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古稱蜀州。800多年前,南宋詩人陸游的一首《夏日湖上》,激起了世人對崇州秀美山水、詩意生活的無限遐思。
茶灶遠從林下見,釣筒常向月中收。江湖四十余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
800多年后,坐擁雪山、草甸、森林、濕地、田園的多樣生態景觀,崇州不斷刷新著“蜀中之蜀”的名片: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示范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四川省旅游強縣、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市……
飛鳥掠過3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4000多座林盤(一種川西特有的鄉村聚落),在滿眼翡翠間抵達生態家園;居民側身溫潤如玉的文井江畔,抿上一口甘甜的枇杷茶,在浪漫時光中感受文化之魂;游人穿梭在“最美鄉村公路”重慶路、稻香旅游環線,于金色田園觸摸農業萬象……“一步一景,處處皆景”,在北緯30度這個全球景觀帶上,從山林、古鎮到田園,崇州正以琳瑯之姿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秀美萬山,以綠為裳
“崇州的生態給了我很多驚喜,就像一個天然氧吧。這里還有很多野生動物,讓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今年暑期,到雞冠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的曹女士說。
春季落英繽紛、夏季林海聳翠、秋季楓葉似火、冬季蒼山負雪。大熊貓、牛羚、金絲猴棲息其間,雞冠山優美的自然環境讓越來越多的游客為之折服。崇州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期待能夠有更多的海內外游客到雞冠山、到崇州進行深度旅游。如今,崇州的全域旅游也在不斷創新,我們相信,這樣優美的環境也能夠真正凸顯出崇州青山綠水的全域旅游優勢。”
以生態作名片,并非當代崇州的“專利”。
數千年前,崇州就已是風景秀美、水木豐盛之地。“兩行秦樹直,萬點蜀山尖”“迎風枕簟平欺暑,近水簾櫳探借秋”“瀟湘水國傍黿鼉,鄠杜秋天失雕鶚”“岷山晴雪無今古,白塔斜陽照九川”……崇州景色名動天下,引無數文人墨客在此揮就不朽的詩作名篇。
崇州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優化生態功能空間布局,成為“天府之國”最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一,并建成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市、四川省生態園林城市。
走進崇州,如同走進一個會呼吸的生態大公園。雞冠山、六頂山、令牌山、鳳棲山綿延起伏,同青城山脈相連。坐落在此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榿木河濕地公園、中心城市公園,已成為中外游客休閑旅游的熱門打卡地。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達43%,負氧離子達每立方厘米2萬至3萬個,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城市清新空氣標準。
良好的生態環境、美麗的城市景觀無疑是崇州文化旅游業發展中的一筆豐厚寶藏。春賞山花,夏乘蔭涼,秋觀彩林,冬戲白雪,已成為崇州生態游的一大亮點。
不久后,崇州還將在西河流域塑造一批功能復合的親水濱水空間,打造一路見景的清水長廊,建起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有機嵌入“綠道+”“公園+”等生態體驗場景。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正逐步成為崇州市民的日常。
“人、城、綠”和諧共生的景觀格局,組成了如今崇州的一張生態名片。陸續建成的大量生態設施,也再現了崇州千年前市橋官柳、東閣紅梅、白塔斜陽、岷山晴雪的美麗畫卷。
因水而興,人文悠長
自雪山而下的文井江是自然給予崇州的又一饋贈。“崇州依水而生,因水而盛。”這段奔騰不息的歷史,深深地烙刻在了城市的基因里。
從古蜀國杜宇與朱利的浪漫愛情傳說,到兩千多年前李冰治理文井江的壯舉;從數十個各有風情的古鎮,到地處文井江、泊江、味江三江交匯處的元通古鎮“脫穎而出”——商賈川流不息,舟楫往來不斷,開海內外貿易之通途,宛若“活著的清明上河圖”。
豐盈的水資源讓崇州生態在“小清新”的背后,更有著“大文化”的底氣。而這些厚重的歷史文化也正在被加速轉化為崇州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強勁動力。
近年來,崇州高度重視文旅融合發展,聚焦文化遺產保護,深挖現有文化資源,加大IP塑造力度,積極構建以生態、創意、休閑文化為特色的文旅產業體系:打造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文創基地、公園、音樂小鎮,培育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扶植發展沉浸式文旅產業,推動古鎮加快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如今,一大批文旅項目已在崇州落地開花。
覆蓋崇州全域的“陸游帶你游崇州”特色文旅產品,號召全球各界人士到崇州扮演“陸游”,指引游客探尋“蜀中之蜀·畫境崇州”的無窮樂趣,感受民俗文化、特色美食、星級景區、精品林盤帶來的多重體驗。
位于街子古鎮的“味江·九州實景江湖景區”,融陸游文化、街子文化、武俠文化為一體,打造十大門派、40余個場景、13個“國潮國學研學+沉浸式劇本游”項目,成為游客領略國學文化、爭相打卡體驗的“網紅景點”;“5G+”先進科技的接入也讓這里更富“智慧”魅力。

