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鰲山俯瞰簡陽城市風光。
在簡陽,有兩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很有代表性。一個是川力機械的副總經理劉小念,一個是臨空經濟產業園管委會招商融資部的副部長陳磊。
劉小念是地地道道的簡陽人,家卻安在成都主城區,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在成都與簡陽之間來回跑。陳磊卻是名副其實的“重慶崽兒”,家安在簡陽,幾乎每個月,都會往返于成都與重慶之間——如果劉小念的生活是“成簡”雙城記,那么陳磊的便是“成渝”雙城記了。
劉小念本科和研究生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畢業后一直在成都搞軟件開發,10年間,已從一個程序員做到了軟件高級工程師。“要不是成都‘東進’,不會想到回簡陽發展。”盡管對故鄉心懷感恩之情,但這卻是他的真實想法。
也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實施,讓陳磊大學畢業后來到了有著“蜀都東來第一州”之稱的簡陽發展。“現在方便得很,一個小時就回重慶了。”陳磊對成渝之間高效、便捷的交通十分滿意。
像劉小念、陳磊這樣的雙向流動人才,讓簡陽的活力大增。一年之前,有“神鳥”之稱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展翅啟航,為成都搭建起面向世界的“空中絲綢之路”;簡陽無疑是這條“空中絲綢之路”的橋頭堡,一躍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的世界級“黃金口岸”。機場投運一年多來,已經有32家國內航空公司駐場運營,累計開通國內航線198條、航點153個,完成航班起降9萬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5.6萬噸。
依托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帶來的流量效應,簡陽著力培育的臨空經濟新優勢,規劃建設的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臨空經濟產業園,大力發展的航空物流服務業、航空研發制造與維修服務、航空運營服務業等產業,也快馬加鞭,全力爭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引進的52個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入駐,總投資達1869億元。
作為放大機場輻射帶動效應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已建成7條高速路、3條快速路、2條軌道交通、1條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線高鐵正加快建設。機場、高鐵、地鐵、高速公路等多類型交通疊加,縮短了簡陽與世界的距離。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實現了客運服務“人享其行”、貨運服務“物優其流”。
穩定、公平、優化的營商環境,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市場主體。簡陽的發展活力就像洶涌澎拜的大潮,勢不可擋!
“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簡陽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施紅梅說,“既得益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和成都‘東進’戰略的實施,還得益于認識的提高、效率的提升和營商環境的打造。”
主動融入,搶抓機遇促發展
對劉小念來說,橫亙四川盆地的龍泉山,猶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把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地帶分割開來。以前,他的父輩到成都,走老成渝公路幾乎要半天時間。而在老成渝公路沒修通之前,往返成都簡陽之間,靠的是雙腳行走。貨物運輸要么是肩挑背馱,要么是馬幫托運,也可以沿沱江而上淮州、金堂,但時間就耽擱了不少。販夫走卒要想一天之內趕到成都,天沒亮就要啟程,天黑了才能到九眼橋。
海拔不高的龍泉山擋住了簡陽人的腳步和視線,帶給人們的是苦澀與艱辛,就連都江堰的雪浪,也翻不過它的腰身。干旱的年份,成都平原稻菽飄香,龍泉山東邊的簡陽卻是饑渴難耐,個別年份,樹葉都被火辣辣的太陽烤焦。為了打通龍泉山、迎來幸福水,簡陽人民自力更生,餓著肚子上龍泉,實施“東灌工程”,硬是靠勤勞的雙手打通了龍泉山,引來了都江堰的清流,造就了天府明珠三岔湖、人間瑤池龍泉湖,讓簡陽不再經受干旱的折磨,物阜糧豐、不知饑饉。
