集團董事長劉丹等為代表的企業家已決定加強與溫江合作,為企業發展尋熱土,為溫江城市發展貢獻力量。
“與傳統的區域合作相比,溫江與南沙的合作更側重于優勢產業的強強聯手,對于促進科學研究、生產物流、市場拓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劉璐說。
王一飛新的研究方向,是艾草成分原料的開發及質量標準建立、艾草原料安全性和活性研究、艾草健康產品開發及產業化。由此,他牽頭建立了廣東省生物工程檢測實驗室,采用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分析技術,優化檢測參數,對不同批次生產的艾葉精油進行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建立穩定的艾葉精油質量控制方法。擬在溫江打造醫美檢測實驗中心的報告已經起草,考察落地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溫江、南沙宣傳部主辦的雙城線上攝影展,雙方團委共建的“灣區連雙城”青年區域合作也全面啟動……

“灣區連雙城”首屆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
“江海”相聯,陸海聯手打造的新生長點已悄然發芽。
更多精彩盡在《環球人物 · 溫江 一座為你留燈的城市》特刊線上版,點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