元通古鎮。
在竹藝公園、中央美院傳統手工藝工作站,一批批特色文創產品遠銷海外,其中國家級非遺道明竹編平安扣更成為2019年中日韓首腦會議上的外交伴手禮。
音樂小鎮里,來自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國家和地區多個藝術團隊的海外青年音樂人相約于此,帶來多元“視聽盛宴”。

街子古鎮銀杏廣場。
在有著“小成都”之稱的元通古鎮,一座“熊貓古鎮·理想新城”正冉冉升起。未來,這里將蛻變成以熊貓夜游為亮點的全時段沉浸式熊貓IP旅游目的地和第三代古鎮旅游標桿型產品。
“別看這些景點小,但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未來,這些‘小而精’的景點將推動崇州形成極核引領、全齡全時的全域旅游格局,吸引更多游客來這里深度游、過夜游。”崇州市文旅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田園如畫,慢游時光
“最美鄉村公路”重慶路,油菜花開彩蝶飛舞;五星村再現“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熱鬧;與街子古鎮為鄰的三郎鎮,滿是“處處山櫻花壓枝”的詩情畫意……美景之下,是崇州“造田即造景、自然即生態、農業即景觀”理念的生動實踐。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唐代詩人李白曾用詩句描寫了在田園縱興宴飲、玩樂的場景。
今天的崇州,以綠色為理念、以文化為積淀、以生態為特色,將30萬畝大田景觀與商務、度假、研學、游樂等旅游新業態深度融合,把田園詩句中的愜意生活變得觸手可及,打造出一張張崇州旅游新名片。
自駕在北部水木旅游環線、稻香旅游環線,品嘗“把春天煮進火鍋里”的美味,欣賞“花田時裝秀”的萬種風情,聆聽國際友人唱響《樂動花海》的聲音,再與獨具匠心的“大熊貓”元素來一場偶遇。
漫步花溪谷、梅花寨、萬畝荷花苑、千畝櫻花園、十萬畝高產水稻生產基地,將不同時節的崇州繪卷盡收眼底。
駐足竹藝村、嚴家彎灣村、凡樸生活村、鮮道·幸福里,白天體驗非遺竹藝,觀賞川派盆景,玩真人CS,駕駛越野卡丁車,在“開往春天的火車”品一杯咖啡,在溪水繞流的川西林盤品嘗鮮美的私房菜,與好友聊天小酌。待夜幕降臨,既能在星空下露營,也能在靜謐溫暖的樹屋里舒適睡去。
國際自行車節、街子國際音樂節、水上摩托艇賽、竹藝村國際藝術節、罨畫池詩會、古琴音樂節等,將潮流與傳統融匯,帶給游客全新的“文化饕餮”。
在隴海三郎旅游度假區,地中海式俱樂部、沉浸式動物園等一批復合型旅游場景正呼之欲出,帶動“世界康養目的地”加快崛起速度;在中國青城國際頤養中心、天府國際慢城,擺脫擁擠嘈雜的都市,來一場“慢時光”的身與心的休憩。

國家級非遺道明竹編作品。
依托山、水、田園的自然優勢,得益于生態、文化、農業的深厚“家底”,崇州旅游消費市場加速崛起,“全域旅游、全業旅游、全域景區”的規劃一步步變為實景。2021年,崇州全市接待游客2003.12萬人次,同比增長36.7%;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4.91億元,同比增長168.91%。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打造水清、天藍、土凈、無廢的美麗崇州,營造城田相融、藍綠交織的空間格局,呈現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公園城市鄉村表達,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機生長。”2022年7月,崇州市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會議上,這席宣言擲地有聲。
“水清碧如黛,柳綠隨風舞。”美麗的崇州正以獨特的“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農業”等“旅游+”發展模式,展示著她綠色時尚的新面貌。
更多精彩盡在《環球人物 · 崇州 蜀中之蜀 蓉郊新城 》特刊線上版,點擊閱讀↓↓↓