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東灌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簡陽人,遇到困難不繞道,碰見難題不回避,迎難而上,盡銳出戰,越是艱險越向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和成都東進戰略的實施,讓簡陽再次回歸成都的懷抱。這是簡陽難逢的機遇,也是對簡陽人的重大挑戰。簡陽劃歸成都,并不是掉進了“福窩”而不思進取,坐地等花開,而是要從思想上、工作上盡快融入,搶抓機遇,奮力前行。

成安渝高速石鐘連接線。(王星/攝)
簡陽制定出臺了《關于堅定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搶抓機遇加快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的決定》,明確了簡陽將發揮成渝相向發展橋頭堡的作用,帶領全市人民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澎湃激情,緊緊抓住城市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以國際視野、戰略思維,推動城市發展不斷向前邁進。
簡陽市第十六次黨代會更是明確了打造“五個新簡陽”的目標,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系統完備的城市工作制度和機制,城市的發展能級全面提升,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力、帶動力、影響力顯著增強,成為成渝相向發展的橋頭堡、同城化發展的新支撐、區域協同發展的示范區。
“這進一步厘清了簡陽在新的歷史時期‘怎么看’‘怎么辦’‘怎么干’的問題。”劉小念說,“全市人民都倍受鼓舞”。
簡陽各級干部搬掉了橫亙在頭腦中的“龍泉山”,思想上主動融入大成都、行為上主動靠近大成都;積極主動對接,向高標準看齊,適應大成都干事創業的快節奏,總覽全局的視野,搶抓一切發展機遇,全力推動“五個新簡陽”的全面建設。全市上下以時不我待的勇氣、移山填海的志氣、務實干練的作風,激活了一池春水。
“機遇稍縱即逝,我們必須抓住一切機會,絕不放過一絲機會。”陳磊說。
簡陽臨空經濟產業園管委會專門構建了“管委會+部門+招商專員”的聯動招商團隊,靈活運用會展招商、協會招商、以商招商、互聯網招商等多種方式招商。同時,還借助簡陽駐外機構、平臺機構以及科研院校,高效獲取招商資源,實施項目精準招引。

簡陽市人民醫院的導診機器人。(王松平/攝)
僅2021年,陳磊所在的招商融資部就圍繞園區產業發展,舉辦了3場推介會,梳理目標企業200余家,包裝了14個項目,外出拜訪、接待來訪企業168家,形成有效在談信息94條,重點跟蹤項目11個,成功簽約天府國際航空教育科技產業園、中國供銷西南物流總部及結算中心等7個項目,其中重大產業化項目3個、高能級結算類項目3個、校地合作類項目1個,總投資約68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簡陽全市圍繞商業航天、智能制造、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農產品深加工、大數據等產業,全力上爭、外引、內聯,相繼有21家6類國內500強企業到簡陽落戶,累計到位資金553.6億元。
深化合作,朋友多了路好走
前不久,簡陽市與重慶市璧山區簽訂《友好城市戰略合作協議》,簡陽與璧山將重點圍繞規劃銜接、城鄉融合、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營商環境、產業生態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簽訂《友好城市戰略合作協議》前后,兩地的統戰、法院、檢察院、市場監管、發改、僑聯、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部門和單位已經展開了更為廣泛的合作。“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最生動的筆觸。”簡陽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楊敏說。
簡陽與璧山簽約后,緊接著又跟重慶市銅梁區簽署了《友好城市戰略合作協議》。“自古巴蜀一家親!”陳磊說,“簡陽加強與重慶區縣的友好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大。”
簡陽不僅加強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兄弟區(縣、市)的合作,也把觸角延伸到世界各地,相繼與日本的鹿兒島縣、芬蘭的塞納約基市、英國的友好學校、德國的醫院等交上朋友,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合作。
最讓簡陽群眾滿意的是人民醫院門診醫技大樓的建設。過去的老門診樓僅有5層,已經挺立了42年。當時設計的日門診最大接待能力為800人次,現在平均日門診量達到了4500人次,早已超負荷運轉,無法滿足患者的就診需求。由于修建年代久遠,條件設施有限,急需改造提升,適應現代化的需求。
簡陽市人民醫院利用德國促進貸款,購置醫療設備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建了使用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門診醫技大樓,新配備了一系列國內外頂尖診療設備,充分體現了數字化、智能化和人文關懷。項目總投資4.2億元人民幣,其中申請德國促進貸款3000萬歐元。

政務服務大廳。(簡陽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新建的門診醫技大樓,門診大廳寬敞明亮,擺放著10多臺多功能自助機。這些多功能自助機具有掛號、門診繳費、預約取號、清單查詢、憑條補打、打印檢驗報告等多種功能。門診診室也由過去的55間、出診醫師216人,提高到現在的120間、出診醫師近400人,設計日門診最大接診能力達到了1.5萬人次。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簡陽中學全體師生積極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海外疫情暴發的高峰時期,簡陽中學向英國友好學校——拉夫堡學院寫信表示慰問,分享抗疫中的寶貴經驗。英方校長回信表達了謝意,肯定了居家隔離的有效性和簡陽中學高效的網絡教學,期待兩校未來深度的戰略合作。如今,這一愿望已經落地生根。
國際友好合作不斷,國內合作更是生機無限。廣西防城港是內陸腹地進出東盟最便捷的雙向大通道和主門戶,也是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節點城市。每年從防城港發往四川的鐵礦石、原煤等大宗商品超過800萬噸,每天有近百標箱的東盟海鮮、水果從防城港發往四川。有人打趣說,簡陽與防城港的合作,能使“防城港海里的海鮮,直接跳到簡陽的火鍋里”。
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簡陽的“朋友圈”越做越大,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2021年8月19日,簡陽在重慶市召開了投資鄉情懇談會,邀請50多位重慶商會的企業家代表及簡陽籍在渝代表人士參加。會上,簡陽表達了成渝兩地實現合作共贏和共謀新時代合作發展的愿景,誠邀重慶企業到簡陽參觀考察、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共享機遇;發布了臨空TOD綜合開發項目、臨空高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臨空特色商業街區項目等22個投資機會清單,涵蓋了臨空制造、臨空總部、現代農業、冷鏈運輸等領域。與會嘉賓、代表圍繞簡陽發展機遇、投資環境、未來前景,展開熱烈討論。簡陽籍在渝企業家表示,將結合公司自身的優勢,回簡陽投資產業項目,服務家鄉建設。
7月29日,簡陽又在深圳舉行了2022年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專場推介會。推介會以“智能制造新高地、空港宜居新簡陽”為主題,推介了簡陽近年來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都都市圈建設的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所取得的新成果,構建起簡陽高質量、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塑造了“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山水公園城市形態,“1空7高14軌22快”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讓簡陽進入航空、高鐵、地鐵并行的時代,構建了成熟的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的民生服務體系,號召廣大客商積極投身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綠色低碳等產業。
會上還發布了“簡陽城市機會清單”,收錄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商業航天產業加速器項目、成渝樞紐大數據算力應用中心項目、高品質科創生產空間項目、綠色智造研發孵化基地項目等10條供需信息,投資金額達352億元,占地面積約1778畝,全面釋放城市合作機會,共享城市發展機遇。
面對企業的需求,簡陽拿出最真誠的答復,分別從政策優勢、交通優勢、用地優勢、要素保障優勢、代建廠房優勢、勞動力優勢、生活配套優勢等7個方面做出詳細解答,獲得參會企業代表們的一致認同。與會企業家對簡陽未來的投資前景展開了交流,不少企業家對簡陽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簡陽儼然已經成為一方投資創業的熱土。
簡陽還積極參加西博會、渝洽會等,擴大簡陽的影響力、放大簡陽的招商引資效應。
一場接一場的懇談會、推介會,提升了簡陽開放合作交流的能級、層次和水平,項目的簽約率、履約率、落地率不斷上升,推動了區域合作不斷走深走實。“力爭到2025年,全市引進重大項目300個,實際到位內資500億元以上。”簡陽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的高孟如說。
“保姆式”服務,活力倍增
“海底撈是從簡陽走出去的,海底撈成功的秘訣在于‘服務至上、顧客至上’的理念。”劉小念說,“這種服務基因是簡陽人一直以來秉承的營商文化”。
如果說海底撈服務的對象是食客,那么簡陽對企業的服務也是巴心巴肝。從企業登記注冊開始,一直服務到生產過程和產品的銷售。這種“保姆式”的服務,讓企業如浴春風。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簡陽堅持以市場主體和市民滿意度為基本標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政務服務能力建設,加快實現“一網通辦”“一件事一次辦”,打造“簡易陽光”政務服務品牌。
“現在辦事方便多了!”前不久,成都萬邦達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手里拿著企業登記證書,高興地走出了簡陽市行政服務大廳。
對此,劉小念也有同樣的感受:“以前辦手續,所需材料要十幾種,得跑好多個部門,少則三四天,手續稍微繁瑣一點,就要耽擱七八天。而現在,全程使用四川政務服務網或營商通APP進行網上登記,只需5種申報材料,僅用3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企業的開辦手續。”
改變源于2022年2月,簡陽制定了《簡陽市2022年企業紓困解難工作方案》。
在企業登記注冊環節,簡陽千方百計精簡登記流程、壓縮登記時間,把企業開辦的多個環節整合為1個環節,將開辦時間從“工作日”壓縮到“小時”,實行“小時清單制”。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下旬推行“小時清單制”以來,簡陽已有2139家企業通過該模式完成登記。
壓縮審批時限的同時,簡陽也注重優化服務設施,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能力。為提高企業和群眾的幸福感,簡陽市行政審批局整合審批科室業務人員,形成“綜合窗口”,增加自助服務設備,實行導辦、幫辦、代辦服務,工作人員與企業、群眾實現了“一對一”的零距離溝通交流,最大限度提高企業開辦申請的一次性通過率,打通企業開辦的“前一公里”。另外,還提供雙向免費郵寄服務。無論線上線下,只要是在簡陽市轄區內,均可雙向免費郵寄服務。申請人在網上完成登記信息填報后,可自主選擇“郵遞送達”。工作人員在收到資料后,第一時間審核,第一時間反饋結果,讓企業和群眾“足不出戶”就可輕松辦結企業登記業務。
這還僅僅是服務企業的序曲。在簡陽發布的《簡陽市2022年企業紓困解難工作方案》中,附有三個附件,一是領導干部常態化聯系重點企業一覽表,表上寫明了紓困單位、服務專員的姓名和電話,以及聯系企業的名稱、地址、企業聯系人的姓名和電話,領導干部聯系企業達到了271家;二是《“簡易陽光”企業服務平臺運行細則》,明確要求充分發揚“店小二”精神,主動靠前服務,建立線下開展“政企聯連看”沙龍活動、線上暢通服務企業專線(27712520),切實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打造7×24小時“不打烊政府”;三是“簡易陽光”企業服務平臺運行流程圖。

華燈初上的簡陽。
“‘政企聯連看’是簡陽為加強政企溝通、了解企業困難而創新搭建的政企交流平臺,是簡陽打造‘簡易陽光’政務服務品牌的重要一環。”簡陽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施紅梅說。
3月初,簡陽市委主要領導帶隊實地走訪調研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港通醫療設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深入一線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在走訪過程中,領導們發現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因經營場所與實際登記地址不一致,給公司生產運作帶來了極大困難。得知情況后,簡陽市行政審批局第一時間與企業溝通、交流,現場指導。在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半小時就為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解決了實際困難和需求,實現了一照多址(辦公場所、經營場所)經營。
川力機械是一家專業從事低溫閥門設計、研發、制造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由川力閥門制造、川田精密鑄造(鍛造)、川恒自控閥、川能流體設備組成,具備年產10萬只閥門、350噸精密鑄鋼、鑄銅件和300噸鍛件的能力。
7月中旬,川力機械經營中遇到一點問題。在簡陽市經濟科技和信息化局牽頭組織的“政企聯連看”沙龍活動中,劉小念把問題提了出來。聯系企業的市級領導當場追問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管委會,要求一周內解決。讓劉小念沒想到的是,事情兩天就解決了。“領導干部發揚‘服務員’‘店小二’的精神,確實讓人非常感動。”劉小念發自肺腑地說。
截至6月底,相關牽頭部門組織開展了“政企聯連看”沙龍活動29期,邀請企業135家,收集企業訴求135條。
針對難啃的“硬骨頭”,市主要領導則親自出馬,一項一項研究解決。去年底,召開了簡陽市省、成都市重點項目調度會,聽取了2021年度省、成都市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及2022年省、成都市重點項目策劃情況,對未按期開工項目、投資進度滯后項目、形象進度滯后項目及按期開工存在困難的項目進行專題研究。
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聽情況、找對策、開“藥方”。會上,大家統一了認識,明確了任務。要求重點項目推進要轉變作風,健全工作機制;項目責任單位要擔當作為,切實擔負起項目推進主責,大膽協調、大膽推進;要形成分管領導日常調度、牽頭部門履職盡責的項目推進工作機制,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快速推進,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任務;重點項目策劃要對接上級規劃找機遇,對比先發地區找差距,充分考慮土地要素保障情況,高標準設定項目建設目標;充分發揮項目建設主引擎作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受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為進一步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困難和難題,簡陽在貫徹執行國務院“穩經濟33條”、四川省“穩增長30條”、成都市“穩增長30條”的基礎上,出臺了《簡陽市2022年培育市場主體行動實施方案》《簡陽市穩市場主體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激勵政策》《簡陽市穩定工業經濟增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政策》等文件。
在《簡陽市2022年培育市場主體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到2022年底,實現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速20%以上,確保新增市場主體11000戶以上,新增企業2900戶以上。圍繞這個目標,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除原優化的市場主體登記措施外,簡陽全面推廣使用電子營業執照,推進在“亮照經營、身份認證”等領域的應用,服務企業“一照走天下”,逐步實現電子營業執照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互通互認互用。同時,推進“政銀合作”,將市場主體注冊登記窗口延伸到銀行的營業網點,實現企業“就近辦照、多點辦照”,推進“容缺受理”制度等。
在《簡陽市穩市場主體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激勵政策》中,列出了支持農業經營主體認定評級、支持生豬簡州大耳羊產業發展、支持糧油規模化生產、鼓勵工業企業加快發展上規模上臺階、支持工業項目加快建設、支持建筑業發展壯大、支持服務業企業創收增收、支持商貿企業擴大規模、支持外貿進出口、支持市場主體升規入統等10條措施。
僅以支持服務業企業創收增收為例,對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企業,年營業額(銷售額、營業收入)較上年度實現正增長且同比增長10%以內的,給予企業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在同比增長10%的基礎上,增長比例每增加1%,另給予企業1萬元的一次性獎勵,依次遞增后,單個企業每年累計獎勵不超過20萬元。
簡陽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成立了“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工作專班,為企業送政策送溫暖。已兌現海底撈、唯品會等企業獎勵1000多萬元,申報相關獎勵6000多萬元;組織唯品會、尚隆匯申報成都市“促消費”獎勵金210萬元等等。
簡陽市經濟科技和信息化局大力支持企業技改擴能、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引領、穩定企業生產、鼓勵發展壯大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7戶企業申報了10個獎補類項目,兌現獎補資金約600萬元;組織空分集團、嘉美印鐵等企業申報成都工業企業穩產增產激勵項目;落實國家留抵退稅政策,僅2020年上半年全市制造業緩繳稅款1.55億元,留抵退稅9.07億元。
“保姆式”的真心服務,打造出穩定公平的營商環境,使簡陽成為成渝地區資源要素集聚的新高地,激發出各行各業的時代活力,刷新了“活力簡陽”的城市新形象。
簡陽,就像那矯健的“神鳥”,翱翔在自由的藍天。(廖伯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